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20日 · 1.對抗歲月的聖戰士. 這個族群的關鍵字是「逆齡」、「凍齡」「 抗老 」、「美魔」等。 以《孫子兵法》的「無恃敵之不來,恃吾以待之」精神,全神貫注在外貌的變化,將地心引力視為大敵,為蓬勃的高級保養品帶來龐大商機,醫美的發達也為這陣營提供強大的後援。 2. 安適當下者. 對現在過的生活沒有太多的不滿,坦然接受人會改變的事實,但對未來保有一點緊張感,願意多花時間為老後規劃做準備。

  2. 2020年5月11日 · 2020-05-11 16:57. +A -A. 加入收藏. 若要問我,從20、30歲到現在,最深的體會是什麼? 我只想與分享,花了30年才得到的領悟:人生中,必須早點弄懂的3個知道。 弄懂3個「知道」,陪從「難過」到度過. 第一個知道:千金難買早知道。 這個「知道」裡,含有許多後悔莫及的遺憾。 很多處理事情或人際關係的智慧,並非一定要遇上了才開始想辦法解決,這樣的起步太晚,也來不及了。 青春,之所以可貴,在於無法回頭。 為了避免後悔,應該提早弄懂該知道的事情。 原來,生命中的每個事件或 人際關係 ,都是可以透過預習而熟練的。 即使是生手,也能像老手般,處理得游刃有餘。 第二個知道:明明知道,卻沒做到。 沒錯,這是最重要的「知道」。 如果沒辦法「做到」,就浪費了所有的「知道」。

  3. 2019年5月2日 · 洪雪珍/青春是心靈上的一種狀態! 4個秘訣,活出前所未有的第二人生. 職場戳戳樂-洪雪珍專欄. 退休規劃. 2019-05-02 18:03. +A -A. 加入收藏. 人生的第一個青春,是上帝給的;人生的第二個青春,是自己給的。.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來,一個人走。在人生最後幾年,過半的人將是一個人獨自過。閉上眼睛,想像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是什麼感覺? 我住在大學旁邊,附近住了不少教授,他們的子女普遍都在國外落地生根,留下兩個夫妻一起過日子。幾年之後,一個走了,留下一個自己過。其中一位教授多日沒出門,再發現時,已經走了幾天,鄰居說起這件事,無不唏噓以對: 「真是可憐,兒女都不在身邊,連趕回來看最後一眼都沒…」. 一個人老,是多數.

  4. 2020年4月29日 · shutterstock. 2020-04-29 15:30. +A -A. 加入收藏. 青春就是一群人,陪度過一生中最胸無大志、無欲無求的時光,這群人當中有你最想愛的、有你最想揍的,也一些人無關痛癢的。 他們和組成了喧鬧、如夢般的場景,這場景明媚、陽光、生機勃勃、充滿希望。 這種希望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學校是和同學的階層差別最小的時候,一旦出了社會,立刻天翻地覆。 沒事,千萬別想不開去參加同學會. 原來,還是老樣子。 朋友在群組上發來消息,趕快過來,大家都到了,我幫點了一大壺西瓜汁。 我問,還有誰去啊? 他說,反正還留在北京的、保持聯繫的,基本上都來了。 張美麗啊,王德福啊,李寶來啊,還有張美麗傳說中的老公啊,王德福的小孩啊,KTV包廂裡人都滿了。

  5. 2020年1月17日 · 我忽然明白,來大學學習不是為了合群,而是為了成就自己的夢想,然後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群體。 這感覺就像是一個籃球高手,為什麼要在一群英語好的人中間合群呢? 無法選擇自己的室友,但是能決定自己的朋友;無法決定自己的生活圈子,但是能決定自己的理想境界。 合到該合的群,尋覓自己要的,無論是理想,還是朋友,才是大學四年該做的。 曾經一間宿舍,宿舍裡面八個人。 每當宿舍裡的八個人都湊齊的時候,寢室長總會組織一個遊戲,就是把八個人分成兩組,每組三個人,組織大家打牌,剩下兩個人就打開電腦,打起DOTA(一種電玩遊戲),或者拿出手機不停地刷著網頁,或者躺在床上拿著 PSP(一種掌上型遊戲機)等待著他們的輪換。 然後,一晚上就這樣過去了。 然後,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然後,四年就這樣過去了。

  6. 2021年2月24日 · Shutterstock. 2021-02-24 10:01. +A -A. 加入收藏. 18至25歲的成年初顯期,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困難的階段。 空虛、迷茫又焦慮,可以說是這個年齡層的人最普遍的感受了。 其實,這與年輕人還沒有真正地找到自己有關: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未來在哪,不知道如何平衡「做自己」與「守規矩」。 或者說,他們尚未完成重要的人生發展任務:自我認同。 找到自己,是每個人都要完成的人生任務. 自我認同,或者說自我統一性的建立,在著名心理學家艾瑞克.艾瑞克森(Erik H.Erikson)的理論中,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任務。 當一個人形成了自我認同,也就意味著他對於自己是怎樣的人、將要去向何方、自己與社會的關係,了相對穩定且連續的認知。

  7. 2018年12月17日 · 「改變自己會痛苦,但不改變自己會吃苦。 一個人的性格和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如果想改變,那肯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雖然是這樣,但在很多時候,我們必須要改變自己。 01. 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一顆 改變他人 的心。 在一次線下聚會交流、答疑環節,一位女性觀眾提問時,長篇大論描述了自己和另一半的一些細節,遲遲不提問。 嘉賓一語點破:「您好,請問您是想問我,如何才能改變另一半嗎? 女性觀眾不好意思地笑著點了下頭。 嘉賓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轉向全場觀眾:「現場多少人類似的困惑? 幾乎近一半的人舉了手。 這個時候,嘉賓還是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而是講了一個故事: 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旁矗立著一塊墓碑,上面一段碑文: 「當我年輕時,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