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26日 · 素食又分純素奶素蛋素奶蛋素五辛素奶蛋素者能從奶蛋製品攝取到蛋白質維生素和鈣質但純素者就得特別注意各項營養素的補充例如肌少症患者林世航不建議吃純素且更該講究素食品質和蛋白質攝取有時素食者吃了很多高水分食物如蔬菜肚子都被水分和膳食纖維填飽卻忽略已經攝取不足的蛋白質鈣質不利肌肉合成又無法維持骨質肌少症又會間接提高老年人跌倒機率甚至是死亡率。 芒果社企營養中心執行長林雅恩則不建議5 歲以下幼童吃素,主因正值快速發育期,需要充分、大量營養,吃素易造成omega-3 脂肪酸和維生素B12 不足。 omega-3 脂肪酸一般存在動物類食物,尤其是多油脂的魚類,能幫助維持腦神經、心臟及皮膚健康。

  2. 2019年9月27日 · 提到吃素的好處, 歐陽英認為吃素可以減少汙染,避開許多潛在的食物風險,例如雞鴨魚豬羊等動物在飼養過程中,可能施打生長激素。 更重要的是素食少了動物性脂肪可以改變不好的體質啟動身體自癒力。 「此外,吃素的人,生活也會更趨簡單,符合時下環保概念。 洪若樸則認為素食能帶給健康上許多幫助,其中包括以下六個好處: 1、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 素食中較少有對心血管構成威脅的有害物質,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 近期美國有研究報告證實,有冠狀動脈問題的人,可藉由素食、運動、藥物與降低精神壓力等生活形態的改變,達到健康的目標。

  3. 2019年10月4日 · 素食外食者建議可選擇全穀雜糧飯多色蔬菜便當搭配掌心大的豆包或豆干或是蔬菜湯麵加點海帶豆干營養均衡度提升許多。 黃豆是優質蛋白質來源,而且不含膽固醇,1 兩(約40克)黃豆含有的蛋白質等同於2 兩肉類。 黃靖琇建議,在家可以先將1 台斤(600 克)的黃豆泡軟洗淨蒸熟,再分裝成7 袋,每袋約85 克,就有4 份蛋白質分量,也相當於吃進4份肉。 這麼經濟實惠的高營養食物,不妨讓它成為餐桌的常備菜! 如果總是忽略食物的均衡,即使規律的服用降血脂、降血壓藥物,還是無法達到理想的控制標準。 因此建議高血壓、高血脂病人多多攝食各類植物性食材,藉由日常飲食維持健康,才不會有捨本逐末之憾。 本文摘自今周刊《生活i健康》特刊「素療力」 趕快加入 《生活i健康》粉絲團 .掌握最新健康資訊.

  4. 2019年3月29日 · 減醣期間我會盡可能地避開糖份過高的食物或大量醣類的餐點像是早餐裡常見的台式麵包紅豆麵包波羅麵包奶酥麵包…,這類的甜麵包糖份往往過高或是中式的燒餅油條山東大饅頭…,一份餐點就相當於1.5碗飯的醣量對於成年女性來說實在是有點太多。 高蛋白早餐的優點. 相反的,蛋白質占比15~40%以上的高蛋白早餐,可以延緩胃排空,提供較高的飽足感,整天午餐與宵夜的攝取量也較少,主要原因來自於飲食中的蛋白質,透過影響腦幹及下視丘,改變食慾與飽足感,達到調節熱量攝入的效果。 外食的份量總是比較難控制,所以這陣子有空的早晨,我通常都會自己做 減醣 早餐囉! 第一款-低醣鮪魚蛋餅 (350kcal,蛋白質20g)

  5. 2023年12月7日 · 1.低脂優質蛋白蛋白質是維持行動力最基礎的營養素毛豆大豆黑豆含有豐富蛋白質適合增肌不增脂的健康需求2.ω-3脂肪酸ω-3有助於緩解活動壓力提升行動舒適感鯖魚鮭魚及秋刀魚都是日常飲食中ω-3脂肪酸的優質來源若是素食者 ...

  6. 2021年3月3日 · 倪曼婷解釋蛋白質類的食物中通常伴隨脂肪但並非所有脂肪都是有利健康的尤其是飽和脂肪」,吃入過多的飽和脂肪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國民飲食指南建議蛋白質類食物可按照豆類魚類與海鮮蛋類禽肉畜肉的順序補充所以在選擇吃雞胸肉之前也可以選擇豆類魚類與海鮮蛋類來源的低/中脂食物有利於減重還能兼顧健康。 除了選擇食物的質量外 食物攝取的總量更重要. 除了選擇低脂以外,營養師說攝取食物的「總量」更是非常重要,不然就算選了很多低脂雞肉,份量不加以控制,進食的總熱量過高,「在消耗量沒有提升的前提下,總熱量沒有變低,就很難瘦下來! 倪曼婷強調,往往減重者都會失敗,最常見的減重困難之一,就是蛋白質攝取過多,並非不足! 「理想的減重方式,是可以長久執行又不影響健康的!

  7. 2018年1月31日 · 1. 維生素C. 功能: 維生素C是最老牌的抗氧化劑,可以清除自由基,防止老化;增強免疫力,促進身體製造干擾素,以破壞病毒;加速傷口癒合;強化血管,預防壞血病。 食物來源: 存在綠色蔬菜及水果,如青花菜、芥藍菜、青椒、芭樂、奇異果、柳丁、葡萄柚、木瓜等蔬果中。 衛生署建議攝取量:每天100 毫克,上限2000 毫克。 注意事項: 由於維生素C是酸性的,服用過多,可能引起腸胃不舒服。 此外,劑量(大於4000 毫克)的維生素C會增加腎結石的機會。 2. 維生素E. 功能: 消除自由基,預防動脈硬化,改善記憶力,保護眼睛。 食物來源: 植物油、小麥胚芽、胚芽米、肝、肉類、豆類、深綠色蔬菜、堅果(如胡桃、杏仁)。 衛生署建議攝取量: 每天12 毫克,上限1000 毫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