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集集地震是近代臺灣地區災害地震之代表案例,當時建置中的地震速報雛型系統,於地震發生彙整全臺各地自動傳回之資料,於102秒對外發布地震報告,此一速報成果備受國際重視與肯定。 2000年 5月17日德基地震,集集餘震(M5.6)。

  2. 97. 地震應注意哪些事項? 上一筆 下一筆 相關連結 地震活動 全球地震 海嘯資訊 地震防護 地震話題 告警資訊 地震資訊 地震活動彙整 災害地震 全球地震 歷史地震查詢 地震潛勢圖 ...

  3. 即時資料的收錄於1994年由觸發方式改為連續記錄方式,保存完整的地震儀波形紀錄,大幅提升臺灣地震監測的能力,地震監測數量由每年平均4,000個大幅增加至20,000個,建立臺灣完整的地震目錄。. 因應有感地震速報防災的需求,氣象署1995年開始設置具有即時 ...

  4. 30. 地震規模愈大,是否災情愈大? 基本上,地震規模愈大其所可能導致的災害應該愈大。. 但由於地震是一種能量的釋放,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方傳播過程中,能量會因岩層的摩擦、吸收而衰減,所以災情大小通常會與震源深度、震央距離相關,但建築物或 ...

  5. CWB began to improve the original seismic network, the CWASN, being a modern real-time network in 1991. From the initial 19 seismic stations, 31 new stations were constructed firstly. Meanwhile, 25 existing stations of the Taiwan Telemetered Seismographic ...

  6. 高層大氣層中的電離層全電子含量變化受到光、電、磁等現象的影響極為顯著,近年來,科學家發現921集集大地震發生前,臺灣地區上空之電離層的全電子含量異常的偏低,若能了解其原因及機制,相信便能精準的預測大地震發生。 利用地面接收機網記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GPS)衛星發射之雙頻電波,可反演計算電離層全電子含量,現行採用中央氣象署約160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接收網,在距地表350公里高之太空中每30秒即有1,000至2,000個全電子含量分布臺灣上空,其解析度非常良好。 為了要減少大地震災害及研究地震前兆,中央氣象署對於每日的電離層全電子含量都在進行詳細的監測與分析其異常。 上一筆 下一筆 百問首頁.

  7. 20周年專刊. 前言. 自1897年第一套格雷.米爾恩式(Gray Milne)地震儀安裝在臺北測候所開始,中央氣象局就被賦予觀測臺灣地區地震的使命。. 迄今,中央氣象局已經執行此使命超過百年。.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臺灣地區的地震觀測歷史隨著地震儀的更新、電腦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