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4月10日 · 偉倫醫師是糖尿病和內分泌疾病的專科醫師;目前專攻 1) 糖尿病高危險群健康促進;2) 糖尿病相關併發系統疾病(高血脂症、高血壓、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等)之診治;3) 糖尿病的預防、治療、遠距諮商衛教系統;4) 甲狀腺腫及相關發炎疾病的預防、治療;5) 一般內科及內分泌疾病之診治。 亦積極投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的工作;包括民眾預防教育課程,三高族群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護模式及長期衛生教育。 國欽 kuo-Chin Huang 中醫診斷科主任. 專長.

  2. 2015年9月25日 · BMI值計算公式. BMI=體重(公斤)u001a身高2 pt(公尺 2 ) 例如:一個身高155公分,體重55公斤的人. BMI為 55u001a1.552 pt=22.9(體重正常範圍為 BMI=18.5~24) 2. 紅綠食物要慎選. 如同交通號誌一般,食物也可以依據所含的營養素分為紅綠三種,只要將「綠燈走,紅燈停,黃燈要小心」的交通安全概念轉換到食物中,不論年齡老少或教育程度高低都很容易瞭解。 「綠燈食物」: 含有人體必須的營養素,可促進身體健康,是每天都需要選擇的食物。 例如新鮮蔬菜、水果及米飯、饅頭、蒸蛋、低脂奶、瘦肉、橄欖油、玉米油、花生油、葵花油等。 「黃燈食物」: 含有人體必須的營養素,但糖、油脂或鹽分含量過高,應限量攝取。

  3. 2017年8月28日 · 2015年1月1日,當跨年煙火絢爛結束之際,一位帶著全家來臺跨年的華僑,正要去洗澡時突然意識改變、無法言語及喪失理解能力,合併右側肢體無力。. 家人馬上將他送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醫院在他到院後立即啟動「中風6小時內急性腦中風流程 ...

  4. 2019年9月27日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 院長 致錕. 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界定國人身體質量指數 (BMI)大於27,即屬於肥胖族群,我們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最常治療之國內病人BMI多介於32~50之間,這些病人都可透過一次性減重手術回復到標準體重範圍。 但若是BMI大於50以上的俗稱超級大胖子的『超級肥胖』族群,要怎麼處理呢? 台灣對於肥胖的就醫習慣,多是拖到最後一刻,直至身體有嚴重疾病,才會想到來醫院求助。 許多病情會因此延誤與增加醫療開銷以外,病人也一直在忍受不必要的痛苦。 超級肥胖患者,就是典型的例子,這類病患除了體重更高,更常伴隨許多複雜的肥胖相關併發症,這些病患在手術困難度、複雜性、手術技術以及手術風險上,相較於BMI32~50的病人,更多了許多醫療風險與醫療花費。

  5. 2014年8月14日 · 首先要說明,甚麼是黃體?黃體是在排卵之後的濾泡演變的組織,功能是在分泌黃體素,使增厚的子宮內膜成熟,以利著床。 倘若沒有受精卵著床,黃體便會萎縮消失。 那意味著體會在排卵期後形成,在月經開始後消失。 醫學上稱這段時期為黃體期 (Luteal phase),又或是分泌期 (Secretary phase)。 黃體需要分泌黃體素經由血液循環,是故他有豐富的血管分佈,是個鬆軟的組織,像是布丁一樣,因此,如果有劇烈的撞擊,或者碰撞,是有可能因此而破裂出血,而引發內出血。 內出血的狀況倘若不嚴重,大部分的黃體囊腫破裂,是能夠自癒的。 但是反之如果出血劇烈,內出血量多,或劇烈疼痛無法緩解,是可能需要手術處理的。 病因. 黃體破裂出血,可能的原因有: 性行為. 外力碰撞. 症狀.

  6. 2014年11月21日 · 1.春明醫師專長于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痛風、乾燥症、各類風濕病、關節炎、自體免疫疾病 (肌肉炎, 硬皮症, 血管炎…)及其他過敏性疾病 (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氣喘....) 2.風濕免疫疾病重要在于早期診斷、早期給予適當的治療。 醫師尤其專精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和僵直性脊椎炎之診斷,治療和照護。 累積多年經驗和研究並發表於國外風濕病雜誌共50餘篇。 蔡嘉哲 Gregory J Tsay 顧問主治醫師. 專長. 蔡嘉哲醫師專長診斷各種不同表現之關節炎,關節炎包括類風濕性關節、僵直性脊椎炎、乾癬症、血管炎、痛風、退化性關節炎、硬皮症等等,這些疾病需早期診斷及治療,延誤治療將導致疾病之關節變形甚至殘障。 陳俊宏 Jiunn-Horng Chen 主治醫師.

  7. 2015年3月31日 · 「退化性關節炎」俗稱「骨刺」,是退化性疾病的一種。 如同機器用久了會故障,退化性關節炎也是因為軟骨長期被磨損所致。 一般人過了40歲便有可能得到退化性關節炎;到了60歲,大約半數會如此;當年逾75歲,幾乎每個人都難逃此劫。 女性的發生率略多於男性,常見發作部位為膝關節、腰椎與頸椎,肩關節、髖關節及遠端指間關節亦有所見。 (圖1、圖2) (圖一) (圖二) 退化性關節炎雖是常見的骨關節疾病,但至今仍然沒有特別的藥物能夠治癒,甚至連足以令其緩解的藥物也相當少。 因此,如何保養關節,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的侵犯或持續惡化,以免走向必須開刀置換人工關節一途,是中老年人十分重要的健康課題。 愛護寶貝關節,請別讓它過勞. 在平日的保健方面,請盡量避免帶給受損關節過度負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