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藥 7.止咳化痰藥 8.消導藥 9.理氣藥 10.理血藥 11.補養藥 12.收澀藥 13.安神. 藥 14.平肝熄風藥 15.其他及新增品項. --------------------------------------------------------------------------- 十二、收澀藥. 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臨床上可分為四類: 1.固表歛汗 --常用藥物如:浮小麥 。 2.澀精止遺- 常用藥物如:山茱萸,芡實,覆盆子,烏賊骨等。 3.歛肺止咳 -藥物如:五味子。 4.澀腸固脫 --藥如:赤石脂,肉豆蔻。 常見【收澀藥 】如下:

  2.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宣肝平喘、清熱化痰。. 宣肝平喘、清熱化痰。. 熱症喘咳。. 本方治症是因風寒外束,痰熱內蘊,以致肺氣不能肅降,氣逆喘咳,故宜通肺氣,除痰定喘。. 木力用麻黃宣肺平喘;桑白皮清降肺氣以平喘;杏仁 ...

  3. 功效:解表化溼、理氣和中。. 外感風寒、胃腸不適、消化不良、吐瀉、食滯、中暑、不服水土。. 本方以因四時感冒,或感嵐瘴不正之氣,而外有惡寒、發熱、頭痛等表證;及內有痰濕中阻,脾胃運化失常,以致胸膈滿悶,心腹疼痛,咳嗽氣喘,嘔吐泄瀉等症狀 ...

  4. 2009年3月9日 · 辨治: 鼻鼽治療方法有多種:(1)肺氣虛寒。宜溫補肺臟、袪散風寒,方用溫肺止流丹加減。(2)脾氣虛弱為主者,宜健脾益氣、升清化濕,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3)腎陽虛弱為主者,宜溫壯腎陽、固腎納氣,方用金匱腎氣丸加減。

  5. 痰厥之證,是因脾胃內傷,虛風內作,引起風痰上逆之所致。. 以患者脾胃虛弱,面頰青黃,而出現有眼暗頭旋、目不敢開、惡心煩亂、出氣短促、頭痛如裂、身重如山、胸滿嘔逆、四肢厥冷等症狀者為目標。. 一般脈沉弱。. 方中以半夏與天麻為主藥,因半夏能 ...

  6.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袪風痰,清頭目。. 袪風痰,清頭目。. 肝厥頭暈,嘔吐,昏眩。. 此肝厥之症,是因平素陰虛肝旺,肝邪張熾而引起;一般多見於中年以上之人。. 以出現神經異常狀態,容易發怒,而有氣之上衝、心下痞塞 ...

  7. (7)備註: 本方一般用於中風之證,當出現骨節疼痛,四肢麻痺,半身不 遂,或顏面神經麻痺,言語障礙,口眼渦斜,或風痰上壅,喘 急氣逆等症狀時,以順氣袪風,散結行滯為目的而使用之。其 他所謂婦人血風(瘀血性麻痺),及老人冷氣(由新陳伐謝沉 衰而厥冷)等,服之亦有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