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4日 · 本文出自. 買書去. Jaime Dantas on Unsplash. 一張手寫道歉函,竟把負評變五星好評? 遭遇信任危機,「好好道歉」比什麼都有效!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麗思卡爾頓飯店以優秀服務聞名於世,如果要求飯店叫你起床,一定會準時接到電話,然而史黛希.海倫(Stacey Hylen)入住鴿子山麗思卡爾頓時,飯店卻沒打電話叫她,她醒來後發現自己大遲到,火冒三丈! 史黛希撥電話向櫃檯抱怨……結果有趣的事發生了,她很快就不再生氣。 櫃檯人員是如何辦到的? 櫃檯人員發現錯誤後立刻道歉,表示要送早餐到史黛希的房間,史黛希說不用了,她當天還有其他安排。 不過,史黛希晚上回飯店時,發現房間裡有新鮮草莓、糖果、果乾,還有一張手寫的道歉函。

    • 尊重主管的考核權
    • 應以主管的考核分數為準
    • 舉例說明

    考核是公司賦予主管們的權力和責任,在公司相關作業規定的前提下,人資部門應該要完全尊重主管們的考核權及考核結果。對於各主管的考核結果是否公正妥當,人資部門如有看法,可向其上級主管表達,由其上級直屬主管進行檢視及討論,但不宜直接提出個別員工的考核意見與評價,畢竟考核還是以主管的主觀成分居多。

    員工自評的分數僅是做為主管考核的參考,不需要把員工自評和主管考核的分數做加權或平均分數。自評分數很高的可能是自我感覺良好,自評分數低的可能自信不足,我認為員工自評還是很重要,主管可以透過下屬自評來了解每個人的心態想法,並可據此採取一些必要的領導統御措施。 有了以上的原則和觀念後,人資部門只要扮演作業統籌的角色,確保各部門主管的考核能在公司考核規定的框框內進行。誠如前面所言,有的主管是好好先生,想替其下屬多爭取一些獎金,因而偏向高分數;有的主管治軍嚴明,要求標準甚高,分數就偏低;此時就應該要針對各部門主管的考核差異進行平衡,以免產生單位之間的不公平現象。 針對人資部門在統籌實務作業上,現提供幾點做法供大家參考:

    部門平均考核分數: - A 部門 85 分 - B 部門 90 分 - C 部門 80 分 則以 A 部門做為平準化基準,A 部門人員的原始考核分數即為其平準化考核分數。B 部門所有人員的原始考核分數都減 5 分,C 部門所有人員的原始考核分數都加 5 分。以此平準化考核分數進行全部人員的考核排名。 以上作法確實會讓部門之間的不公平性縮減到最小,但會有一問題存在:該部門人數只有一個時,這個人的平準化考核分數一定是全公司的中間,此時就應該提醒績等核定主管,可忽略其排名,特別針對此人做績等核定。 經過上述的平準化考核排名後,最後是由績等核定的最高主管做核定,這最高主管不會在意考核分數,會看排名如何,特別是排名在最前面和最後面的幾個,通常這位最高主管也會有對某些人的考核看法,此時還是要尊重他的考核...

  2. 2015年4月2日 · 最常聽到的答案是「讓員工了解他在過去這段時間裡的表現到底好不好」或是「分別誰是優秀的員工而誰是表現不佳的員工,作為賞善罰惡的基礎」。 或者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地說,績效評量的功能在於,判斷員工在哪些工作項目中表現傑出、又有哪些工作項目的表現是有待改善的。 我自己待過許多不同的公司,但只要一談到績效評量,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採用非常類似的評量方式,其方法通常都包括了兩個部分: 目標管理和行為評估 (也許名詞不太一樣,尤其是後者) ,然後用不同比例去組合成績效評量。 用比較簡單的方法來說明, 這樣的績效評量方式可以同時兼顧「員工完成了什麼目標」及「員工如何完成這些工作」兩個範疇,很簡單地平衡了員工績效的「量」和「質」 ,而這也是大部分公司採用這個評量方式來衡量員工績效的主要原因。

  3. 2019年4月26日 · 第一線人員缺少事前演練,遇到態度較為嚴厲的客人很容易亂了陣腳,不但無法解決顧客問題,還可能造成更大的負評! 我們整理出 3 個最常發生客訴的原因及解法,幫助第一線人員化危機為商機。

  4. 2017年8月24日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績效考核時間。. 身為14位員工的主管,海倫一想到這件事情就頭痛,因為這表示她得在繁忙的行程表裡,擠出和每位部屬面談的時間、填寫繁瑣的表格,還得回想同事過去的表現如何,盡可能公平客觀地評價,才能應付不斷上門「討債」的人資 ...

  5. 2024年3月26日 · 「我真的有這麼差勁嗎? 」看完之後,我不禁這麼懷疑,因為這是我不願意承認的結果。 「年紀太小還不太懂的樣子」、「強迫參與互動,覺得不太舒服」、「前一節課的講師比較好」等等評語,狠狠地搧了我好幾個耳光。 好幾個晚上我都難以成眠,我為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感到愧疚,擔心前輩會怎麼看我而瑟瑟發抖,也一直覺得胸口疼痛、消化不良,甚至連其他的課也不想上了。 那天的課只是眾多課程之一,也是我第一次嘗試的主題。 雖然我已經有多年的演講經驗,但從來沒在大企業舉辦過相關主題的研習課程。 就算我在其他講座上一直都收過不少好評,然而一旦落入他人導向的陷阱中,再多好評也無濟於事。 先適當過濾他人的意見和勸告,再檢討自己. 從這件事情中,我領悟到了一點,那就是不該將他人批判性的回饋照單全收。

  6. 2019年11月12日 · 你首先應該看見自己,而不是追究自己,不是在你受傷後做人生的「負評師」,跟著別人說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是應該學會看清「我」這個本體是如何在任何一段關係裡存在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