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9日 · 雲林縣大部分位處臺灣西部的 嘉南平原 地形平坦氣候溫和主要產業為農漁業及糖業為臺灣農業大縣之一農業首都之稱 [2] 。 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其工商業規模較小,境內的 第六套輕油裂解廠 為臺灣規模最大的石化工業區產值達2兆新臺幣為雲林縣生產總額的主要部分並約佔全臺灣GDP的一成 [3] 。 由於早期中央政府的 重北輕南 政策,以致該縣至今仍以臺灣糧倉及第六套輕油裂解廠為主要帶給人們的印象 [4] 。 地方特產方面,有 文旦 、 柳丁 、 茂谷柑 、雲頂 茶 、 酸菜 、 西瓜 、 木瓜 、 甜瓜 、 軟枝楊桃 、 濁水溪 米 、 醬油 等,山區的 古坑鄉 則因盛產 咖啡 ,而發展出 古坑咖啡 特色產業。 縣名緣由 [ 編輯]

  2. Yùn-lìm-yen. 雲林縣 ( 臺灣話 : Hûn-lîm-kuān ; 客家话 : Yùn-lìm-yen , 詔安腔 客拼 : bbunˋ limˋ bbien ),是 中華民國 臺灣 的 縣 ,位於 臺灣 中部 ,西邊濱臨 臺灣海峽 ,東邊以斗六丘陵與 南投縣 相隔,南邊以 北港溪 、 石龜溪 與 嘉義縣 相鄰,北邊以 濁水 ...

    • 縣徽
    • 臺灣省(已虛級化)
  3. 雲林縣政府 ( Yunlin County Government )是 中華民國 臺灣省 雲林縣 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 中華民國政府 架構中,為 縣 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 雲林縣的自治監督機關本為 臺灣省政府 ,但臺灣省虛級化後,臺灣省政府的業務與功能被大幅縮減,雲林縣的自治監督機關亦改為 行政院 各部會(主要是 內政部 )。 雲林縣政府也是轄下各鄉、鎮、市的地方自治監督機關。 縣府組織 [ 編輯] 雲林縣政府所轄組織,在縣長及副縣長之下,設有23個一級機關單位包括5個局、18個處。 縣長 ,對外代表雲林縣,綜理縣政,指揮監督所屬機關及員工,並指導監督鄉(鎮、市)自治事項。 (民選產生) 副縣長 ,襄助縣長處理縣政。

  4. 其他人也問了

    • 明鄭時期
    • 清治時期
    • 日治時期
    • 戰後時期

    1662年,鄭成功逐退荷蘭人。在鄭成功時代,雲林被劃入天興縣。同年,鄭成功去世,其子鄭經改稱「天興縣」為「天興州」,並設北路安撫司。明鄭入臺之時,實施「軍兵屯墾」的政策,下令「各鎮及大小將領官兵派撥汛地,准就彼處擇地起蓋房屋,開闢田地,盡其力量,永為世業,以佃以漁及京(經)商。」派屯弁在雲林地區的大衰榔東堡、他里霧堡、斗六堡等地墾殖。 1665年鄭經頒布「屯田之制,以拓番地」,延申原本的軍屯至原住民領域,派遣鄭成功部將,參軍林圯率屯丁200人入墾今雲林縣東部和今南投縣西南部,越過阿拔泉溪(今清水溪)建立竹圍仔庄(今竹圍里)為根據地,將原居的鄒族魯富都(Luhtu)大社驅逐至東埔蚋(今延平里),雙方爆發數起激烈衝突。1668年10月,鄒族人夜襲圍困竹圍仔庄,林圯與百餘屯丁悉數被殺。後斗六方面援...

    1683年施琅攻台期間,陳立勳獻納清軍徵台資金,故清政府賞賜大慷榔東頂堡大部分的土地予陳立勳在笨港拓墾。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陳孟林修之「諸羅縣志」已有「斗六門街」、「柴裡斗六社」之記載。乾隆初年,泉州人楊仲熹招集漢人在斗六行商而逐漸興盛。奠定街基。 清領初期,漳泉移民大量由笨港(今北港鎮)進入,笨港渡口一帶成為一大聚落,居民大集,通漁鹽、興販外國,熙來攘往,立媽祖廟於鎮渡,康熙年諸羅縣志即記稱:「笨港街、臺屬街市,此為最大」,及至乾隆十五年,笨溪(今北港溪)氾濫,河道南移,笨港街市為之劃分為二,於是又有北港、南港之分。 1734年(雍正十二年),今土庫鎮、虎尾鎮一帶設大坵田堡,其開墾大致從西往東,故虎尾較土庫開發為晚。該堡之東有一小沙丘(臺灣話稱「沙崙」),周遭稱為大崙腳,虎尾溪流...

    日治初期併入臺南縣,1901年改為二十廳中的斗六廳。1909年斗六廳併入嘉義廳,而林圯埔支廳因為距離嘉義廳治較遠而改劃入南投廳,也造就了「雲林」(竹山)改給南投管的情形。1920年台灣總督府實施五州二廳(後為五州三廳)制,原南投廳改屬臺中州、原嘉義廳改屬臺南州。

    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曾提出《臺灣接管計劃綱要》重劃行政區域,計畫將原台南州的虎尾郡、北港郡劃為北港縣,原斗六郡及臺中州的竹山、新高(今集集)二郡劃為斗六縣。後因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認為該計畫不切實際,提出臺灣行政區劃重劃的草案,此案變動較小,只將日治時期五州三廳改為八縣、所轄各郡改為區。 1950年《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實施,將虎尾區、斗六區、北港區合設為一縣,曾計畫名為斗六縣,後方使用古縣名雲林做為縣名;而新設之雲林縣治當初則為斗六與虎尾兩鎮相爭,最後由斗六勝出,但地方法院設於虎尾以平息爭端。而竹山地區(含鹿谷鄉)民眾從竹山與斗六的地理、歷史、文化、交通經濟、治安等層面考量,由當時的竹山鎮長陳博土、鹿谷鄉長林朝陽、臺中縣參議員鄭葆椿、林遲產、兩鄉鎮的農會學務理事楊昭璧、張四川、竹山...

  5. [] 目次. 序言. 歷任縣長. 公民直選. 附註. 參見. 外部連結. 雲林縣縣長. 2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雲林縣縣長中華民國 臺灣省 雲林縣 的最高行政首長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現任縣長為 中國國民黨 籍的 張麗善 。 歷任縣長 [ 編輯] 公民直選 [ 編輯] 附註 [ 編輯] ^ 縣長任期由三年延長為四年。 ^ 任內病逝。 ^ 補選上任。 ^ 因案入獄被解職。 ^ 因疑涉弊遭羈押,停職。 ^ 交保後復職。 ^ 連任失敗。 參見 [ 編輯] 雲林縣政府. 外部連結 [ 編輯] 雲林縣政府 (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 網際網路檔案館 ) 分類 : . 雲林縣縣長. 中華民國二級行政區首長.

  6. 雲林 縣縣名之由來始於 清治時期 , 清朝 政府在 嘉義縣 與 彰化縣 之間設置新縣時,因 縣城 位在 沙連堡 林圯埔街(今 南投縣 竹山鎮 )近郊的九十九崁雲林坪上,遂命名為雲林縣,但日後因第二任 臺灣巡撫 邵友濂 認為縣城的位置太靠近內山,縣治西移至 斗六門 [1] ,1950年8月重新設置雲林縣,但作為縣名由來的雲林坪則被劃歸為今天的 南投縣 竹山鎮 雲林里,使得「雲林」不在雲林縣境內。 史前時期. 在荷蘭人與漢人移入以前,雲林地區原屬平埔族 洪雅族 偵兒干社(一名貓兒干社)、西螺社、他里霧社、猴悶社、斗六社 (一名柴裡社)、南社等部落的活動領域。

  7. 雲林縣立土庫國民中學 ,簡稱 土庫國中 ,是一所位在 中華民國 臺灣省 雲林縣 土庫鎮 的縣立 國民中學 ,為土庫鎮兩所公立國中之一,設有 體育 班和 國樂 藝才班。 土庫國中成立於1968年( 民國 57年),以 外省籍 的 王梁甫 為首任校長,其後由劉和璧、林久華、 謝霏霏 、鍾進森、楊善淵等人先後出掌,為雲林縣最早導入 電子白板教學 的學校。 楊善淵於任內被停職,校長由督學林金速代理,預計107學年度將由原雲林縣立虎尾國民中學校長陳健隆依據縣教育處遴選結果接任該校校長。 該校著名校友有 雲林張派 領導人 張榮味 等。 2010年代以來,校方與 南韓 、 日本 等國進行交流,並與南韓 慶尚北道 清道郡 清道中學校 締結為姐妹學校。 該校校園附近為農田、住宅區環繞,地勢較為低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