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8日 · 腓尼基和貿易路線的地圖. 黎巴嫩舊譯 利巴嫩 ,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地區,至少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該國已經有先民聚居。 黎巴嫩此名最早見於前25-前23世紀的 艾布拉文書 。 早在2000多年前, 腓尼基人 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現在黎巴嫩小店裡經常可以看到出土的腓尼基小人的仿製品。 腓尼基人是第一個環非洲航行的民族,發明 腓尼基文字 。 黎巴嫩過去曾經盛產 香柏 ,這些參天巨樹都是鄰近國家的重要建築材料。 這些有關黎巴嫩的零散記錄,都可以在 舊約聖經 裡看得到。 後來, 羅馬帝國 占領黎巴嫩,並修建舉世聞名的 巴爾貝克神廟 ,該神廟是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的最大的羅馬古建築之一。 由於黎巴嫩扼守亞非歐戰略要道,所以不少民族都曾經占領過黎巴嫩

  2. 历史. 腓尼基和貿易路線的地圖. 黎巴嫩舊譯 利巴嫩 ,是一個历史非常悠久的地區,至少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該國已經有先民聚居。 黎巴嫩此名最早见于前25-前23世纪的 埃勃拉文书 。 早在2000多年前, 腓尼基人 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现在黎巴嫩小店裡经常可以看到出土的腓尼基小人的仿制品。 腓尼基人是第一个环非洲航行的民族,发明 腓尼基文字 。 黎巴嫩過去曾經盛產 香柏 ,這些參天巨樹都是鄰近國家的重要建築材料。 這些有關黎巴嫩的零散記錄,都可以在 舊約聖經 裡看得到。 後来, 罗马帝國 占领黎巴嫩,并修建举世闻名的 巴尔贝克神庙 ,该神庙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最大的罗马古建筑之一。 由于黎巴嫩扼守亚非欧战略要道,所以不少民族都曾经占领过黎巴嫩

  3. 其他人也問了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歷史沿革
    • 自然環境
    • 自然資源
    • 行政區劃
    • 國家象徵
    • 人口民族
    • 政治
    • 經濟

    黎巴嫩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لبنانية;英語:Republic of Lebanon),簡稱黎巴嫩。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邊界未劃定)為鄰,西瀕地中海,習慣上稱為中東國家。

    公元前2000年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後相繼受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和羅馬統治。7—16世紀併入阿拉伯帝國。1517年被奧斯曼帝國占領。一戰後淪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1943年11月22日獨立。1975年爆發了一場持續近15年的內戰,嚴重破壞了黎巴嫩的經濟發展。近期黎巴嫩多發黨派之間的小規模衝突,和以色列,敘利亞兩國關係緊張。

    •中文名稱:黎巴嫩共和國

    •英文名稱:The Republic of Lebanon

    •簡稱:黎巴嫩

    •所屬洲:亞洲

    •首都:貝魯特

    •主要城市:的黎波里,巴勒貝克,泰爾,賽達等

    古代歷史

    黎巴嫩舊譯利巴嫩,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地區,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現在黎巴嫩小店裡經常可以看到出土的腓尼基小人的仿製品。腓尼基人是第一個環非洲航行的民族,發明了腓尼基文字。黎巴嫩過去曾經盛產香柏,這些參天巨樹都是鄰近國家的重要建築材料。這些有關黎巴嫩的零散記錄,都可以在舊約聖經里看得到。

    公元前64年,古羅馬占領了黎巴嫩,並修建了舉世聞名的巴爾貝克神廟,該神廟是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的最大的羅馬古建築之一。

    由於黎巴嫩扼守亞非歐戰略要道,所以不少民族都曾經占領過黎巴嫩。相繼受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羅馬統治;七至十六世紀初成為阿拉伯帝國一部分。1517年被奧斯曼帝國占領。

    黎巴嫩獨立

    黎巴嫩人民多次舉行起義,反對土耳其蘇丹和當地封建主的雙重壓迫。17世紀初,黎巴嫩埃米爾法赫魯丁二世勢力逐漸壯大,新建了一支軍隊並實行社會改革,建立起事實上獨立的大黎巴嫩。但土耳其大軍壓境,法赫魯丁二世投降並被處死。

    區域位置

    黎巴嫩共和國面積10452平方公里。位於西亞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交界,南部與巴勒斯坦(以色列)為鄰,西瀕地中海。海岸線長220公里。

    地形地貌

    黎巴嫩全境按地形可分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東側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東側的貝卡谷地和東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縱貫全境,庫爾內特·薩烏達山海拔3083米,為黎最高峰。河流眾多,向西注入地中海。

    氣候特徵

    黎巴嫩屬熱帶地中海型氣候。沿海一帶夏季氣候炎熱潮濕,冬季溫暖,高山地區積雪可達4—6個月,大部分地區10月—次年4月為雨季。沿海平原和貝卡谷地7月平均最高氣溫為32℃,1月平均最低氣溫分別為7℃和2℃。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山區為1200毫米以上。

    礦產資源少,且開採不多。礦藏主要有鐵、鉛、銅、褐煤和瀝青等。已經證明黎巴嫩與賽普勒斯期間海域有石油和天然氣,據黎巴嫩當地媒體報導,該海域石油儲量6.6億-8.6億桶,天然氣儲量達20萬億-90萬億立方英尺。

    黎巴嫩行政區劃分8個省:貝魯特省、山區省、北方省、南方省、貝卡省、納巴蒂耶省、阿卡省、巴爾貝克-希爾米勒省。省下共設25個縣,縣下設鎮。

    首都貝魯特(Beirut),截止2017年人口約200萬人,是黎政治和經濟中心,也是中東著名的商業、金融、交通、旅遊和新聞出版中心,1975年內戰爆發前被稱為“中東小巴黎”。7月平均最高氣溫32℃,1月平均最低氣溫11℃。

    國名 國旗

    黎巴嫩國旗為長方形,長寬之比為3:2。旗面上下為紅色,中間為白色。白色部分中央是一棵雪松,它在《聖經》中被稱為植物之王。紅色象徵自我犧牲,白色象徵和平,雪松代表挺拔強勁的力量、純潔和永生。

    國徽

    黎巴嫩國徽呈盾形。盾面上為斜置的國旗圖案,周圍有白色綬帶,底部的白色飾帶上分別用阿拉伯文和法文寫著“黎巴嫩共和國”。

    國歌

    《黎巴嫩共和國國歌》 歌詞大意:我們為祖國、為榮譽邁步向前,我們的勇氣和文採為當世稱羨,我們的高山和深谷把英才哺育,我們獻身於祖國,把事業樹建。我們為祖國、為榮譽邁步向前,為祖國奔向前。

    總人口約623萬(2017年),絕大多數為阿拉伯人。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法語、英語。

    由於民族特性和多年內戰,黎巴嫩還是世界上鮮有的國外黎巴嫩裔人口多餘於國內人口的國家,世界各地的黎巴嫩裔人口約1500萬,主要分布在美洲、歐洲、非洲及海灣國家。在黎巴嫩的華人極少。

    政體

    黎巴嫩實行三權分立的議會民主制,總統是國家元首,內閣行使行政權,議會行使立法權,最高法院為行使司法權的最高司法機關。根據1943年獨立時的《民族憲章》規定,總統由基督教馬龍派擔任,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擔任,議長由伊斯蘭教什葉派擔任。1990年《塔伊夫協定》簽署後,總統權力受到消弱,國家實行權力已轉交總理。米歇爾·蘇萊曼(Michel Suleiman)於2008年5月當選為黎巴嫩第十二任總統,任期2014年5月25日結束。2014年4月23日黎巴嫩國民議會舉行第一輪總統選舉投票,因候選人沒有獲得法定票數,未能選出新一任總統。此後,由於參加總統選舉投票的議員未達到法定人數,投票日期被一再推遲。

    政情

    黎是議會民主共和國。議會實行一院制,現有128個議席,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議員各占一半。黎黨派林立,但力量分散,目前無一黨占絕對優勢。2007年11月,拉胡德總統任滿離職,議會多數派和反對派在總統選舉問題上嚴重對立,選舉被19次推遲,總統職位一直空缺。在阿盟和卡達等八國外長組成的阿國調解委員會共同斡旋下,黎各派達成“多哈協定”,於2008年5月選舉黎前武裝部隊總司令米歇爾·蘇萊曼為總統,任期至2014年5月。2009年6月,“未來陣線”領銜的多數派在議會選舉中勝選,蘇萊曼總統授權多數派領袖薩阿德·哈里里(Saad Hariri)組閣,11月聯合政府成立。2011年1月,聯合政府因以真主黨為主導的“3·8”聯盟11名部長集體辭職而解散。蘇萊曼總統授命前總理納吉布·米卡提(Najib Mikati)出任總理並組閣,6月新政府成立。2013年3月22日,因內閣未能就成立黎議會選舉監督機構和延長黎治安部隊司令任期達成一致,米卡提總理宣布辭職。4月6日,蘇萊曼總統授命塔馬姆·薩拉姆(Tamam Salam)出任總理,2014年2月完成組建新內閣。蘇萊曼總統任期於2014年5月25日結束。2016年10月31日,黎議會舉行總統選舉,米歇爾·奧恩(Michel Aoun)當選黎總統並隨即就職。11月3日,奧恩任命薩阿德·哈里里(Saad Hariri)為總理並組閣,哈里里12月18日組閣成功。2017年11月,哈里里在訪問沙特期間宣布辭職,12月宣布收回辭呈。2018年5月6日,黎選舉產生新一屆議會。5月23日,納比·貝里連任議長。5月24日,奧恩總統宣布現政府轉為看守政府,授權哈里里組建新一屆政府。

    政府

    本屆政府於2014年2月15日組成,共24人,主要成員為:總理塔馬姆·薩拉姆(Tamam Salam),副總理兼國防部長薩米爾·穆格比勒(Samir Mokbel),外交和僑民事務部長紀伯倫·巴西勒(Gebran Bassil),內政和城鎮部長努哈德·馬什努克(Nouhad Machnouk),財政部長阿里·哈桑·哈利勒(Ali Hassan Khalil),經濟與貿易部長阿蘭·哈基姆(Alain Hakim),法務部長艾什拉夫·里菲(Ashraf Rifi)等。 2018年5月24日,奧恩總統宣布現政府轉為看守政府,授權哈里里組建新一屆政府。

    概況

    黎實行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私營經濟占主導地位。黎內戰前曾享有中近東金融、貿易、交通和旅遊中心的盛名,但16年內戰加之以色列入侵,造成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約1650億美元。1991年中東和平進程啟動後,黎預期經濟利好,大興土木,後由於地區形勢持續動盪,其經濟復甦計畫受挫,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九十年代後期,黎經濟形勢漸入困境,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債務攀升。2006年長達月余的黎以衝突造成黎大量基礎設施被毀,直接經濟損失達32億美元,間接損失超過70億美元,使黎經濟發展陷入停頓,債務負擔加重,戰後重建任務艱巨。衝突結束後,黎已獲得逾100億美元援助承諾。 2008年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由於黎國內金融體系與國際經濟聯繫較弱,且黎中央銀行靈活運用外匯和黃金儲備應對得當,黎平穩渡過危機,經濟逆勢增長。 2017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GDP):518億美元 人均GDP:8315美元 經濟成長率:1.5% 貨幣名稱:黎巴嫩鎊 匯率: 1美元=1507黎鎊 進口總額:180億美元 出口總額:40億美元 外債:316億美元 外匯和黃金儲備:531億美元 通貨膨脹率:3.1%

    工業

    黎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以加工業為主。主要行業有非金屬製造、金屬製造、家具、服裝、木材加工、紡織等。從業人數約20萬,占黎勞動力的7%。2005年工業投資額為1.04億美元,總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7%,是僅次於商業和非金融服務業的第三大產業。

    農業

    農業欠發達。全國可耕地面積24.8萬公頃,其中灌溉面積10.4萬公頃。牧場36萬公頃,林地面積79萬公頃。貝卡谷地為黎主要農業區,可耕地面積占黎全國的52%。農產品以水果和蔬菜為主。黎糧食生產落後,主要靠進口,作物有大麥、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經濟作物有菸草、甜菜、橄欖等。近年來,黎葡萄種植業發展很快,年產葡萄酒600萬~700萬瓶,出口額約1200萬美元。

  4. www.wikiwand.com › zh-tw › 黎巴嫩黎巴嫩 - Wikiwand

    黎巴嫩共和國 (阿拉伯語: لبنان ‎; 亞拉姆語 :ܠܒܢܢ;法語: Liban )通稱 黎巴嫩 ,位於 亞洲 西南部 ( 西亞 )、 地中海 東岸,習慣上歸屬於 中東 國家。 東北部與 敘利亞 接壤,南部與 以色列 和 巴勒斯坦 為鄰,西瀕 地中海 。 境內有人類最早一批城市與世界遺產,最古老者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旅遊業中相當著名。 [4] Quick Facts 黎巴嫩共和國 الجمهوريّة اللبنانيّة‎(阿拉伯語)al-Jumhūrīyah al-LubnānīyahRépublique libanaise(法語), 首都 及最大城市 ... Close. 在1943年獨立後,黎巴嫩建立了一個獨特的認信主義政府的形式,與各大宗教派別分配特定的政治權力。

  5. www.wikiwand.com › zh-mo › 黎巴嫩黎巴嫩 - Wikiwand

    黎巴嫩共和國 通稱黎巴嫩,位於亞洲西南部(西亞)、地中海東岸,習慣上歸屬於中東國家。東北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為鄰,西瀕地中海。黎巴嫩歷史上與基督教關係密切,是中東地區為數不多的共和國和西化的國家。

  6. 黎巴嫩地圖 黎巴嫩在國土西部有狹長的海岸線,沿海地帶為 平原 ,中部有黎巴嫩山,東部有安提黎巴嫩山 山脈 ,兩座山脈間為 貝卡谷地 。 該國大部分地區是山地地形,只有沿海的平原和 貝卡谷地 較為平坦,這些地區對黎巴嫩的農業非常重要。

  7.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黎巴嫩地理黎巴嫩地理 - Wikiwand

    区域地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