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日 · 2024-03-02 13:32:52 新聞來源 : NOW健康. 小S公公心肌梗塞猝逝享壽84歲 3大高風險族群要警覺.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據媒體報導指出,小S(徐熙娣)公公許慶祥驚傳1日「 心肌梗塞 」逝世,享壽84歲。 小S透過經紀人證實噩耗,小S老公許雅鈞(Mike)今(2)日也在社群上PO文,感嘆:「昨天是我最傷心的一天。 」悲吐失去至親的痛。 恩主公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岳志指出,心肌梗塞是嚴重的心臟疾病,關於疾病成因,主要是心臟血管阻塞,導致心肌血流不足、缺氧壞死,若是因為血管內的脂肪斑塊形成血栓而阻塞,就是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高風險族群分為下列3大類: 1.身體因素造成,像是高齡、 肥胖 者、三高者、男性、有家族史。

  2. 2024年3月5日 · 小S徐熙娣公公許慶祥驚傳1日早上在家中因心肌梗塞猝逝享壽84歲小S透過經紀人證實噩耗老公許雅鈞Mike也在社群上Po文:「昨天是我最傷心的一天」,坦露失去至親的傷痛。 根據《鏡周刊》、《三

  3. 2024年3月2日 · 其中心肌梗塞典型症狀為頭暈前胸壓迫感呼吸困難胸悶胸痛心悸噁心手臂疼痛極度疲倦等另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心臟外科名醫蘇上豪指出心肌梗塞除是最常見猝死原因心肌梗塞引發的惡性心律不整」,更是連急救時間都沒有的危險病症。 蘇上豪表示,一般心肌梗塞患者到院後90分鐘內應接受到院至灌流時間(door-to-balloon time)治療,減少心肌缺血時間,但惡性心律不整可能使患者心臟亂跳導致血液打不出去、失去心輸出量,造成患者到院前已OHCA甚至快速死亡,「這是心臟外科最害怕的疾病」。 另「毫無預警」是心血管疾病最可怕之處,心血管症狀平時因人而異,有的已經9分傷害卻幾乎沒症狀,但也有1分傷就發生1分症狀的患者。

  4. 2024年4月15日 ·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莊立邦表示,從打鼾聲可判斷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程度,而且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出2.6倍,若枕邊人出現打鼾等症狀,應勸導就醫。 山豬因感冒未癒,經入院診斷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 他2023年12月曾在臉書上發文表示,自己在晚上睡覺時斷氣了19次,一直以來有不少人都說他打呼太大聲,接受檢測後才發現自己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打呼時血氧不足,造成身體缺氧,因此在起床後還是經常感到疲累,且缺氧會對心臟造成負擔,進而引起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先前山豬上電視節目談論「睡眠呼吸中止症」,當時就被醫師指出,他並非1晚斷氣19次,而是1個小時就斷氣了19次,如果1個晚上睡8小時,就會斷氣超過100次,讓他驚呼:「那很可怕耶! OSA患者罹患心血管死亡率高出2.6倍.

  5. 2024年4月17日 · 2024-04-17 09:26:28 新聞來源 : 好醫師新聞網. 睡眠呼吸中止是隱形殺手 居家檢查降低風險. 好醫師讓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居家睡眠檢查裝置更為舒適方便,提升患者檢查舒適度/亞東醫院提供. 近日知名藝人猝逝的消息令大眾感到震驚與不捨也引起了對健康問題的關注其中包括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相關問題。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影響睡眠品質,根據研究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也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其關聯可從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時間點得到進一步證實。

  6. 2024年4月15日 · 螢幕前活力十足的山豬,健康狀況其實一直不好,曾因腦部遭病毒攻擊出現中風症狀,2020年過年期間發生癲癇,並為此痛哭與對年邁父母感到內疚。 他生前談及此事時,表示爸爸開車、媽媽坐客運到醫院照顧他數10天,這讓他感到不孝、愧疚,打給親友大哭。 山豬也曾坦言,24歲時因為突然掉髮檢查,被告知罹患紅斑性狼瘡,且斷層掃描顯示腦被病毒攻擊,出現類似中風但不是腦栓塞症狀,當時他看著「X光片上一片白的腦袋」,深知只能每天靠吃藥控制、回診確認情況,「只能壓制,我早晚會走」。 山豬過去因為誤食引發敗血症,住院近1個月,當時他重複高燒、退燒,每天打抗生素,且白血球指數超高,還被發出病危通知,「我有跟媽媽講一下遺言,如果我不小心怎麼樣,戶頭的錢拿去用,留一些辦喪事,其他的拿去過生活」。

  7. 2024年1月2日 · 國外許多研究指出一年的最後一週最容易發生猝死尤其以5大類患者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道疾病腸胃疾病新陳代謝疾病為高風險族群。 早在2004年,美國專家David Phillips就已經發現心因性的猝死好發在聖誕節」,「聖誕節隔天新年這3天在美國各地每年發生猝死會增加。 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5大疾病患者容易猝死,大部分是心血管疾病,其他非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疾病、腸胃疾病、新陳代謝疾病)也會造成猝死,例如冬天容易感冒,導致肺炎,喘不過來,引發心臟負擔,易發生心律不整,不可不慎。 參考資料: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80501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596560/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