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23日 · 黎巴嫩經過數月的無政府狀態2020年1月21日宣布成立新政府但群眾仍不接受。. (AP). 歷經三個月大規模示威運動黎巴嫩1月21日終於在國會首肯 ...

    • 中東奇葩
    • 「中東小巴黎」的前世
    • 宗教並存共處
    • 兩次世界大戰
    • 分權共治原則
    • 以色列和中東戰爭
    • 內戰爆發
    • 海灣戰爭

    黎巴嫩位於地中海東岸,扼守歐亞非戰略要道,三面陸地,西臨地中海,與敘利亞和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國土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比天津略小。 當今世人對這個面積一萬平方公里的中東小國如果有印象,那麼最主要的有兩點:戰亂不斷,以及曾經的繁榮輝煌。 黎巴嫩鼎盛時期雖然不是中東首富,卻因經濟發達、社會多元開放、宗教分權共治架構等特點,在阿拉伯世界獨樹一幟。世人稱它是中東明珠、中東瑞士、中東小巴黎(首都貝魯特)。 黎巴嫩政治上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分權共治,經濟以旅遊、金融等服務業為主,三分之二勞動力從事服務業;運輸以海運和空運為主,貝魯特港承擔了全國60%的海運業務;社會開放與保守並存,沙灘上有比基尼美女,也有長袍遮身的穆斯林女性。

    黎巴嫩境內山地為主,沒有沙漠,有高山、峽谷、沃土、沙灘,屬於冬暖夏涼、陽光雨水充沛的地中海氣候,谷地土壤肥沃,迥異於中東其他地方的沙漠氣候和環境。它還有良港和悠久的航海、經商傳統。 人類古代四大文明有兩支起源於它所在的地中海東岸地區,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地也在那片被歐洲人稱為中東的地方。文明在那裡交匯、碰撞。 聖經《舊約》裡有一些關於黎巴嫩的零散記述。 上下5千年,黎巴嫩這片土地上曾經飄揚過大約10面不同的大王旗,而每一個統治者都在那裡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從宮殿、神廟、宗教到城市、傳統和文化。 腓尼基人最擅長航海和經商,曾經幾乎壟斷了地中海地區的商貿。他們還發明了腓尼基22個字母,這些字母是後來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共同的根。 腓尼基人公元前9世紀遠征非洲,在北非的突尼西亞建...

    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發源於中東地區。幾經盛衰,伊斯蘭教成為中東地區主宰,但黎巴嫩卻是阿拉伯世界裡唯一一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以及各自內部主要教派)並存、分權共治的國家。 這是歷史的遺產,也可以說是伏筆。 基督教發源於黎巴嫩毗鄰的巴勒斯坦地區,先是受到羅馬帝國殘酷鎮壓,最後卻成為羅馬帝國國教,隨著帝國軍隊的鐵騎到處傳播,也傳到黎巴嫩。 公元7世紀上半葉,阿拉伯帝國崛起,伊斯蘭教迅速傳遍中東,黎巴嫩被阿拉伯帝國征服後,伊斯蘭教傳入。因為各種原因,征服者未能將基督教信徒趕盡殺絕。 阿拉伯帝國攻陷基督教聖城耶路撒冷,歐洲教會和基督徒發起前後9次十字軍東征。黎巴嫩正處於進軍耶路撒冷的必經之地。 十字軍東征過程,也是黎巴嫩基督教不斷得到外力輸血的過程。同時,伊斯蘭教征服的其他基督教地區...

    鄂圖曼帝國1516年征服黎巴嫩,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匈帝國戰敗。 1860年,黎巴嫩發生基督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激烈衝突,法國派兵干涉,最後將黎巴嫩變成自治區,立下規矩,黎巴嫩行政長官須由基督教派人士擔任。這個規矩得以延續,黎巴嫩本身的基督教歷史積澱也起了作用。 一戰結束後,英法簽約,規定約旦、伊拉克、巴勒斯坦歸英國委託管理,黎巴嫩和敘利亞成為法國的託管地。 又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共和國宣告成立,1944年元旦法國移交權力,1946年英、法軍隊撤出黎巴嫩

    黎巴嫩獨立時人口130萬,基督教徒佔60%,穆斯林佔40%,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差不多各佔一半。 當時各教派就國家權力分配達成了協議,基督教馬龍派和伊斯蘭教遜尼、什葉兩派分權共治,相互制約。 根據協議,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由基督教徒擔任,議長由伊斯蘭教什葉派穆斯林擔任,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擔任,議員和部長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二戰後十多年,黎巴嫩經歷了和平發展的繁榮時期,社會文化多元,在阿拉伯世界獨樹一幟。 不過,曾經在黎巴嫩生活過的人注意到,民間各宗教和教派平時相安無事,你穿你的比基尼,我裹我的罩袍頭巾,但通婚很少。 現在黎巴嫩政治改革舉步維艱,如果說教派和寡頭家族各謀其利的積弊難逃其責,部分也是歷史的折射。

    世上沒有不散的盛宴。二戰結束後,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的地方劃出一片給猶太人建以色列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1948年以色列宣佈建國第二天,七個阿拉伯國家聯手向以色列宣戰,結果慘敗,巴勒斯坦100萬難民出逃,其中40萬人湧入黎巴嫩。 本來並不牢固的平衡被打破。黎巴嫩權力分享機制建立在人口比例基礎上,而穆斯林人口驟增,導致權力分配的變數加大,要求調整的呼聲增強。 基督教派不讓步,穆斯林強烈要求,矛盾明朗化。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武力抵抗以色列,總部設在約旦。 約旦是阿拉伯聯盟成員,與以色列為敵,第一次中東戰爭後百萬巴勒斯坦難民中的60萬進入約旦,並允許巴解組織客居約旦。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局勢。

    1970年9月,巴解組織成員「人民陣線」劫持英國、德國和瑞士的共3架民航客機,將300多名乘客囚禁在約旦的沙漠,逼迫以色列釋放巴勒斯坦囚犯,遭以色列拒絶後當眾炸毀飛機,舉世震驚,一致譴責。 約旦國王決定約旦不再歡迎巴解組織,武力驅逐。巴解組織總部迫遷到黎巴嫩南部,在那裡安營扎寨,訓練武裝力量,不斷襲擊以色列。以色列報復,炮彈打向黎巴嫩黎巴嫩鄰國敘利亞是穆斯林國家,與以色列是宿敵。巴解在黎巴嫩南部安家後,敘利亞進入黎巴嫩北部。 1975年,黎巴嫩內戰爆發,持續15年。「中東瑞士」變成了敘利亞和以色列角力的戰場。 1982年,以色列出動9萬大軍進攻黎巴嫩,決意徹底摧毀敘利亞和巴解組織在黎巴嫩的基地。第五次中東戰爭打響,敘利亞和巴解幾遭滅頂之災。最後經美蘇和聯合國調停之下停戰。

    停戰後,衝突和矛盾還在延續。(相關報導:黎巴嫩爆炸太驚人 台中港28貨櫃硝酸銨全數清離|更多文章) 戰爭期間黎巴嫩南部被以色列佔領地區的40萬什葉派穆斯林難民湧入貝魯特,在伊朗支持下成立了真主黨武裝,目標是以色列。

  2. 2021年8月5日 · 人氣. 一年多來,黎巴嫩歷經經濟危機、新冠疫情與貝魯特大爆炸,整個國家飄搖欲墜。. (AP). 「世界銀行痛斥黎巴嫩的悲劇深淵源自『蓄意蕭條 ...

  3. 2020年8月11日 ·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4日發生大爆炸造成逾200人喪命6000多人受傷擁有中東巴黎美稱的城市宛如末日場景30萬人無家可歸

  4. 2020年8月5日 · 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大爆炸造成慘重死傷AP). 中東國家黎巴嫩近來多災多難政局動盪經濟崩潰首都貝魯特4日又發生 ...

  5. 2020年8月6日 · 當地時間8月4日晚,一場特大爆炸震撼了人稱「中東小巴黎」的古城貝魯特。[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外人或許不知,但對黎巴嫩人來說 ...

  6. 2020年9月27日 ·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8月發生大爆炸後政府總辭,國際施壓要求組成具改革意願的政府,但新任總理指定人選阿迪布26日因籌組新內閣失敗而自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