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是 臺北市政府 首任 文化局 局長和 文化部 首任部長,亦曾在 美國 、 德國 、 臺灣 、 香港 的多所大學任職。 [4] 1985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有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 野火集 》和《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等,言行遍及華人地區如 兩岸三地 、 新加坡 ,以及德國 [5] 等地,具影響力。 [6] [7] 為「推動全球意識」,創辦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 家世 [ 編輯] 龍應台的父母在 第二次國共內戰 中遷往臺灣。 父親 龍槐生 是 湖南 衡山 人,十五歲時加入 憲兵隊 ,曾參與 中華民國抗日戰爭 中的 淞滬會戰 和 南京保衛戰 ,來臺後任警察。 母親 應美君 是 浙江 淳安 人,1949年遷至 高雄 。

  2. 是 臺北市政府 首任 文化局 局長和 文化部 首任部長,亦曾在 美國 、 德國 、 臺灣 、 香港 的多所大學任職。 [4] 1985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有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 野火集 》和《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等,言行遍及華人地區如 兩岸三地 、 新加坡 ,以及德國 [5] 等地,具影響力。 [6] [7] 為“推動全球意識”,創辦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 家世. 龍應台的父母在 第二次國共內戰 中遷往臺灣。 父親 龍槐生 是 湖南 衡山 人,十五歲時加入 憲兵隊 ,曾參與 中華民國抗日戰爭 中的 淞滬會戰 和 南京保衛戰 ,來臺後任警察。 母親 應美君 是 浙江 淳安 人,1949年遷至 高雄 。

  3. 2022年4月25日 · 龍應台. 有一天早上,大武山的晨光一射進百葉窗縫,貓還趴在地板上打呼,我的眼睫毛還未張開,就想給安德烈打電話。 兄弟倆說是在安排十二月相聚的時間,不知結果如何。 他們一個在倫敦,一個在維也納,媽媽在台灣,爸爸在德國。 每個人都各有繁忙的工作、不同的時間表,還要設法把「分配給爸爸和媽媽的時間堅定錯開」;這個工作,實在傷腦筋。 我曾經慷慨大度地說,「這樣吧,體貼你們,我可以忍受爸爸一個晚餐時段,而且,最好他的女朋友也在,可以幫忙聊天。 但是拜託,不要超過一晚。 兒子用卡通效果的愉快語調連聲說「謝謝你的慷慨」,然後就開槍,「但是你搞錯了,把你們兩個放在一起會崩潰的是我們耶……」 這天早上沒用視訊,只是通話,聽見安德烈的聲音像鼻塞,做媽的問,「你感冒啦? 他說,「沒有。 「你怎麼會在家?

  4. 2022年3月3日 · 龍應台. 出生/ 1952年. 現職/ 作家. 學歷/ 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經歷/ 台灣首任文化部長、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長. 著作/ 《野火集》、《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大武山下》、《走路—獨處的實踐》 從社會談到國家,再談到人生,龍應台每本書的份量都很重。 然而近期她出了本圖文創作《走路》,改談小販、農田、動植物、蟲鳴鳥叫,像把紅塵俗世看淡看破。 文字、篇幅變得輕巧,還配上了她親筆用平板繪製的圖畫。 七字輩的體悟:走路比憤怒重要. 從鎂光燈焦點走入鄉野,龍應台真的對社會時政、兩岸局勢、國際情勢不再關心了嗎?

  5. 首頁 -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Lung Yingtai Cultural Foundation - www.civictaipei.org. 最新消息. 2024.03.09. 思沙龍 最新消息 活動快訊. 1 min read. 不尋常對話-走向2049:台灣中壯世代的爐邊對話. 2024.03.09. 奧地利歐洲論壇 最新消息 活動快訊 獎學金. 1 min read. 【2024 奧地利歐洲論壇】獎學金開放申請. 2024.02.21. 台北沙龍 最新消息 活動快訊. 3 min read. Taipei Salon- "A Culinary Revolution for Collective Wellness" 2024.01.09. 台北沙龍 最新消息 活動側記.

  6. 2006年3月29日 · 龍應台有能力的人請把你的燭光照得更遠. 「選一個議題建立一套知識加入一個組織從這裡開始你就會知道你可以做那一個黑暗房間裡的燭光。 」 開口和下筆一樣充滿力量的清華思想沙龍發起人龍應台三月二十一日於清大主講台灣人能不能有世界公民意識」。 龍應台以自己長年觀察的兩個兒子為引細細追尋是什麼樣的環境讓一個十五歲的德國孩子寧願新當選的教宗不是德國人而是黑人或拉丁裔就因為他相信弱勢的族群和文化應該得到特別的彰揚與保護;「說穿了這就是全球公民意識誰教的? 怎麼學來的? 文. 馬岳琳. 天下雜誌343期. 發布時間:2006-03-29. 瀏覽數:463. 這個已經二十歲的歐洲青年跟我說,「媽媽,你忘了嗎?

  7. 2022年4月9日 · 龍應台說她一直以來的信仰就是看不下去的東西要改變它但此刻她有了不同的思索: 「進入70歲,『自由對我來說意義開始鮮明起來它包括能否克服本來的種種綑綁包括社會對你的期待你應該是什麼樣人你應該如何如何……以及長期在此之下自己對自己的期待我現在會沉思我自己所剩時間不長的前提之下我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龍應台說新時代的獨處用走路和自己單獨有約. 新書《走路:獨處的實踐》,有別於過去著作如大江大海通向國族、社會與文明,這回反倒像一條清澈小溪,流向自己。 而且,不是扮演眾多社會角色的自己,而是「獨處」的自己。 但獨處並不是一個新議題,何以會現在突然有感? 龍應台說明,其實,不同時代的獨處課題皆不同。 好比1941年時,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曾強調獨處的重要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