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四十歲的女性常見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肌腺症這兩種病的成因都和晚育少育不育有關並且也都引起經痛不孕性交痛等狀況。 子宮肌瘤在這個年齡層也十分常見,其中也有少部分影響受孕機率。 另外過去的骨盆腔炎如引起輸卵管阻塞也可導致不孕至於相對高齡的婦女卵巢排卵功能當然也不如廿多歲時。 話雖如此,我們卻不必勸一心想要當媽媽的四十歲以上婦女放棄希望,畢竟科技進步,排卵功能很差的個案,都能借卵生子,即使停經之後,都還有可能再創生機,更何況是不少人在四十多歲仍有規律的月經與排卵。 即使是難纏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肌腺症,只要還想生育,未必年過四十,就得切除子宮,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現在保守性的手術療法,以及各種新藥紛紛推出,為高齡未孕婦女帶來一線生機。

  2. www.womenclinic.com.tw › news › news-25子宮肌腺症

    常見於卅至四十多歲的婦女近年來廿多歲患者也逐漸多起來可能隨著晚婚晚孕不孕人口的增加而增加。 對於二、三十歲的患者而言,最令人擔憂的問題在不孕,一些嚴重的病例,即使做試管嬰兒,也難以著床。 子宮肌腺症和子宮內膜異位症可以說是病因相同而病灶不同的疾病,二者都是由於子宮內膜跑到不該存在的地方,如果是在子宮以外,就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如果是異位在子宮肌肉層內,則稱為子宮肌腺症 (Adenomyosis),也有人稱之為子宮腺肌症。 子宮內膜為什麼會跑到子宮肌肉層裡? 有些人認為可能由於生產或人工流產時,壓力太大造成內膜被擠向肌肉層內,但事實上很多病例不但不曾懷孕過,有些連性經驗也還沒有,因此真正的致病機轉,其實還不完全確定。

  3. 我個人在1995和2002年兩次的研究,則都發現在台灣有40%以上發生在停經之前 (包括更年期),有將近10%發生在40歲以前,顯然比西方工業國家還早,原因不得而知,不過我們的乳癌罹患年齡也比西方早了十多,則是相似的狀況。 相關因子. 口服避孕藥. 混合雌激素 (動情激素)和黃體素的口服避孕藥可以減少子宮內膜癌,研究顯示,使用口服避孕藥一年以上的婦女,比沒使用過口服避孕藥的婦女少了50%的罹患子宮內膜癌機率,並且這個保護效果可以持續10年,亦即即使45停用口服避孕藥,在55之前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仍比一般人低,而且使用口服避孕藥減少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的狀況,在未生育過的婦女,比生育過的更明顯。 抽菸可以減少癌症? 這可不是笑話!

  4. www.womenclinic.com.tw › news › news-04070101婦科腫瘤癌症新知

    調查發現,40歲以上的中年人較40歲以下年輕人,更重視男性陰莖硬度與女性下體溼潤度,這個族群認為上述兩項性愛技巧運用,比性行為時間的長短、頻率更為重要。 鄭丞傑表示,從此發現,不論是男女,都認定前戲可為完美性愛分,這是 正確的,他 ...

  5. )年齡在40歲以下有些人還未曾生育過因此近年來也有些人在嘗試針對IaGr.1的最早期患者比照子宮內膜增生 (Endometrial hyperplasia)一般不開刀只用黃體素治療半年到一年左右然後趕快努力設法懷孕產後再動手術不過令人頭痛的是子宮內膜癌的患者中原本就有不少是不孕症患者有些人在荷爾蒙療法結束後還來不及成功受孕就已發現子宮內膜癌又長出來了因此針對初期子宮內膜癌不手術的療法目前仍在嘗試階段。 預後.

  6. 子宮肌腺症最常見於三十四十的婦女,不過近年來,二十多的患者也逐漸多起來,這可能和子宮內膜異位症一樣,隨著晚婚、晚育、不育人口的增加而增加。 對於二、三十歲的患者而言,最令人擔憂的問題在不孕,一些嚴重的病例,即使做試管嬰兒,也難以著床。 臨床上對子宮肌腺症的診斷,主要依賴症狀、內診和超音波檢查。 患者通常有經痛,並且往往從月經要來之前幾天就開始痛,有些人甚至痛到月經結束之後幾天;有些合併有性交疼痛、經量過多、不孕等問題。 超音波掃瞄可以看見子宮整個腫大起來,子宮壁(尤其常見的是壁)會超過2公分以上,如果超過2.5公分以上的厚度,更是可以肯定必為異常。 假如有某一處聚集成一團「肌腺瘤」,則用超音波可與子宮肌瘤辨別,因為腺瘤沒有一層莢膜包在外圍,肌瘤則有。

  7. www.womenclinic.com.tw › news › news-155婦科腫瘤癌症新知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癌科主任 鄭丞傑 醫師指出,台灣年約800例,近 5年成長率年逾四分之一,最年輕的患者才29。 鄭丞傑 進行2次子宮內膜癌研究調查發現,有40%以上患者發生在停經前(包括更年期),有10%發生在40歲以前,比西方工業國家還早,原因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