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口腔癌為我國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ㄧ,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排名第4名。 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超過3千國人死於口腔癌、8千多人診斷為口腔癌。 預防口腔癌的發生,除避免接觸菸、檳榔及飲酒等危險因子外,有菸檳行為者,定期口腔黏膜檢查也不可少。
  1. 口腔癌與口腔長期受到刺激而產生細胞變性有密切的關係,其致癌原因有: 嚼檳榔. 抽菸. 喝酒. 人類乳突病毒 (HPV)感染. 其他 :咬合不正的牙齒或是不適合的假牙,若長期磨擦到周圍組織也容易造成口腔病變。 還有口腔衛生不佳、長期食用熱燙的食物、缺乏維他命A等等,也都是口腔癌的危險因子。 臨床症狀. 口腔癌的發生通常起初只是細胞的慢性發炎,時間久了細胞會變性造成纖維化,導致白斑或紅斑的形成,稱為「癌前期病變」。 如果口腔內有下列可疑的現象,並持續十天以上,應該盡快找牙科、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醫師檢查: 不正常的腫脹、增厚或硬塊。 無痛的潰瘍,且久久不癒合。 不明原因的出血。 疼痛或麻木感。 黏膜表面有白或紅色斑塊。 發音不清、沙啞或舌頭不靈活。 頸部硬塊。 相關檢查. 視診及觸診.

  2. 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部位之惡性腫瘤的總稱90%屬於鱗狀細胞癌口腔包括的部位有唇頰黏膜唇和臉頰的內襯)、牙齒舌頭下方的口腔底部前三分之二的舌頭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硬顎)、牙齦以及臼齒後方的小區域圖一)。 台灣地區口腔癌好發的部位是舌頭及頰黏膜。 二、口腔癌可能的危險因子為何? (1) 嚼食檳榔、吸菸、喝酒。 (2) 陽光照射。 (3) 蛀牙、不當的假牙。 (4) 不良的口腔衛生。 (5) 長期營養不良。 三、口腔癌有哪些症狀? 口腔癌通常好發於45歲以上,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且以男性居多。 口腔癌常見症狀有: (1) 口腔內部或周圍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是顏色改變。 (2) 嘴唇或口腔有長期不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持續超過二週以上)。

  3. 2023年7月31日 · 治療口腔癌以手術切除為首選若延誤診治腫瘤擴大開刀切除病灶後還需口腔重建以恢復吞嚥語言功能與外觀後續會再視情況搭配放射線治療和化療」。 到底哪些治療健保有補助哪些須自費? 看醫師解析。 口腔癌的病灶在口腔擴及頸部淋巴顏面部位動刀影響外觀甚鉅讓人心慌不過醫師表示目前顏面重建技術進步雖無法完全恢復至與術前無異但只要積極復健還是可以對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 口腔癌恐不只一處! 組合式療法降低復發率. 階段1》手術切除優先. 「口腔癌細胞的類型與生成位置,影響後續治療!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范綱行醫師表示,目前台灣絕大多數的口腔癌是菸酒檳榔引起,這個危險因子產生的腫瘤細胞,特性是很難以放射藥物完美的清除。

    • 口腔癌是什麼?
    • 引發口腔癌的原因
    • 常見症狀
    • 如何自我檢查
    • 如何診斷
    • 口腔癌分期
    • 口腔癌篩檢資訊

    口腔癌是指口腔內部出現惡性腫瘤的疾病,大多屬於鱗狀細胞癌,由黏膜上鱗狀細胞惡化所致。口腔範圍包括:上下唇、牙齦、頰黏膜(臉頰內襯)、臼齒後區、顎部、舌頭前三分之二。 其中,舌下口腔底部、顎部、兩頰內側為較脆弱且容易發生病變的危險區域,也是口腔癌好發於舌下及頰黏膜的原因。

    口腔黏膜是一層比皮膚還薄的上皮組織,不耐燙也不耐辣。正常來說,口腔黏膜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當黏膜因過熱或摩擦而受傷時,表層細胞會自動脫落且迅速修復。 若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可能使細胞產生變異,像是嚼檳榔、吸菸、喝酒、過度陽光照射、長期營養不良、口腔衛生不佳、蛀牙或尺寸不合的假牙、過熱或太辣的食物等,都是刺激黏膜病變的危險因子。 近期的研究發現,如果口腔內感染人類乳突病毒16型(HPV 16),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會高出約22倍。 1. 嚼食檳榔 2. 吸煙喝酒 3. 過度日曬 4. 蛀牙、不合適的假牙 5. 不良的口腔衛生 6. 長期營養不良 7. HPV 16 病毒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檳榔可說是引起口腔癌的罪魁禍首!九成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因檳榔本身的檳榔鹼、檳榔素具有致癌性,再...

    口腔癌的發生是一段長期過程,最初常只是口腔內慢性發炎,如白斑、紅斑、不明腫塊或持續性潰瘍,隨著時間推進,範圍可能逐步擴大,且受傷或病變的區塊無法自行癒合。 當口腔內出現異狀或傷口長時間無法癒合時,都應該多加留意!若出現以下症狀時,必須盡快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 1. 口腔內有無法癒合的黏膜潰瘍,持續超過兩個星期 2. 口腔內部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顏色改變 3. 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白斑或紅斑 4. 口腔內或附近出現莫名麻木感、疼痛、觸痛 5. 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6. 舌頭的活動受到限制 7. 頸部出現無痛腫塊 8. 咀嚼或吞嚥時感到困難 9. 咬合位置發生變化

    早期發現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那麼平常有什麼自我檢查的方法呢? 平時可以利用刷牙的時間,順便做口腔的自我檢查,除了用眼觀察有無異樣外,也可以用手觸摸,重要的是觀察黏膜顏色、是否有潰瘍、出現不明硬塊。台灣口腔癌好發的部位是舌頭及頰黏膜。 若有下列症狀不完全就是口腔癌,還須就醫經由醫師診斷。

    首先,醫生會先以目視或觸診的方式觀察口腔黏膜,了解是否有病變的徵兆,若懷疑有口腔癌或癌前病變應進行組織切片檢查,藉以區分良性或惡性病變。 一旦確診為口腔癌,須透過一系列的檢查瞭解癌症情況,確定是否僅有原發病灶或侵犯其他器官的可能,如電腦斷層檢查、核磁共振造影、X光檢查、超音波檢查、全身正子檢查等等。 一系列檢查結束後,醫生會依患者的病變情況做分期,確立後續的治療方式及預測疾病的發展情況。目前口腔癌的分期是根據 TNM 系統來決定「原發腫瘤大小 Primary Tumor (T)、有無頸部淋巴結轉移 Regional Lymph Nodes (N)、是否有遠端轉移 Distant Metastasis (M) 」。

    第零期

    原位癌腫瘤,病變細胞侷限在口腔黏膜上皮內。

    第一期

    腫瘤小於或等於2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癌細胞轉移至遠端器官。

    第二期

    腫瘤介於2-4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癌細胞轉移至遠端器官。

    口腔黏膜檢查主要是由醫師視診或觸診,目的是及早發現口腔癌的病灶並給予治療,同時也藉由教導衛教知識,幫助受檢者戒除檳榔或吸菸。 補助對象: 1. 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 2. 18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 提供每2年1次的口腔黏膜檢查。

    • 白斑。口腔內 白斑 好發於中老年男性,最常見於頰黏膜,牙齦黏膜和下唇等處;倘若白斑出現在舌頭兩側和下唇,則最容易滯留且發育不良或發展為 惡性腫瘤。
    • 紅斑。
    •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黏膜下組織層會呈現疤痕慢性增加的現象,病患可能會開始對刺激性食物出現敏感或疼痛,甚至出現黏膜泛白、觸感變硬的症狀。在台灣,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的原因主要為 長期嚼食檳榔、吃刺激性食物或缺乏維生素B群,而據台大醫院的衛教文章顯示,高達9成以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患者,皆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 疣狀上皮增生。疣狀上皮增生同樣也是因嚼食檳榔的慢性刺激所造成的口腔黏膜病變,表皮會因而向外增生,呈現如疣狀或花椰菜狀的外觀,依角化程度不同,增生組織會呈現白色或紅色。
  4. 審稿專家: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頭頸腫瘤科主治醫師蔡宗佑. 台灣癌症基金會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彰化基督醫院. 隔週三發送. 已是會員,前往訂閱 加入會員,免費訂閱. 口腔癌死亡率或許不是最高,卻對病人生活品質影響最大。 口腔癌前兆主要是黏膜的病變,包括口腔潰瘍或者口腔白斑等。 口腔癌症狀有什麼? 口腔癌原因是什麼? 《癌症問康健》解析口腔癌前兆、症狀、原因。

  5. 2024年1月22日 · 口腔癌指的是發生於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會影響嘴唇舌頭口底齒齦頰黏膜顎及後臼齒三角窩等口腔部位而口腔癌病理組織可能會引發鱗狀細胞癌肉瘤疣狀癌腺癌惡性黑色素細胞瘤等病變其中最常見的是鱗狀細胞癌文獻指出病發率大概佔據所有口腔癌的 90% 以上。 此外,有些全身性癌症,例如肺癌、乳癌、消化道癌症、肝癌、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也可能會蔓延至口腔,引發口腔細胞癌變的症狀。 (二)為什麼會得口腔癌呢? 雖然確切之機制尚未明瞭,但長期的慢性刺激可能為造成口腔癌的主要原因,而以下 8 種情況都可能提升罹患口腔癌的機率: 吃檳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