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9月14日 · 當時廣告的曝光頻度就連我這個門外漢也看得出來,毫無疑問Netflix在宣傳上砸下了破格的預算。 漫才二人組「PIECE」中負責耍笨(ボケ)的又吉直樹自出道以來就以好讀馳名,於2015年初發表的《火花》是又吉的首部中篇小說。

  2. 這部令人倍感愉悅的中長片令人想起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下班後》(After Hours),然而它卻早了《下班後》將近30年。 當時紅透半邊天的情境歌謡歌手法蘭克永井,如希臘歌隊般以各種喜趣形象串連全場,值得注意的是,今村昌平在片中屢屢插入大山的白日夢,那是關於一個日本軍人與他的土著愛人莎莉在一個熱帶小島上的浪漫生活,而在現實生活中,意圖出軌的大山和百合子竟也遭逢颱風而流落荒野,五光十色的撩人夜生活對應著苦澀無趣的白日上班生活,壓抑的都會日常對比想像中的奔放小島奇遇,今村昌平以罕見的風趣幽默,挖苦二戰敗降之後大和民族面對重建時的複雜心境。

  3. 2021年11月22日 · 阿綸終於想起生前與摯愛小咪的約定,在美好記憶返還之際,鬼頭成的現身卻造成小咪最大的危機,也道出無數愛情、執念的輪迴。 九把刀. 本名柯景騰,小說家、導演。 小說多次被改編為影視作品、舞台劇。 2009年首度執導三段式電影《愛到底》之「三聲有幸」,2011年執導首部長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提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監製《十二夜》、《等一個人咖啡》、《打噴嚏》等片。 第三部執導作品《月老》成為首部獲選為韓國富川奇幻國際影展開幕片的台灣電影。 2011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簡稱《那些年》),九把刀把自己半自傳的熱血愛戀小說搬上銀幕,首次執導的長片就同時創造了影壇兩枚閃耀新星──賣座新導演九把刀、新興男偶像柯震東。

    • 電檢檔案:《兒子的大玩偶》(1983)
    • 電檢檔案:《超級市民》(1985)
    • 電檢檔案:《不敢跟你講》(1969)
    • 電檢檔案:《尼羅河女兒》(1987)
    • 電檢檔案:《再見中國》(1974年完成,1988年在台准映)
    • 電檢檔案:《悲情城市》(1989)

    △電檢批註1 △電檢批註2 萬仁:拍完以後,開始試片,大家對檢片都很習慣了,卻突然發生了一個事件⋯⋯比較荒謬的地方在於,這部片是中影出品的,竟然有中影內部的導演,一個資深老導演,用影評人協會的名義,發出一封黑函給文工會。 △電檢批註3 藍:《兒子的大玩偶》其實當初電影檢查已經通過了,但是新聞局之上,還有一個國民黨的文工會⋯⋯所以即使電檢通過了,電影執照還沒有發下⋯⋯是文工會直接介入,告訴你哪一段要刪哪一段要剪⋯⋯。 萬仁:他們開那個會,找了幾個黨國大老陳奇祿、侯健、秦孝儀和救國團主任來參加,當然裡面就有不同的意見啦!他們的決定其實是要禁演。他們說:「我們怎麼自己拍片來砸自己的腳,等於是插著紅旗反紅旗!」竟然用這種共產黨的術語!這才會有「削蘋果事件」。 黃:《兒子的大玩偶》之所以是那麼重要的關...

    △電檢批註 萬仁:有社會人士堅持要禁演,他們用3票來投票決定,另外2票不主張禁演,但是要修改。至於要怎麼修改,就變成我跟他們的deal,我盡量剪到不會傷害整個流暢性跟主題⋯⋯。 我記得在梅花戲院上的時候,我們坐在那裡看,新聞局的科長還坐在旁邊,在檢查你有沒有偷偷接回去!然後,有位資深編導,在《民生報》上發表了一篇影評,強烈批評《超級市民》的意識形態⋯⋯。 李:這不免令人想起1977年,彭歌的〈不談人性,何有文學?〉和余光中的〈狼來了!〉兩篇直指「鄉土文學」為「工農兵文學」的文章,引發了喧騰一時的「鄉土文學論戰」。 △附加建議 萬仁:重點是要出國時,被新聞局追回來,說要再剪17刀,這17刀就很大了!理由是說,我發給你「准演執照」,但是我沒有發給你「海外准演執照」!那時我們決定全部翻底,把被剪下...

    △電檢批註1 △電檢批註2 △修剪意見 (圖5) △新聞局意見 李:牟敦芾導演被譽為才子,儘管低聲下氣,終究無法得到當局「關愛的眼神」。1973年,曾被蔣經國力讚為青年勵志楷模的《汪洋中的一條船》,由李行搬上銀幕,其中「鄭豐喜幼年家中蓋破棉絮鏡頭,於國外放映時得剪除。」到了1987年,台灣解嚴了,侯孝賢的《尼羅河女兒》還是遇到了麻煩⋯⋯。 藍:《尼羅河女兒》,吳念真飾演的老師站在講台上,說現在流行是綠色你知道嗎?剛好又是民進黨剛剛組黨的那段時間,綠色的符號,也要被剪;那就是對政治的干預,就是執政黨的電影檢查官員,不准有任何反對黨的聲音出現。

    △電檢批註1 △電檢批註2 △電檢批註3 以下刪除: △電檢批註4 △電檢批註5 藍:比較嚴重的可能還是政治議題上的討論。這一點其實是比較膽顫心驚的,包括觸及「二二八事件」的《悲情城市》;或者在《異域》(1990)裡,批判高官吃香喝辣,那些檢討國民黨的部分,常常會被剪掉。 陳俊哲(新聞局電影處前處長):《異域》在演的時候,(片中人物的)子孫提出抗議,說《異域》不符合實際情況,說我爸爸不是這個樣子,我們要求你禁演;後來我們說《異域》是劇情片,不是紀錄片,所以劇情沒有那麼嚴謹⋯⋯。 李:1988、1989兩年的《再見中國》和《悲情城市》遭遇到更巨大的挑戰,因為更直接碰觸了政治禁忌。從檢查過程中,電檢人員之戒慎恐懼,至社會人士或專家學者咸認為可准映演了,仍忐忑不安,乃請有關機關層次高一些的代表或由...

    △電檢批註1 △電檢批註2 △電檢批註3 △附加建議 △電檢批註4 △附加建議 藍:⋯⋯解嚴之後,碰到了蔣經國去世,剛好又碰到了「六四天安門事件」,種種原因使得台灣過去長久以來少有人去碰觸的二二八禁忌,可以成為公共討論的議題,也因為《悲情城市》在台灣還沒有定案之前,就在國際影展得獎,變成可以在台灣公開的事實。 黃:在台灣還沒解嚴之前,新電影解嚴了⋯⋯也就是用電影來逐步完成對自由的想望。《悲情城市》是最大的禁忌解嚴,所以那個時候「台灣新電影」被很多人支持跟期待,並不單只是因為藝術表達手段,更重要的是終於在銀幕上看到某一些真實的歷史,真實的人物⋯⋯。

    △電檢批註1 △電檢批註2 △電檢批註3 △電檢批註4 △附加建議 △局內公文 △函轉公文 △「悲情城市」影片審處說明: 李:文工會又出手了。這回,藉用中國國民黨國軍退除役人員黨部函來表態。在乎「對本黨對政府的影響」,在乎「在大選前演出」⋯⋯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審處說明」中,看出承辦人員之「煞費苦心」:擔心招致「愈解愈嚴」、「政治干涉藝術」等批評,也擔心「悲」片「更加引人注目,增加日後該片觀眾」,更擔心「造成國際輿論之批評,以及在野黨派用以攻擊政府⋯⋯」。 藍:⋯⋯無形的枷鎖或恐懼,才是影響創作最重要的前提,你去碰它很可能就是讓你血本無歸,可能讓您追逐的夢想,完全幻滅⋯⋯這就造成了一種恐懼,一種無形的電檢的枷鎖,籠罩整個時代整個環境,讓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警總。 萬仁:其實,全台灣的人在那個...

  4. 2016年2月28日 · 他把2月27日傍晚數十分鐘內發生的事濃縮在一幅畫面裡。 時間從畫的右端到左端沿著一條弧線發展。 在畫的後部表現的是,在光復後的一年裡,統治者壓制、盤剝和凌辱。 與此相應,在畫的前半部分描繪了民眾的憤怒與反抗。 警官威嚇的眼光,讓我們看到了畫的外面的眾多群眾。 高高舉起的幾只手暗示著即將崛起的反擊。 (P.205) 《呂赫若小說全集》(攝影/余志偉) 2《呂赫若小說全集》 作者:呂赫若/譯者:林至潔/聯合文學,1995;INK印刻出版,2006. 寶連指著蓮霧樹。 妻帶著疑惑的眼神走近我們。 「這棵蓮霧樹已經二十年了,二十年間,這棵樹在這兒動也沒動過。 而且它的葉子年年新鮮翠綠。 我認為這種生存的方法是很美的,這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嗎? 我們在藝術、學問中打轉,是否遺忘了什麼? 那座山也是!

  5. 2020年5月23日 · 後同婚時代,台灣社會的變與不變. 5年多前,我在台大醫院開始了同志諮詢門診,這5年多經歷了台灣社會婚姻平權的重大進程與轉折,從同性伴侶註記、立法院婚姻平權民法修正草案、同性婚姻法制化公聽會、 同性婚姻釋憲案 、 反同公投(第10、12案)通過 ...

  6. 閱讀現場. 多元成家啟示錄:打破「正常家庭」迷思. 2019年在洛杉磯舉行的同志大遊行。 (攝影/AP Photo/Richard Vogel/達志影像) 【編按】 本文為吳嘉苓替 《解套:愛情、婚姻與家庭價值,西好萊塢到中國西部》 撰寫的推薦序〈多元成家啟示錄〉,經游擊文化授權刊登,文章標題與文內小標經《報導者》編輯所改寫。 本書作者茱蒂絲.斯泰西 (Judith Stacey)為紐約大學社會與文化分析學系與社會學系教授。 一男一女彼此相愛、用婚戒「套牢」對方、孕育下一代,似乎是主流社會對幸福人生的唯一想像。 然而,斯泰西透過橫跨三大洲的民族誌描寫,讓讀者明白,幸福家庭的樣貌從來不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