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25日 · 健康運動. 【總為不確定的事感到不安】日本自律神經權威教你「一個秘訣」:15 分鐘就能穩定情緒. VO 精選好書 2019-03-25. 《VO》導讀: 你常常因為壓力而感到焦慮、煩躁嗎? 日本研究自律神經的權威小林弘幸醫師指出,當人長期處在憤怒、懊悔等負面情緒時,自律神經會失調,進而影響身心靈健康。 因此,他認為人應該學會「放棄」,讓自律神經恢復平衡、情緒穩定。 來看看要怎麼在日常中實踐「放棄心法」。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日本自律神經權威 小林弘幸醫師. 只要整理一個地方,就能產生「放棄」的力量。 我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當心情混亂的時候,只要整理一下房間,情緒就會變得開朗、穩定。 光是整理桌子的四周,心情就會平穩許多。

  2. 2019年12月20日 · 你是 AirPods 的用戶嗎?如果你是 AirPods 的第一代用戶,想必多少會面臨電池續航力嚴重衰退的問題,畢竟第一代推出至今都已經超過三年了,如果電池續航力嚴重衰退,除了換一副耳機,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拯救 AirPods 嗎? 續航力剩 1.5 小時,這 4 步驟讓 AirPods 起死回生 日前有一位外國網友在 Reddit 上 ...

    • 低碳民調說什麼?
    • 台灣人的環境意識夠成熟了嗎?三十年來,國人的環境意識經歷哪些階段?
    • 如果民眾對低碳議題已有相當程度認識,大家願意做出哪些改變呢?
    • 五成民眾目前不支持加稅、漲價,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 關於「增加大眾交通運輸站點,是否能讓民眾減少開車或騎機車」,結果如何?
    • 機車能減量太好了!台灣的機車高達一千五百萬輛呢……
    • 總的來說,這次民調可提供政府什麼建議呢?
    • Ngo 可以做些什麼事?中研院社會所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推薦閱讀

    大家都知道節能減碳很重要,也能做到隨手關燈、少搭電梯……但說到增加電費、徵收能源稅,半數民眾立刻反應「為什麼要我們去做?」這一切究竟是貧富差距的作祟、教育程度的落差,又或者另有隱情?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中研院社會所蕭新煌兼任研究員,自 1980 年代開始研究台灣人環境意識,至今已三十多年。 2017 年,蕭新煌主持「邁向低碳社會的行為與制度轉型研究」,團隊以電話抽樣訪問 1211 位台灣民眾 ,了解國人環境意識和行為,以及低碳政策的偏好。結果發現:民眾的環境意識已高度成熟,也能贊同政府應有所為的政策,但對個人需要付出較高代價的低碳政策,採取保留態度,顯示國人的環境意識仍然存在知行落差。

    三十多年來,國人的環境意識有長足的進步,主要原因是:經濟成長讓人民有餘力「衣食足,知環保」、民眾環境受害感逐漸擴大、知識份子以及環保團體的倡議。 我將台灣人的環境意識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環境汙染、生態破壞、氣候變遷。 1980 年代,台灣經濟大好,人民環境意識萌芽,開始發現「環境汙染」問題。怎麼發現?靠五官。眼睛看到空氣汙染,鼻子聞到惡臭、耳朵聽到噪音、皮膚感覺到灰塵……民眾從日常生活感受到的水汙染、空氣汙染等等現象,直接建立受害感。 從 1985 年的民調可知,當時國人關心環境問題主要為:公共衛生疾病 (78.5%),食物、水、空氣汙染 (71.2%),但對於生態保育 (28.1%)、氣候變化 (25.6%) 等等需要更多先備知識的議題,還沒有太強烈的感受。 到了 1990 年代,知識和閱...

    民眾的改變可分為三個部分: 一、民眾對於自己可掌控、成本較低的行為,很願意做環保、愛地球,如: 二、民眾也支持政府應有作為的低碳政策,如: 三、但是,民眾對於自己要負擔較大成本的政策,例如配合漲價、加稅,願意的比例立刻降到五成。即使願意付出,付出比例也偏低: 不過,如果加稅的對象是企業,僅剩兩成民眾不同意,甚至大多數認為加稅比例應該達到 6~10%。 這個研究結果顯示:雖然民眾環境態度已經相當成熟,但將認知化為行動,似乎不如預期……

    從「計畫行為理論」來看,認知和態度不一定會直接轉換成行為,特別是當個人缺少可用的資源或機會,即使本身有強烈的意圖,仍會降低真正採取行動的可能性。 計畫行為理論簡單說:我們心裡面的態度,怎麼轉換成行為,或是會不會受到某些因素影響而讓人不行為 ,有三個關鍵因素: 一、行為態度:個人內心對於行為所抱持的態度,比方說:節能減碳很重要,我必須要做一些友善環境的行為。 二、主觀規範:如果我做或不做這件事情,會不會有些社會壓力。比方說:父母親或老師的要求,會不會讓我採取節能減碳的行為。 三、知覺行為控制:我有沒有辦法把這件事做好,這就涉及個人對於完成某行為程度的掌控度,例如:當不需要使用電燈時,我會不會隨手關掉。 所以在 2017 的民調中,我們進一步分析受測者的性別、已婚或未婚、是否有未成年小孩、收入高...

    先來看看台灣人的交通生活方式!大體來說,五成民眾使用機車、兩成三是汽車、兩成四會選擇低碳的大眾交通工具、自行車或步行。 民眾選擇交通生活方式的關鍵是:交通社會排除、生活習慣和文化品味。所謂的交通社會排除,是指社會經濟地位不平等、大眾交通工具的普及度不足,比方說:偏遠鄉鎮的火車站或捷運站很少,民眾當然沒什麼機會選擇大眾運輸。 而 2017 年的民調顯示,當鄉鎮增加捷運站,可顯著降低民眾開車或騎機車的數量,願意轉換到大眾運輸的就有 8%。只不過,願意者大多數是機車族 (7%),汽車族則沒有太大影響。 理由可能是:汽車族通常是 40~55 歲的中年人,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家裡可能有小孩、老人需要接送,開車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相對的,機車主要是年輕人、中低階層、自雇者 (農民或小販等) 的謀生工具,只...

    欸……這裡要先幫機車族洗白一下!從全台灣整體的汙染量來看,機車排碳量不是最高的,只是機車族最容易因為好的低碳政策轉換成大眾運輸,所以建議針對機車減量來規劃。 台灣整體的排碳量,六、七成來自大工廠,前面說的加稅、加價等政策,就是要解決這些汙染「巨頭」,其中也包含家戶用電。 第二部分就是交通,大概占三成。陸上交通排碳量第一名是大型柴油車,再來是小汽車。機車數量雖然多,但總排碳量均比不上兩者。 但柴油車數量少、利益集中、容易發生集體抗爭,很難改變。汽車族經濟條件和生活習慣所限,不像機車族容易轉換。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機車減量不只是減碳,也能挽救人命!2017 年機車事故達所有車禍死亡人數 36.7%,為所有車輛中最高。中研院的研究也顯示,大眾運輸越少的鄉鎮,機動車輛死亡率越高。而當大眾運輸站點增加...

    這次民調顯示的意義是:不少民眾已經 Ready,準備迎接低碳社會的來臨!但政府必須傾聽民意、拿出魄力,擬定並落實有效的低碳政策。 我們雖很嚴肅地討論國人節能減碳的知行落差,但也千萬不要變成低估民眾,好像國人還普遍很無知、無感!大多數國人的環境意識相對成熟,也有行為改變,贊同政府部分的低碳政策,顯示民眾是有知、有行動的。就算是加稅和漲價,也至少有一半民眾已經抱持支持的態度。 民眾知行落差所透露的意義,應該是: 雖然每個人都在行為上做出小小的改變,但缺乏集體行為,這部分是政府的責任。個人行為改變只是小善,政策改變才是大善。 政府必須負起責任,不能什麼都等著民眾去做,或是害怕民眾不支持,就不敢推行低碳政策,這是自己找藉口。你帶頭做好的政策,民眾就會支持你。以增加電價來說,雖有一半民眾不願意,但還有...

    NGO 平常主要透過傳單或各種環保活動,教育民眾環境知識,像是食農教育、能源教育等等。前面的調查也顯示,參與過環保團體活動的民眾,比較容易接受低碳政策。 現代的 NGO 也會進行「公民電廠」這類社會實驗,促成某些社區自己發電,分散能源生產,不要通通集中在台電。除了實質上推廣再生能源,也是很成功的能源教育與社區營造。 我們非常看重 NGO,因為 NGO不但代表民眾的集體意識,也能把民意匯流起來,形成集體力量對政府施壓,所以政府也會邀請他們參加能源轉型會議,討論減碳白皮書。我們的計畫也邀請了二十幾個 NGO ,討論政府、產業、公民社會等等應該有什麼作為,才能促成低碳社會。 而我們學者的任務,包括民意調查,從民情探索政策的可行性,並規劃台灣產業轉型建議書等等,善盡知識分子的責任。除此之外,我們也實...

    【拯救地球的大自然工程師】築壩治水、過濾汙染物!400 年前「河狸」被趕盡殺絕,今反成英國治水功臣 【台灣養殖業衝向外太空】外銷美日韓還不夠!台業者用「AI 技術」增產台灣鯛 42 倍,成外太空第一條魚 【別再歪樓討論吃蝗蟲】成群蝗蟲有毒、天敵只有一個!鄉民舉「台灣 3 次蝗災史」籲:全球都該正視蝗災 (本文經合作夥伴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隨手關燈 hen 好,能源稅再說?」從民調看台灣人節能減碳的知行落差 〉。首圖來源: 中央社。。)

  3. 2019年6月5日 · 2019 的統計,台灣一個大麥克不考慮特別促銷,售價美金 2.24(約台幣 69)元,相較於美國要美金 $5.58 元,中國大陸為美金 3.05 元。 也就是說,台幣 100 元的購買力,可以吃到一個大麥克,還能喝杯可樂,但在美國就吃不起大麥克,在大陸話差不多就是買到一個大麥克。

  4. 2019年10月23日 ·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台積電是台灣市值最大的公司,也是全球市值第 22 大的企業。近期台積電股價大漲,市值突破 7.5 兆大關;去年台積電營收是新台幣 3511 億,但台灣人只享受到 22% 的利益,剩下的 78% 全被外資賺走了。此外,原本行政院有 48% 的台積電持股,現在只剩下 6%。 《為什麼你的 ...

  5. 2019年7月19日 ·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2015 年六月中旬,上櫃公司揚華科技爆發假交易掏空案。該公司涉嫌作假帳,來營造公司業績上揚的假象。事實上,這些都可以從財報發現,讓資深會計師告訴你三個識破假帳的撇步。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的作者張明輝,曾任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資 ...

  6. 2019年8月1日 · 鉅亨網 2019-08-01.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美國總統川普屢次批評聯準會的利率政策,要求調降,而聯準會在1號宣布「降」,這是超過10年來首次調降,鮑爾在記者會中更 表示: 「這次降基本上屬於貨幣政策的中期調整 (midcycle adjustment)政策的性質,這不是一系列降循環的開始」,但這讓大家更不解,明明經濟數據走強,降是否受到政治影響? 聯準會背後的目的是啥? (責任編輯:黃彩玲) 圖片來源: 中央社檔案照片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鮑爾) 美國經濟強勁,失業率處於歷史低點,消費者信心亦偏高,為何預期聯準會 (Fed) 週三將會降? 一派說法是,透過降,Fed 可增加貨幣供給 ,過去幾年,貨幣供給成長太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