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6 天前 · 孩子情緒當下可先轉移注意力,事後可以嘗試溫柔溝通,了解孩子的產生情緒的原因。 第二階段叛逆期: 8 歲. 8 歲開始會認為自己就是小大人了,主觀意識逐漸變強,嘗試模仿大人的口吻和行為,對於父母的教導也開始會愛唱反調、頂嘴等,不過因為心智及生理條件還未成熟,所以同時又會需要依賴父母幫忙的矛盾時期。 8 歲引導小撇步: 轉變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和互動模式,哄騙方式已不適用。 耐心傾聽孩子的問題,適當溝通了解孩子需求及互相約定。 激勵孩子勇敢去試著自己想做的事,適時讓孩子學習獨立完成事情。 培養孩子固定生活及學習模式,學習與玩樂時間明確分開。 給予孩子適合的自由,同時也要讓孩子有勇有安全感。 第三階段叛逆期: 13 歲.

    • Babylike
  2. 2020年12月9日 · 根據法律條文,這項法律制定是為了「實施優生保健,提高人口素質,保護母子健康及增進家庭幸福」,當中針對人工流產與結紮兩種手術,有明確的規定,以下針對人工流產手術做大致上的條文整理: 1.人工流產的定義. 人工流產,是指經醫學上的認定,胎兒在母體外不能自然保持其生命之期間內,以醫學技術,使胎兒及其附屬物排除於母體外的方法。 若無中央主管機關的醫師同意,不可擅自進行人工流產,若未經醫師同意,將可處以一萬至三萬元的罰鍰。 人工流產與自然流產,都會給媽媽身體帶來負擔與影響,可參考這篇醫師文章,了解為何媽媽會自然流產? 先兆性流產須注意什麼? 習慣性流產原因有哪些? 2.可以人工流產的幾種情況. 人工流產,並非想做就能做,而必須符合以下幾種情況:

  3. 2024年2月5日 · 媽媽經編輯部 更新於 2024-02-05. 看留言討論. 撰文\喜佩涵. 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育理念傳頌千年,其思想啟蒙諸多學子,更以「因材施教」、「有教無類」聞名。 然而如此仁愛的孔子,居然也有對學生「無言以對」的時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推薦閱讀: 要教孩子如何表達自已的想法,而非制止孩子不能頂嘴! 《論語‧陽貨篇》:「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 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有天,孺悲被魯哀公派去找孔子學士喪禮,卻被以生病為由推辭。 當他摸摸鼻子走人時,孔子卻彈起瑟來,一邊唱著歌,刻意讓孺悲知道:我沒有生病喔! 只是不想見你。 這就是有名的「不屑之教」。 孔子說謊可不是聖人品德有問題,而是深具意義的教育理念--原來,孺悲仗著權貴,沒有引介就要求見面,非常失禮又托大!

  4. 2021年10月4日 · 常常聽到阿公阿嬤會小朋友「大隻雞慢啼」,所以動作或反應比別人遲鈍一點是沒有關係的,但有時候誤判發展進程,可能會錯失早療黃金期,所以還是要多多留意幼兒發展遲緩的問題。 「發展遲緩」的定義? 1. 未滿六歲 的小孩在認知、動作、語言溝通、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等方面,與絕大部分同齡孩子相較,有明顯落後或異常的現象。 2.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 6-8% 。 3. 臨床建議: 落後超過正常發展期三個月以上,就應該積極接受治療 ;三個月內可以再觀察,畢竟每位幼兒的發展速度不同。 發展遲緩的類別. 一、認知. 對記憶、理解、事物、概念、邏輯、與表達等認知能力,與同齡者相比發展較遲緩。 例如:顏色、數量與大小等概念,可以正確玩拼圖、積木配對等認知類遊戲。

  5. 2021年12月27日 · 許多家長都非常關注寶寶語言發育問題。 嬰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如果家長能讓孩子處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之中,孩子便可以輕鬆自如地掌握某種語言。 在育兒過程中,經常有家長因為孩子說話慢、不願意開口等感到焦慮,求助醫生甚至做手術,增添了孩子很多心理負擔。 了解語言發展規律清楚語言發展引導方法給孩子語言發展一個正確的方向。 語言能力不僅影響孩子說話,對孩子的理解能力、書寫能力、社交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影響。 人的語言神經系統除了控制發音區域,還包含聽覺性語言中樞、書寫性語言中樞、視覺性語言中樞。 聽覺型語言中樞. 用來調整自己的語言和聽取、理解別人的語言。 有時孩子能聽到別人講話,但不能理解講話的意思,對別人的問話所答非所問,其實是聽覺性語言中樞刺激不夠,不夠靈敏。

  6. 2019年4月16日 · 產生真正同理心的前提是案主願意敘說敘說時對方會釋出情緒與對事件的理解我們才能從故事裡聽出隱身的情感與對他的意義然後才能與哀傷的人同哀哭但又不至於一同陷入泥沼出不來。 換個文化的語言來說,就好像具備「上身」又能「退駕」的能力。 同理,必須在關係裡,讓案主知道我們願意理解他,讓案主知道我們不會被拖累,願意承接這些隱身的情感,願意和他一起面對未知的未知。 推薦閱讀: 不是說對不起就沒事了,可以這樣教孩子同理心. 同理心的4種層次: (一)初層次同理心: 1.定義: 針對當事人明顯表達的意思和感覺,以「 覆述 」回應基本了解及溝通。 *此部分改編《助人歷程與技巧》作者黃惠惠的初層次同理心定義。

  7. 2022年12月26日 · 快速解決問題,是一種看起來付出和回報比最合適、最省心的方法。 「數到三」有效? 其實孩子只是怕你. 可數到三有時就是很有用呀,十次八次靈。 那是什麼讓它有效呢? 既然有效,為什麼會越來越不奏效呢? 第一次孩子在聽見「數到三」的時候,大多都沒有意識到是怎麼回事,而「數到三」的後面,是緊接而來的「懲罰」(體罰、責罵、粗暴的行為干預或後果承擔)。 於是,等孩子被懲罰後再聽到,會聯想起來上一次的經歷,為了避免被再次懲罰,於是選擇妥協。 所以,面對家長「數到三」的時候,寶寶聽見的並不只是簡單的數字,而是與數字同時傳遞出去的情緒——恐懼。 孩子並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停止行為,而是出於本能的恐懼聽從了你的建議或者命令。 這種妥協看起來有效,但並不是出於對規則、規矩本身的理解,根本問題並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