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他們的身心狀態是介於成人及兒童世界之間,他們所處的邊緣世界是綺麗詭異的,雖然他們努力嘗試做大人,卻又不免有孩童的幼稚,一個十三至十八歲的孩子常會作出一些叫父母跌破眼鏡的事。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幾方面有變化是屬較難突破的範疇,比如: 外貌的改變,這時女孩在心智比男孩世故、成熟,但情緒仍不穩定,喜歡獲取同儕的讚美,她們崇拜偶像,會在房間裡作白日夢,幻想自己美麗的倩影及心中的白馬王子。 這階段的男孩對女孩雖有興趣,但卻是笨拙的,他們會因體型上沒有別人碩壯而怪罪父母,他們的自尊常來自外表及體能。 要求獨立,他們常會說「媽媽!我知道了,請你不要管我好不好?」他們從完全依靠的孩童時期到完全獨立的成年期,通常在過程中父母及孩子都會傷痕累累,有青少年會在父母死命控制的情況下,以完全的反抗來尋求獨立。

  2. 父母絕對不可的話 康健雜誌77期2011.06.21 作者:張靜慧 父母不恰當的責備,不但無法達到效果,還可能傷孩子的自尊。 我注意到有對夫婦,兩左右的兒子在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在 路邊買兩支冰棒,邊走邊吃,小男孩也想拿支吃,母親:「寶貝,

  3. 會因循傳統價值,落入「人」不存在的「日常本體」思維,就容易施給小孩壓 力。 「父母愛他們心目中認定的小孩,其實是愛自己,」廖清碧。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所長柯志恩有次對兒子脫口說了一句,「你成績

  4. • 2012-09 親子天下專特刊25期 作者:張瀞文. 小野說,他的人生從小就沒有選擇,連去百貨公司買件襯衫都百般困難。 但是當他成為父親,他細心呵護孩子的每個選擇,陪伴孩子做生命的大小決定。 他相信,選擇沒有好壞,就算失敗就算走錯路,也都有意義,都使你成為今天的你」。 小兒小女長大了,現在小野面對生命的選擇時,兒子女兒反而變成他重要的諮詢對象。 我弟弟小時候和爸爸出門,回程天氣很熱,路上有人賣冰,爸爸問他要不要吃,他搖搖頭說:「我不熱,我不要吃冰。 」回家後我爸爸寫了一篇日記,說孩子很懂事,知道家裡窮,即使想吃仍回答不要。 我弟弟做的選擇,滿足爸爸而非自己的欲望。 弟弟是我這一輩小孩的縮影。

  5. 4 破除對正念的8種誤解 1.正念不是佛教,練習正念不會出家,而是自我覺察、觀照內心。 2.正念跟正向心理學不一樣,不會要求對抗或迴避負面情緒,正念接納不完美、不勇敢。 3.正念不只是瑜伽、冥想跟靜坐,這些都是達到正念狀態的途徑之一,重點在內觀。

  6. 相對於孩子行為的四項錯誤目標,我們也整理出孩子內心的四項真實需求,並且邀請家長,藉由每天的記錄,將這四項真實需求落實在生活當中。 一、有能力:成長的能力. 孩子與生俱來就有強烈的成長趨力,回想當孩子開始練習爬行、練習走路時,如果大人想要制止孩子,就算放再多的障礙物在孩子面前,孩子依舊會排除萬難繼續向前。 當孩子再長大一些後,他們對於興趣的追求、遊戲與玩具的投入、好奇心的展現,都是他們成長的能力。 此時父母要做的,是提供孩子想要的環境和資源,讓孩子得以發揮與提升自己的能力。 因為孩子時間有限,當他們想要接觸各種不同的面向、嚐試各種不同的可能,就很容易讓大人誤以為孩子「三分鐘熱度」,擔心孩子會不專注、會容易半途而廢。

  7. 給爸媽的私房話 孩子,需要陪伴! 常常,我們覺得孩子大,有能力獨自完成一件事情時,就會習慣地認為「那,自 己去做就好!」期望孩子獨力完成一件事,除了希望培養他的獨立精神,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