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14日 · 最常見原因往往是因頭部撞擊或耳蝸動脈缺血導致橢圓囊內的耳石器從底部的膠質層鬆脫隨著內淋巴液的回流沉積於某一支半規管只要患者一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耳石就會因為重力或慣性因素在頭部轉動停止時繼續帶動半規管內的淋巴液讓患者誤以為頭還在轉動產生眼震及眩暈。 推薦閱讀: 換季溫差大易頭暈? 醫生提醒「這類人」多保重! 二、持弓獵人症候群. 此病名源自於獵人拉弓射箭時,必須頭向一側轉,瞄準過久時,突然發生症狀。 起因於一側的頸椎動脈發生狹窄,例如動脈硬化、發育不全或是匯流異常,在頭部轉動時,發生椎基底動脈缺血,輕者感到暈眩,重者則會發生腦幹中風,出現意識喪失、吞嚥困難、構音異常、運動失調等症狀。 三、陣發性前庭症候群.

  2. 2019年11月15日 · 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建瑋表示,「前庭性偏頭痛是一種文明病主要症狀和發生原因如下症狀1.眩暈常常是數週或數月發作一次且50%的眩暈會同時伴隨頭痛或畏光怕吵視覺出現閃光暗點視野缺損2.耳鳴輕中度聽力下降低頻聽力下降。 發作時間可能只有幾秒,但大部分會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極少數病患會需要四周才能完全復原。 原因: 1.壓力大。 2.作息不規律。 3.失眠、睡眠不足。 4.天氣太熱或太冷,或變化劇烈。 5.某些食物氣味的刺激。 6.過量的咖啡或酒。 7.月經。 (荷爾蒙變化) 8.焦慮。 9.憂鬱。 推薦閱讀: 再忙也要陪你喝杯咖啡,但咖啡因過量,小心戒斷性頭痛!

  3. 2020年2月6日 · 眩暈最常是起因於內耳問題若覺得太不舒服或眩暈反覆發作沒有改善或伴隨頭痛發燒等危險徵兆需要就醫檢查。 (天旋地轉好噁心 – 眩暈) 如果不是四周在旋轉的那種眩暈感,而是自己頭重腳輕,我們要先了解:腦部需要穩定的血液供應,並帶來足量的氧氣和葡萄糖,否則就會覺得頭暈。 因此當運動後輸往腦部的血流不足、血氧不足、或血糖不足,都會造成頭暈。 什麼時候會血流不足? 一個可能是運動時脫水太嚴重。 運動時我們身體體溫上升,身體需要排出更多汗來維持體溫恆定,假如你在運動後覺得口乾舌燥、很渴很無力、並有頭重腳輕的感覺,很可能是脫水造成的頭暈。 記得運動的過程中要補充水分,不要太一鼓作氣的運動。 另外,運動前或運動中不要喝咖啡、茶、碳酸飲料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會更容易脫水。

  4. 2022年12月19日 · 根據患者主訴的輕重程度以及症狀眩暈一般可分為良性姿態性眩暈急性內耳炎嚴重的中耳炎脊椎基底動脈暫時性缺血或中風梅尼爾氏症等。 而季節交替時好發的眩暈多半屬於病毒感染的內耳炎,或是內耳微血管過度收縮或阻塞而發生暫時性缺血所引起的。 李宏信表示, 眩暈雖沒有直接性的致命危機,但發作起來仍會造成生活上極大的不便。 所謂的眩暈,指的是患者即使處於靜止的狀態下,卻仍感到周遭景物天旋地轉,或是身體搖晃的感覺,且常伴隨有噁心、冒汗、臉色蒼白等自律神經失調的反應,嚴重者雙眼無法睜開及正常行走,和一般的頭暈,昏昏沉沉的感受大不相同。 推薦閱讀: 運動後頭暈要小心,醫師圖文解說(懶人包) 目前已知眩暈患者若不接受適當治療,未來發生腦中風的機率較常人來得高,因此切勿輕忽,一旦發病需立即就醫。

  5. 2020年8月31日 · 前陣子有位媽媽來看診說自己睡覺一直盜汗經常頭暈又總是很疲憊擔心該不會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其實會有這些症狀有可能是更年期到了! 更年期一般發生在45-55歲前後,大約會持續3-5年,但我也有遇過患者經歷的時間比較久,超過5年,真的就比較辛苦了。 在更年期時因為女性賀爾蒙逐漸減少會導致出現心情煩躁夜間盜汗頭暈熱潮紅及失眠等諸多症狀。 從中醫觀點來看,更年期的症狀多為腎陰虧虛或兼肝氣鬱滯所導致,治療上以滋腎養陰、疏肝理氣為主,並會根據患者不同體質治療,幫助身體找到新的平衡。 而除了中醫治療外,今天我也來跟大家分享日常中舒緩更年期不適的三大方法。 【舒緩更年期不適】 一、穴位按摩改善不適: 平常可以多按能疏肝理氣的太衝穴、 安定情緒的神門穴。

  6. 2019年3月18日 · 李宏信說明眩暈的成因除老年人內耳生理功能退化之外舉凡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或良性陣發性暈眩都很常見。 推薦閱讀:很難讓孩子少玩手機? 因為你比孩子更愛玩! 一般人主要是因為內耳淋巴水腫或是內耳血管因膽固醇或血脂肪沉澱導致堵塞不通加上生活或工作壓力過大引發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內耳血管過度收縮影響血液養分之供給。 內耳生理功能逐漸被破壞,嚴重恐導致內耳神經壞死而萎縮,因而常有慢性眩暈症,增加治療困難度,而長年生活於恐懼中,隨時有發作的可能,因而不敢出國、出遠門等,其實只要治癒大可放心出遊。 眩暈找上門非偶然 身體警訊別輕忽.

  7. 2020年6月22日 · 李宏信說明眩暈主要是因內耳淋巴液積水腫脹壓迫內耳前庭及三半規管內之神經而引發平衡失調由於內耳血管因膽固醇或血脂肪沉澱造成血流不通加上壓力溫差等因素使身體難以即時調適內耳血管過度收縮進而造成組織缺血壞死內耳神經萎縮。 民眾若突然出現頭暈伴隨耳鳴,應提高警覺儘早就醫,臨床上急性期多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鹽分及水分,用以降低內耳壓力。 李宏信補充,待病情穩定後,多以增加血液循環的藥物來提升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 長期治療則是以神經滋養、血管擴張等藥物為主,用以重建內耳功能,達到不易復發的根本治療。 眩暈屬於文明病,壓力大、要求高,再加上睡眠不足、作息不規律、飲食習慣等,皆是造成眩暈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