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1月19日 · 臺灣製麵產業歷史發展 撰文:岳家青(全球餐飲發展有限公司執行長) 麵食的發展,是在西漢時逐漸的形成。在這之前,小麥加工成麵粉是由捶、擣、舂,簡易之工具加工,直到漢朝時石磨之出土,才提高麵粉加工的效率和質量,更豐富了麵食的變化,而石磨一直沿用到今日。

  2. 2018年1月12日 · 從2018年起,三風麵館之網站品牌將煥新更名為「三風製麵」!我們期許能以更專業的職人精神,用心體察生活與食的關係,重質製作每項產品,讓您能放心地將餐桌上的一切交給我們,犒賞自己,也款待最重要的人,安心享受用餐食光。

  3. 2024年4月11日 · 三風製麵於2024年3月14日至3月17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舉行主打商品【風神拌麵】活動展示。此次展示為全台首創的非油炸沖泡乾拌麵體,吸引了眾多參展者的目光。工作人員親切的與現場民眾互動,讓有興趣的民眾體驗風神乾拌麵的便利性,使參展者對風神乾拌麵有更深度的了解。

    • 油麵
    • 米類麵食
    • 在地麵食推廣

    油麵屬於鹼水麵,起源於福建與廣東一帶,後流傳到東南亞,華僑稱之為「福建麵」,臺灣則稱之為「切仔麵」。煮麵時,需用竹網篩「切仔」 在沸水中煮麵,加入調味料等即完成。臺南擔仔麵源自臺南,是將煮好的細條含鹼湯麵,加入特製肉臊、豆芽菜、青菜、與滷蛋,獨具其風格。

    源自福建的米粉、廣東客家的米苔目與粄條,都是以米為原料製成的麵條,在過去農業社會農忙之時,成為最受歡迎、補充體力的點心。 1949 年之後的白麵文化,包括一般家常麵、刀削麵、陽春麵等,近年來引領臺灣麵食風潮的牛肉麵便是使用家常麵來製作。上述曾提到麵食在漢人移墾時期多被視為點心類食物,但麵食在1960 年代之後逐漸成為臺灣人民的主食之一,可歸咎以下幾項因素(陳美慧,2013):

    電視媒體與廣播節目紛紛推出製作麵食之節目。農會體系的「家事改進班」在1950 年代亦推廣中式北方麵點,成功教導農村婦女學習中式麵點。此外,二次戰後的學童營養午餐與軍隊團膳多以外援麵粉供應營養午餐當中的主食,包括饅頭、包子、麵條、麵包等,這類麵點逐漸深入臺灣人民日常飲食生活。 近幾年來,義大利麵、日本拉麵、烏龍麵等席捲臺灣餐飲市場,造成另一波的麵食文化交流與衝擊,韓國的「辛」拉麵更是硬生生搶奪臺灣泡麵王國的市場。不過,從整個臺灣麵食發展史,卻能清晰見到臺灣麵食發展的多元、多樣、與國際化風貌。 1. 拔林(2014)。台麵魂。新北市:幸福文化。 2. 林怡潔(2013)。小麥練習曲 — 與臺灣人共同練習糧食自主的序曲,料理‧ 台灣,9,102-107。 3. 陳美慧(2013)。政治環境異動下的...

  4. 2013年5月30日 · 「三風食品公司」成立於1984年3月,都是以製作麵條為主,強調天然健康不添加防腐劑,商品簡單而多樣,已經有將近30年的歷史。產品分布世界各地,國內外都有其產品蹤跡。 市售的麵線,很多都標榜手工製作,而食品最注重的就是保存期限,而手工製品必需要克服的第一關就是衛生這一關,有 ...

  5. 2015年9月11日 · 農產品銷售是台灣農業發展的重大困擾,台灣有許多精緻農業發展相當成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特色農產品,但目前大多停留在一級產業,著重生產技術的提昇,卻每年都面臨盛產滯銷的問題。 受限於短期因應思維,缺乏長期解決農產品去路的對策, 地方政府與農政相關單位雖積極介入協助,因焦點以緊急去化過剩農產品為主,無法長期解決產銷失調的核心問題。 農民與相關單位雖也有提出以農產品為原料直接轉製成初階加工品,然其思考依然未跳脫出農業生產面的範圍,價值與銷售面無法提昇,市場也不易打開。 雖然大家都知道要朝二級及三級產業發展,但面臨跨足新產業領域,初期的研開發成本及生產批量,都是最大投資的風險所在。

  6. 2019年1月21日 · 健康養生麵線禮盒,每一口都是台灣味. 三風製麵深耕台灣,與在地小農契作,選用當季、當地新鮮食材入麵,並使用在地新鮮食材入麵,搭配台灣特有手工麵線製程,創造連結土地情感的麵食文化,是真正代表台灣的好味道。. 三風製麵所推出的兩大頂級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