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6月4日 · 這種 耳鳴、耳悶、頭暈、突然聽力喪失合併在一起的症狀 ,俗稱為「耳 中風 」,醫學上稱為「突發性耳聾」,只要聽力突然、快速的變差,而且找不到明顯的原因,就可以算是這種問題。 目前突發性耳聾的原因還不明,但有可能是因為病毒感染造成,比如現在流行的流感、德國 麻疹 、 帶狀皰疹 ,或是腮腺炎、麻疹等,雖然身體其他地方抵抗病毒而恢復,但脆弱的內耳卻被病毒感染、組織壞死,造成聽力快速下降。 另外一個原因,是內耳因為每天接收外界聲音、24小時不停歇,所以新陳代謝的需求也很大,需要豐富、通暢的血液,所以有 高血壓 、高血脂、糖尿病等血管疾病的人, 有天可能也會導致耳朵「中風」而聽不到,甚至也代表了「腦中風」的前兆。

  2. 2019年7月5日 · 黃季怡說, 正確的按摩方式,是找到還硬硬的地方,用手指「按下去」,然後手指按住不動,輕輕的旋轉,從頭到尾只能按一個點 ;如果腫塊很大、或是有很多點,就分次按,千萬不要像攪拌棒一樣大範圍的揉、搓,會越弄越糟。 如果沒那麼多時間慢慢按摩,想用加壓帶綁住加壓,黃季怡說,這個作法也可以,但要記得不能綁太緊,只要稍微有感覺綁住就好了,不然血液循環不良,會讓傷口修復也變慢,甚至影響到末梢血液循環的健康,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一張圖看懂冰熱敷使用時機! 敷錯傷口會惡化! 瘀青一直沒好、還越來越大片 小心身體缺血截肢. 受傷之後怎麼樣可以不留疤? 黃季怡醫師:你該做這3件事情.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3. 2019年4月20日 · 超過40歲,健檢最好加一個「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 日期:2019 年 4 月 20 日 作者: 盧映慈. 我們在檢查心臟的時候,通常都會先想到心電圖、心臟超音波,但如果有冠狀動脈 心臟病 、冠狀動脈狹窄或是有斑塊,靜態心電圖準確度只有一半,所以建議有冠狀動脈病變疑慮的人,或是40歲之後,最好把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作為每年一次的定期檢查。 心臟的檢查百百種. 在非侵入性的心臟檢查中,最常見的是心電圖跟心臟超音波,而心電圖又分成3種,一種是靜態心電圖、一種是運動心電圖、再來則是24小時心電圖。 不過心電圖能測出的大部分是心律不整、心房心室肥厚、瓣膜肥大或是脫垂等病變,而且準確度只有一半,所以有必要時會配合運動心電圖跟24小時心電圖來診斷。

  4. 2023年4月16日 · 杜哲修建議落實五大好習慣,可以防止皮膚,反覆搔抓,後來變成結結性癢疹,記得出外時記得使用防蚊蟲的產品、少碰過多的香料、化學物質,避開引起皮膚過敏的物質,防止接觸性過敏產生,也可以多加強保濕。 另外也不要過度清潔,盡量以清水清洗患部、水溫不要太高。 衣著盡量以棉質衣物為主,應穿著棉質透氣、寬鬆柔軟的衣服,避免羊毛或不夠柔軟的尼龍化纖製品直接接觸皮膚,因而產生過多的摩擦,最後記得早睡、避免過度情緒壓力。 治療結節性癢疹新治療. 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姚宗杰也表示,「結節性癢疹這種病因為難以治療,西醫除了常見類固醇、光照治療等,目前臨床也發現Dupilumab (杜避炎)對結節性癢疹也有治療效果。

  5. Heho健康整理國內外最新糖尿病相關期刊研究、醫療專家建議,幫助糖友與從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到糖尿病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更好地了解糖尿病,並學習如何有效地控制血糖。 最新資訊 查看更多. 過度激烈運動反而增加心血管疾病! 台日研究解析:糖尿病遺傳者風險提升. 治療決策醫病共同擬定成功抗病 揪出血糖控制困難「重」點. 糖尿病合併肥胖患者注意! 做到一件事能逆轉糖尿病. 血糖機怎麼使用? 3 步驟助糖胖者患者體重下降 5%! 糖尿病不只吃多、喝多、尿多! 牙醫揭「舌頭牙齦」也能揪出血糖問題. 全台藏 23 萬潛在患者! 糖尿病友顧好「三臟」打造糖心腎最佳防護網. 世界糖尿病日! 18 歲以上糖尿病盛行率達 11.1% 正確疾病認知很重要. 糖尿病靠控糖已經不夠!

  6. 2023年4月23日 · 出現帶狀疱疹醫師會怎麼診斷? 有什麼治療方法? 臨床上,醫師會從症狀、水泡發生部位、單側或雙側,以及神經抽動、痛的範圍來診斷,如果整個神經節支配的整個皮膚都有抽痛的情形,而且是單側的,就很有可能是帶狀皰疹,務必要提高警覺。 而且帶狀皰疹神經痛的範圍通常會比看到局部水泡的範圍來得大,為了避免嚴重的併發症,要趕快早期治療。 通常在發作 3 天內使用口服抗病毒特效藥物,並且搭配外用抗生素藥膏,可以避免細菌二次感染。 若是併發神經痛,則可以服用消炎止痛藥、抗憂鬱劑或類固醇來控制症狀;而且要避免磨破皮膚水泡,一旦形成傷口便要以抗菌藥膏定期換藥。 另外,採用低能量雷射,也能對傷口及疼痛有相當的助益。 得過一次帶狀疱疹就不會得了嗎? 有疫苗可打嗎?

  7. 2023年3月7日 · 卵巢癌又稱作「無聲的殺手」,當出現疑似卵巢癌症狀時,可透過抽血、影像學檢查,其中 CA125 數值常為抽血檢查的指標,不過 CA125 並不能完全當作卵巢癌的篩檢工具。 但是,一旦發現是卵巢癌,CA125 在術後及治療後追蹤,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什麼是 CA125?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婦產部主任童寶玲指出,CA125(cancer antigen 125)為腹腔中粘膜壁上分泌的一種醣蛋白,當粘膜發炎時,CA125 數值就會上升。 並非只有卵巢癌,在許多情況下 CA125 數值都會上升。 童寶玲醫師舉例,像是骨盆腔發炎、經期間、盲腸炎、子宮外孕、懷孕、肝硬化、子宮肌瘤等,都會讓 CA125 數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