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1日 · TNL+ 2024/05/11, 科技. 如何對生成式AI毒」? 研究團隊:花小錢買過期網域、修改維基百科就能誤導AI淪為犯罪幫兇.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陳曉慈.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國際編譯.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AI的學習資源來自開放式網路,而非經過挑選、駭客較難入侵的閉鎖性資料庫,AI 就容易遭「投毒」。 例如駭客可以在某些網站寫入不實資訊,「教導」AI聊天機器人散布特定公眾人物的不實謠言,或在網站埋入惡意指令,要求聊天機器人「被問到報稅問題時把個資文件寄到特定信箱」,藉此竊取隱私資料。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2. 3 小時前 · 從近年的案例看來,中國政府對台灣人的「保密防諜」正一步步擴大。李明哲指出,他自己被指控的行為是使用中國軟體批評中國政府,但其他被抓的台灣人未必都積極涉入政治,例如台商李孟居;甚至有些「幫中國講話」、立場較親中的台灣人,也被當作「間諜」,例如學者蔡金樹、施正屏等人。

  3. 2 天前 · 文:佐藤真一 明知是詐騙仍然上當受騙的原因——「想幫忙」的想法被惡意利用 每年都有高齡人士被騙走大筆錢財,警方也經常提醒民眾留意,但是犯罪手法推陳出新,就像在玩貓抓老鼠遊戲一樣。即使知道存在這種詐騙,卻還是上當受騙的原因,以及如何預防?

  4. 2024年5月3日 · 趙昭明解釋蛋白質會分解出胺基酸產生阿摩尼亞物質脂質食物則產生脂肪酸釋放出游離基物質增加油脂分泌甜食更是萬物之毒對身體的副作用很大可刺激皮膚脂肪酸以及皮脂腺分泌再與過氧化脂質結合成二壬烯醛2-nonenal物質 ...

  5. 2024年5月8日 · 你給自己貼的標籤會產生假設,一旦大腦決定將這個假設當成「事實」,就很難推翻它。你的大腦會開始尋找證據支持這項假設。

  6. 2024年4月26日 · 王牌冤家. 自我認知. 創傷. 威而鋼. 黑市. 痛苦. 大型製藥公司已經在推動記憶消除藥物的研究(以消除患者的害怕與恐懼症為目標),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他們不會花上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來製造與行銷這些產品。 可以預見的是,美國國會將受到遊說以確保監管限於最小範圍,電視與網際網路的廣告會鋪天蓋地——儘管有著副作用與濫用的可能。 不要低估或忽視政治與經濟利益大規模操控的可能性。

  7. 2024年5月14日 · 無庸置疑,生成式AI已經成為未來的科技焦點領域。除了各大產業想盡辦法探索生成式AI的應用及服務,企業也積極投資生成式AI的相關標的。大勢之下,新創公司又該如何發揮靈活機動的優勢、快速因應市場需求,把握趨勢浪潮帶來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