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16日 · 損益表開始將毛利率營益率及淨利率當作選股指標. 從財報上解析的好處,就是要避開這些短期漲漲跌跌的干擾因素,找出公司體質上的轉變,尋求體質健康的績優生,幫股東們賺錢。. 檢視財報,專家們建議可以從最簡易的「 損益表 」開始 ...

    • 低利率時代,銀行靠什麼獲利?
    • 銀行業者鋌而走險,轉移營業重心
    • 美國鼓勵民眾投入基金,報酬率遠高於放在銀行存利息
    • 台灣理專變相誘導客戶頻繁更換基金,只為了賺取手續費
    • 推薦閱讀

    傳統上,銀行是靠「利差」即存款與放款利率的差額,來賺取利潤。若某家銀行的定存利率是 4% ,房貸或企業貸款利率是 7% ,銀行貸款給企業或房貸者後,可以收到7%的利息,但付給存款者的利息僅需 4% ,中間的 3% 便由銀行賺走。 不過,資金氾濫以及利率降低之下,近來臺灣的銀行能賺取的利差愈來愈少,2020 年底,臺灣五大銀行新承做放款的平均放款利率是 1.3% ,一年期平均存款利率是 0.77%。這些數據表示,銀行透過利差能賺得的金額已低到谷底。銀行雖然可以透過「薄利多銷」的方式,用大量貸款來彌補利差縮小的損失,不過,先前提到,近年臺灣企業借款的需求不高,房屋貸款的數額也受政府限制,銀行要靠傳統的存放款利差來獲取利潤,愈來愈困難。 奇怪的是,近年從新聞報導上,我們依然能看見很多銀行獲利的消息...

    觀看多間臺灣國內銀行最新的獲利報告,我們可以發現,許多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不再是貸款利息,而是「利息以外收入」。銀行業務演變至今,已不限於收受存款與借款,如今,多數銀行還辦理信用卡業務,並販賣基金股票保險等理財商品,而在介紹這些理財產品給客戶時,會向客戶收取手續費。這些手續費,正是「利息以外收入」的主要來源。 臺灣多家銀行的營業重心,在這二十年間,從存放款業務逐漸過渡到財富管理部門,介紹存款戶購買基金債券保險等理財產品,賺取手續費用。金融機構跨業經營固然可以產生範疇經濟(econ- omy of scope),增加多元收入,並提供客戶多樣化金融服務,但是營業重心轉移的背後原因,與低利率環境脫不了關係。 對銀行來說,經濟體資金充裕、貸款利率不斷降低之下,存放款部門賺得的利潤愈來愈少,需要開闢新的...

    在國外,透過基金理財由來已久,許多人透過定期撥款至基金帳戶,以準備退休金。基金是指專業投資人集結多人的資金代為投資,購買債券、股票等金融商品,當基金規模較大,資金總額較多時,能購買的金融商品類別也可以增多,較能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基金畢竟不是定期存款,投資股票或債券總是具有風險。股市可能大漲、卻也可能大跌,例如美國 2000 年代初期網路泡沫時期、多家網路公司倒閉;金融海嘯時期,多家銀行股價大跌。不過,長期來說,投資股票所得到的報酬,還是比將錢存放在銀行定存來得高,在美國,景氣好的時期,股價變動帶來的報酬一年約可來到 10% ,遠高於將錢放在銀行所能得到的利息。在臺灣,上市公司慣常發放現金股利,臺灣股票一年的平均股利報酬在 4% 左右,大大好過定存的 1% 上下。 雖然在景氣不好的年份,投...

    但在臺灣的財富管理部門,卻產生了不同的景況。 臺灣的銀行主要是透過手續費來獲取利潤,亦即客戶購買新基金的當下,銀行可以收取的「介紹購買費」。這樣的機制,造成了銀行理財專員(理專)容易誘導客戶頻繁更換手中持有的基金,讓銀行的手續費收入可以增加,受害的卻是客戶本人,因為基金更適合於長期投資,而非短期頻繁地更換,一來既耗費鉅額手續費,二來可能也讓投資人的收益減少。 >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終結疫情下的經濟蕭條?】拜登想大手筆對企業、富豪「增稅」,其實對銀行有兩大好處 【被騙到負債也不准抗議!】中共官方銀行誆騙民眾買原油期貨,最後百姓痛哭跳樓、妻離子散 【誰跟你將心比心】央行籲國人「同舟共濟」!網友罵爆:你是要原地解散,還是直接跳船?!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由 春山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經編輯自製。)

  2. 2021年3月23日 · 最近也有一個例子是 2008 年的大崩盤。我要是碰上當年因為股市慘跌而發誓再也不買股票的人,都會覺得他們的決定實在是太可惜了!因為史坦普 500 指數在 2009 年3 月6 日跌到谷底,總共跌掉 57%,但是之後九年卻一路盤堅走,到 2018 年 9 月的 2940.91,總共上漲 340%不止!

  3. 2021年12月1日 · 所得更、儲蓄更多、投資起步更早又積極 這樣的焦慮感其來有自,跟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報告數據,高達 70% 的千禧/ Z 世代有很機率將終止與家庭理專的合作,然而也正是這兩個世代,未來會收到數兆美元的資產贈予或轉移,故而即將擁有更龐大的經濟資產支配實力。

  4. 2021年3月22日 · 台灣的超額儲蓄率,已經從 10 年前的 8.41 %,逐步攀升到 14.98 %。 3.17 兆的超額儲蓄,引國發會示警. 如果你對於幾趴(%)沒感覺,用數額來看,2020年度的超額儲蓄已有 3.03兆。 而2021 年的超額儲蓄預估值,甚至來到 3.17 兆。 我國一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才 2.1 兆 ,但民間沒有用在實質投資的閒置資金,卻有3兆以上!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閒置資金沒有進到政府公共建設或民間企業的實質投資,那它們到底跑到哪裡去了? 這筆龐大的閒置資金(也就是超額儲蓄),如果沒有進到政府的公共建設或民間的企業進行實體投資,則非常有可能大量流入房市和股市,短期追高房價和股價,這對一個國家的長期發展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國發會在近日也對此提出 示警 。

  5. 2021年11月9日 · Barclays 分析師 Blayne Curtis 最近在一份客戶報告中寫道:「我們相信,在性能領先的推動下,AMD 將在 2021/2022 年繼續獲得材料伺服器和 PC 市佔率,而英特爾在 10 奈米、7 奈米領域仍在苦苦掙扎。. Curtis 將 AMD 股票的評級為「增持」,目標價為每股 135 美元。. 截稿前 ...

  6. 2021年4月22日 · 2021 年 4 台新決定調高新戶利率從原本的 1% 升至 1.2% ,但卻引來不少舊戶哀鴻遍野因為雖然表面上來看舊戶仍有機會拿到 1.2% 超高活存利率但舊戶不但要高門檻過三關」,還限額 15 萬個名額,等於變相大砍利率,也讓過不了這三關的舊戶大喊: 「Richart 等於是廢了」 。 細看 Richart 針對舊戶的新規定,此「1.2% 利率」是三高門檻條件組成,分別為:基本利率享 0.04%、需設定 ACH 每月轉入 2 萬元,或是手動以他行轉入 2 萬元,才可在次 2 月月初前享有 0.26%,而剩餘的 0.9%, 則需於檢核日前,在外幣活存帳戶內擁有至少 2000 美金(約 6 萬新台幣),且限量只有 15 萬名,此種變相大砍利率的做法,恐引起用戶的「搬錢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