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專題報導. 2024 年 3 月 19 日. 3分鐘全球環境焦點:2024年2月:年升溫破1.5度.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農曆新年落幕,嶄新的一年展開,眼前所面臨的不僅是臺灣《海保法》草案通過所帶來的新希望,還有全球持續出現的環境挑戰:亞馬遜雨林火災的數量創新高,全球的年均溫在 2023 年已超越 1.5 度警戒線。 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您我是否還有機會逆轉現況呢? 讓我們一同回顧二月的重大環境事件、探討可採取的關鍵行動。 守護森林,讓地球好好呼吸. 文章目錄. 全球:年升溫破1.5度,紀錄新高! 巴西:三千林火燒綠肺,史上最多! 美國:最大肉廠涉漂綠,遭提訴訟! 英國:家戶塑膠點點名,全民動員! 迦納:廢棄衣物我不收,整櫃遣返! 臺灣:海保法草案躺三年,走出政院!

  2. 臺灣綠電自由市場僅5.6%可供企業取得,企業應考慮多元自發自用模式.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指出,截至2023年底,響應RE10X10倡議的企業中,已有9家採用自發自用模式,相較於2022年增加了一倍。 然而,綠色和平仍然觀察到企業面臨臺灣再生能源總量供應不足,不易取得綠電的狀況。 截至2023年12月為止,臺灣再生能源的發電總量約為229.6億度,卻只發放128.3萬張憑證,等於市場中的綠電僅有總量的5.6%能夠供企業取得。 方君維建議,臺灣企業除了廠內自用之外,可以透過「轉供自用」和「自備電廠」兩種途徑,擴展多元自發自用模式。

  3. 全球半導體龍頭台積電(TSMC),在 2023 年國際臭氧層保護日(9 月 16 日)前夕發表了一項重大宣布:原訂 2050 年「全球營運 100% 使用再生能源」 (RE100)目標提前至 2040 年。 同時,台積電將在 2030 年前將「全公司生產營運據點使用再生能源」的比例,從 40% 提升至 60%。 這場氣候倡議歷時兩年,綠色和平透過東亞區域合作,接連發布三份研究報告,揭露台積電綠電占比遠低競爭對手,獲得國際媒體報導,形塑輿論壓力。 並於 2023 年台積電股東大會外舉行記者會,向台積電管理層遞交建議書。 更發起全臺陽光屋頂募集計畫,截至 2023 年 9 月,已有近 30 位里長加入連署,表達願意協助台積電綠電轉型的意願。

  4. 專題報導 氣候. 7 min 2023 年 9 月 26 日. 氣候倡議里程碑! 台積電加速能源轉型,宣布RE100時程提前10年!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2023 年 9 月 15 日,台積電宣布,將原訂 2050 年「全球營運 100% 使用再生能源」 目標提前至 2040 年,2030 年「全公司生產營運據點使用再生能源比例」由 40% 提升為 60%,並承諾將更積極投資臺灣太陽能案場建置,與滾動式調整減碳路徑,以達成 RE100 目標。 綠色和平樂見台積電的氣候宣示,並認為企業轉型為積極的綠電產銷者,投入多元綠電案場開發,將是扭轉氣候危機的重要關鍵。 您的連署支持 能減緩氣候危機.

    • 全球未來10年的最大風險「氣候行動失敗」
    • 氣候與環境危機的三大挑戰
    • 未來潛在風險:能源危機、通貨膨脹、糧食安全等複合式危機
    • 必須重新檢視風險管理的優先順序

    該報告公布未來十年的環境風險,環境與社會危機在前十大風險排名佔了 6 名,前 4 名依序分別是: 1. 減緩氣候變遷失敗 2. 氣候變遷調適失敗 3. 自然災害與極端天氣事件 4. 生物多樣性流失與生態系統失衡 「自然資源危機」位居第六,以及排名第十的是「人為導致的大型環境破壞」,其中「生物多樣性流失與生態系統失衡」被視為未來十年內惡化最快的全球風險之一。(點擊查看「未來 10 年全球十大風險」).未來 10 年全球十大風險: 1. 減緩氣候變遷失敗(Failure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2. 氣候變遷調適失敗(Failure of climate-change adaption) 3. 自然災害與極端天氣事件(Natural disasters and e...

    《全球風險感知調查》的核心焦點是氣候及環境風險,然而顯而易見人類並未做好萬全的準備。一方面,因為迫切處理眼前危機,以致瓜分了因應中長期風險的現有資源;另一方面,自然生態系統影響全球經濟與地球健康的重要性被低估,導致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壓力越來越大。現階段氣候與環境危機面臨的挑戰分別是: 1. 科學界設定達成淨零排放的必要條件,與政府制定可行性政策之間產生分歧,造成氣候行動不足且目標出現偏差。 2. 面對種種危機導致不斷增加資源需求,可以預見未來 2 年內,公、私部門會減少原本投注在減緩氣候變遷行動的心力。 3. 對於非常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與社群而言,氣候調適策略進展仍不足夠。

    《2023 全球風險報告》指出 4 個未來潛在風險,糧食、水、金屬、礦產資源短缺,可能引發人道與生態危機。例如爭奪水資源、飢荒、生態資源過度開發以及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失敗。 2023 年預期衝擊最為嚴重的風險有能源危機、通貨膨脹、糧食危機,事實上已經造成全球性的生活成本上升。該報告提醒在未來 2 年內,供應失衡的壓力風險會擴大人類生活成本,無法負荷的影響範圍也會更大,尤其對凡事仰賴進口的地區影響更為劇烈。 衝擊社會與經濟的許多全球風險,例如: 1. 網路駭客攻擊 2. 社會動盪 3. 極端天氣事件可能中斷重要的通訊基礎設施 4. 更大的災難事件,如火山爆發或戰爭可能衝擊糧食安全 部分有能力承受的國家試著緩衝經濟惡化的影響,然而多數低收入的國家正面臨多重危機,包括過度舉債、氣候變遷危害與糧食安...

    由於公眾的注意力容易停留在最近發生的「災難性」事件,所以商界或政府單位排序風險管理的考量,往往傾向對當地影響最直接、立即與在地的原則,例如糧食、能源與其他物資短缺,以及本地的環境災害。 雖然這是必要的危機管理,尤其當數百萬人的生命與生計陷入存亡之際,但原本應對全球風險的資源和注意力,就會被轉移到這些災難事件。這不只是延緩公、私部門的氣候行動準備方案,也會因為不在當今領導人的政治考量內,導致氣候與環境風險的政策規畫與資金投入受到嚴重影響,必須重新排序風險管理,不能總是只優先處理短期的危機。 《2023全球風險報告》提到,氣候變遷衝擊、生物多樣性流失、糧食危機與自然資源消耗之間的交互作用,都可能加速生態系統崩壞、糧食供應失衡、威脅弱勢族群的生計、擴大自然災害的影響以及限制減緩氣候變遷行動的未來進...

  5. 3 mins 2020 年 11 月 26 日. 全球與東亞各地陸續宣布碳中和目標,臺灣別在對抗氣候危機上落後.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2020年除了疫情,也不乏氣候災難,從加州大火到中日韓等地的水患,都證實氣候危機已迫在眉睫,而領導人們更需要正視氣候警鐘,加速行動。 在《巴黎氣候協議》過後,2030年減碳50%、2050年達到碳中和已成為國際間減緩氣候變遷的首要指標,不同國家紛紛宣布碳中和目標,而東亞方面,中日韓陸續於2020年9月與10月表示加入。 臺灣如何追上東亞以至全球漸強的碳中和浪潮?

  6. 分享. 新聞稿 氣候. 5 mins 2021 年 10 月 5 日. 《溫管法》草案預告九月再度跳票! 政府已成臺灣企業減碳絆腳石.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 在國際的淨零趨勢之下, 環保署終於在今年的8月31日鬆口將2050淨零排放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然而原訂於九月份前預告的草案,如今將再度跳票。 不僅如此,從去年底就啟動的行政院2050淨零路徑之盤點工作,到目前仍看不到具體規劃,對於關鍵的碳定價制度何時能上路更避而不談,整體減碳相關進度嚴重落後國際。 根據上個月英國在臺辦事處發布的「臺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中顯示,超過65%的企業認為不明確的政策是推行氣候行動所面臨最大的挑戰,種種跡象顯現出臺灣政府緩慢且不明確的減碳政策已成為企業轉型的最大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