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1453 相關

    廣告
  2. Upgrade your labware today with Nunc and Thermo Scientific culture products. Cultureware for every application—Browse our extensive portfolio of cell culture plastics.

搜尋結果

  1. 大事記. 出生. 逝世. 1453年. 臺灣正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事記 [ 編輯] 5月29日 —— 鄂圖曼帝國 攻克 君士坦丁堡 , 拜占庭帝國 (東羅馬帝國)滅亡。 7月17日 —— 法蘭西王國 在 卡斯蒂永戰役 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10月19日 —— 波爾多 的英軍投降,法國收復 加萊 除外的全部領土。 英法百年戰爭 結束。 12月5日 —— 神聖羅馬皇帝 腓特烈三世 敕令 普魯士邦聯 必須服從 條頓騎士團 的命令。 11月,朝鮮 首陽大君 李瑈發動 癸酉靖難 ,控制 朝鮮端宗 ,兩年後篡位。 基督教會 再次東西分裂。 也先 設計誘殺 阿噶巴爾濟 ,盡殺黃金家族宗室,自稱「大元天聖可汗」,成為第一個非黃金家族的 蒙古大汗 ,建年號 添元 。 出生 [ 編輯]

    • 14世紀 | 15世紀 | 16世紀
    • 2千紀
  2. 大事记. 出生. 逝世. 1453年. 149种语言. 讨论. 简体. 阅读. 工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事记 [ 编辑] 5月29日 —— 奥斯曼帝国 攻克 君士坦丁堡 , 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灭亡。 7月17日 —— 法兰西王国 在 卡斯蒂永战役 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0月19日 —— 波尔多 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 加莱 除外的全部领土。 英法百年战争 结束。 12月5日 —— 神圣罗马皇帝 腓特烈三世 敕令 普鲁士邦联 必须服从 条顿骑士团 的命令。 11月,朝鲜 首阳大君 李瑈发动 癸酉靖难 ,控制 朝鲜端宗 ,两年后篡位。 基督教会 再次东西分裂。

  3.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是 奥斯曼帝国 在蘇丹 穆罕默德二世 領導之下於1453年5月29日星期二攻陷 東羅馬帝國 首都 君士坦丁堡 。 東羅馬皇帝 君士坦丁十一世 也在當天戰死。 這一事件代表著東羅馬帝國的滅亡,亦代表奥斯曼成功統治地中海東部及 巴尔干半岛 。 之后該城仍一直使用君士坦丁堡之名,直到1930年, 土耳其共和國 官方將該城改名為 伊斯坦堡 。 東羅馬帝国的处境. 在 東羅馬帝國 存在的約1000年期間,君士坦丁堡曾被多次圍城,但只有兩次被攻陷,一次是1204年的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期間,另一次則是在數十年後 希臘人 收復該城。 十字軍本來沒有征服東羅馬帝國的打算,希臘人亦在1261年收復君士坦丁堡。 隨後的兩個世紀間,日益衰落的東羅馬面臨新的威脅,被鄂圖曼帝國侵佔越來越多的土地。

    • 1453年4月6日至5月29日
  4. 大事记. 出生. 逝世. 1453年. 大事记. 5月29日 —— 奥斯曼帝国 攻克 君士坦丁堡 , 拜占庭帝國 (東羅馬帝國)滅亡。 7月17日 —— 法蘭西王國 在 卡斯蒂永戰役 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10月19日 —— 波尔多 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 加莱 除外的全部领土。 英法百年战争 结束。 12月5日 —— 神聖羅馬皇帝 腓特烈三世 敕令 普魯士邦聯 必須服從 條頓騎士團 的命令。 11月,朝鮮 首陽大君 李瑈發動 癸酉靖難 ,控制 朝鮮端宗 ,兩年後篡位。 基督教会 再次东西分裂。 也先 設計誘殺 阿噶巴爾濟 ,盡殺黃金家族宗室,自稱「大元天聖可汗」,成為第一個非黃金家族的 蒙古大汗 ,建年號 添元 。 出生. 逝世. 维基文库 中提及 1453年 的 原始文獻.

    • 早年的生活
    • 對東方的追求
    • 航行
    • 紀念
    • 延伸閱讀
    • 外部連結

    哥倫布生於熱那亞,出生於1451年10月31日,具體日期不詳。他的父親是多米尼克·哥倫布(英語:Domenico Colombo),一個在熱那亞和薩沃納工作的中產階級羊毛紡織工。他還有一個賣奶酪的小攤,哥倫布小時候還幫忙看過攤。哥倫布的母親是蘇珊娜·方塔納羅薩(英語:Susanna Fontanarossa)。哥倫布還有幾個兄弟:巴托洛梅奧、喬瓦尼·佩萊格里諾和吉亞科莫。巴托洛梅奧在里斯本的一家地圖作坊工作過。 在哥倫布的一篇作品中,他聲稱自己早在10歲時就出過海。在1470年,哥倫布一家搬往薩沃納,多米尼克在那接管了一個小客棧。同年,哥倫布被一艘熱那亞的船僱傭,為安茹的勒內征服拿坡里王國。一些現代的歷史學家爭論說哥倫布不是出自熱那亞,而是來自加泰隆尼亞、葡萄牙或西班牙。這些爭議的假說基本上...

    哥倫布自幼便熱愛航海。當時的歐洲國家極需要東南亞的香料和黃金。可通往亞洲的陸路卻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阻,海路則要經由南非南端的風暴角——好望角。哥倫布深信只要向西航行就能找出另一條前往東南亞的航線,他先後向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等國的國王尋求協助,以實現出海西行至中國和印度的計劃,但均得不到幫助。哥倫布在到處游說了十幾年後,1492年終於得到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資助。

    從1492年到1503年間,哥倫布完成了4次從西班牙到美洲的來回航行。所以這些航行都是由卡斯提亞王國資助的。這些航行標誌著歐洲人對美洲大陸的探險和殖民的開始,因此對西方歷史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儘管哥倫布面對日漸增多反對其觀點的證據,但仍然堅持認為他在歷次航行中所到過的地方就是馬可·波羅以及其他歐洲旅行家說描述過的亞洲大陸的一部分。也因為哥倫布拒絕承認他到過的地方不是亞洲的一部分,可能部分解釋了為什麼美洲大陸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而是以在他之後的到達美洲的佛羅倫斯的探險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的名字命名。

    哥倫布日

    哥倫布日(Columbus Day)為10月12日或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是西班牙和美國等國的法定假日。這一日正是哥倫布在1492年登上美洲大陸的日子。 哥倫布日是美國於1792年首先發起的,當時正是哥倫布發現美洲300週年的紀念日,有指該紀念日是為了減少原英法殖民者對美國的支配,以建立這個新生國家的國家認同。在1893年,芝加哥舉辦了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並舉辦了盛大的紀念活動。從此,每年的10月12日,美國大多數州會舉辦紀念活動。習俗亦開始傳遍整個美洲,現在不論北美洲,南美洲,還是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都會在哥倫布日舉行紀念活動。 由於哥倫布為歐洲人開啟了殖民美洲的大門,對印地安人來講則是侵略的開始,哥倫布日在1992年發現美洲500週年後,日益受到美加社會的爭議及討論。近年美加社會開始注重美洲原住民的權益,在美加的一些左派思想地域及控制的大城市,加州柏克萊等大城市,市政府已改稱為「原住民日」。,以取代「哥倫布日」。委內瑞拉從2002年開始把這個節日稱作「原住民抵抗日」。美國廣域的三K黨反對慶祝哥倫布或紀念碑,因為他們認為這增加了天主教在美國的影響力,而美國應該是一個新教為主的...

    哥倫布大交換

    哥倫布大交換由克羅斯比提出,泛指自大航海時代始,美洲(新世界)與歐洲、非洲和亞洲之間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因其自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後一直進行,故命名為「哥倫布大交換」。

    (美)塞·埃·莫里森著﹒陳太先 陳禮仁 譯﹒哥倫布傳(M)﹒商務印書局﹒1995年﹒
    《航海家哥倫布》,[美]莫里遜/著 , 陳太先、陳禮仁/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西)哥倫布 著﹒孫家堃 譯﹒航海日記(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7年﹒
    (西)薩爾瓦多·德·馬達里亞加 著;朱倫 譯. 《哥伦布传》.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1: 401. ISBN 9787020082285.
    Christopher Columbus的作品 - 古騰堡計劃
    WorldCat 聯合目錄中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的著作或與之相關的著作
    復原的哥倫布肖像,建基於當時的歷史資料。
  5. 2024年4月23日 ·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是 鄂圖曼帝國 在蘇丹 穆罕默德二世 領導之下於1453年5月29日星期二攻陷 東羅馬帝國 首都 君士坦丁堡 。 東羅馬皇帝 君士坦丁十一世 也在當天戰死。 這一事件代表著東羅馬帝國的滅亡,亦代表鄂圖曼成功統治地中海東部及 巴爾幹半島 。 之後該城仍一直使用君士坦丁堡之名,直到1930年, 土耳其共和國 官方將該城改名為 伊斯坦堡 。 東羅馬帝國的處境 [ 編輯] 在 東羅馬帝國 存在的約1000年期間,君士坦丁堡曾被多次圍城,但只有兩次被攻陷,一次是1204年的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期間,另一次則是在數十年後 希臘人 收復該城。 十字軍本來沒有征服東羅馬帝國的打算,希臘人亦在1261年收復君士坦丁堡。

  6. 李奧納多·達文西. 15世紀的書籍印刷. 15世紀上半葉, 約翰尼斯·古騰堡 整合前人技術發明的鉛字 活字印刷術 徹底地改變了歐洲乃至世界的歷史進程。 [2] 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期,歐洲爆發了 義大利戰爭 ,這一系列的衝突波及到了 法國 、 西班牙 、 神聖羅馬帝國 、 英格蘭 、 蘇格蘭 、 威尼斯共和國 、 教宗國 及其他的 義大利城邦 。 在16世紀,一些宗教學家、 哲學家 與 政治家 們試圖從廣度和深度上改變 西歐 天主教 的風俗習慣。 這開始於 奧斯定會 教士 馬丁·路德 發動的 宗教改革 運動。 對此, 反宗教改革 者們改革了天主教會,但卻沒有進一步地對其教義施行改革。 [3] 16世紀下半葉, 法國 的 新教 胡格諾派 與天主教之間曾爆發過八次戰爭,史稱 法國宗教戰爭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