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正在觀察一顆以埃及混亂之神Apophis命名的小行星,並注意到它最近正在加速中,專家警告說,它有可能在未來48年內影響到地球。 ▲小行星「99942 Apophis」。 (圖/翻攝自NASA推特) Apophis,中文一般譯為毀神星,天文學序號列為「99942 Apophis」,是在2004年6月被發現的近地小行星,原本估計它最靠近地球應該是在2029年4月14日4時49分,於當日5時20分與地球相撞的機率是2.7%。 由於不均勻的輻射過程,導致動力推動了小行星的前進。
  1. 其他人也問了

    • A.當前氣候狀態
    • B.可能的氣候未來
    • C. 風險評估與區域調適的氣候資訊
    • D. 抑制未來的氣候暖化

    A.1 人類影響毋庸置疑已使大氣、海洋與陸地暖化。 大氣、海 洋、永凍圈和生物圈已出現廣泛且迅速的變化。 A.1.1 自1750年以來充分混合(well-mixed)的溫室氣體(GHG)濃度增加,無疑是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 自2011年(AR5報告中的測量值)以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持續增加,2019年的二氧化碳(CO2)年平均值達到410 ppm,甲烷(CH4)為1866 ppb,一氧化二氮(N2O)為332 ppb。過去60年來,陸地與海洋以近乎穩定的比例(每年全球約為56%),接收人類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然而區域之間存有差異(高度信心)。 A.1.2 過去40年間,每一個10年都比1850年以來的任何10年還要熱 21世紀的前20年(2001~2020年),全球地表溫度比185...

    B.1 所有排放情境中,至少到本世紀中葉前,全球地表溫度將會持續升高。除非在未來幾十年內,大幅減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量,否則全球升溫將在21世紀超過1.5°C和2°C。 上一次全球地表溫度維持在高出1850~1900年2.5°C以上是300萬年前(中度信心) 在溫室氣體排放量最理想的情境下,2021-2040年全球升溫仍非常有可能突破1.5度C。在最壞情境下,2100年升溫非常有可能到達5.7度C。圖片來源/台達基金會 B.1.2 根據多條證據評估,本報告中的高度溫室氣體排放情境及非常高度溫室氣體排放情境(SSP3-7.0和SSP5-8.5),全球升溫相較1850~1900年會超過2°C。 在中度排放情境(SSP2-4.5)中,全球升溫極有可能超過 2°C。在極低度與低度溫室氣體排放...

    C.1 自然因素與內部變異度會調節人類引起的變化,特別是在區域規模和短期內,對百年間全球升溫少有影響。在為所有可能的變化進行規劃時,將這些調節納入考量很重要。 C.1.1 全球地表溫度歷史記錄凸顯出,年代之間變異度增加並蓋過潛在人為造成的長期變化,這種變異度將持續到未來(非常高度信心)。 例如,在1998~2012年期間,太陽及火山的內部因年代間變異度和變化,部分蓋過了人類造成的全球地表升溫,且具有明顯的區域性與季節性特徵(高度信心)。儘管如此,氣候系統在此期間持續升溫,並顯現在全球海洋的持續升溫(非常高度信心)及陸地上極端高溫的持續上升(中度信心)。 C.1.2 預計人類造成的平均氣候及氣候影響驅動因素(climatic impact-drivers, CID)(意指影響社會和生態系統的物...

    D.1 從物理科學觀點來看,將人類所引起的全球暖化抑制在一個特定水準,會需要限制碳排的累積量、至少達到淨零排碳,以及其他溫室氣體的大幅削減。 快速且強而有力的持續性甲烷減量,也可以限制由氣膠污染下降所引起的暖化效應,以及改善空氣品質。 D.1.1 本報告有高度信心重申AR5的發現,即累積人為的碳排放和其所引起的全球暖化幾乎存在線性關係。 在累積碳排中的每1兆噸(1000 Gt)碳,經評估可能會導致全球地表溫度上升0.27-0.63°C,最佳的估算值為0.45°C。 相比AR5與SR 1.5,這是個更窄的範圍;這數量稱為「累積CO2排放的瞬時氣候響應」(TCRE)(意指單位累計CO2排放造成的瞬間全球平均表面溫度變化)。 如此關係意味著達到人為排碳的「淨零」,是一項將人類引起的全球升溫,穩定在...

    • 我們將在2040年前升溫超過1.5°C。近幾十年來的暖化已是數千年一遇,而且正在迅速發生,幾乎遍及地球上的所有地方,並扭轉了全球降溫的長期趨勢。我們需要追溯到大約12萬5000年前,才能找到跨越多個世紀的全球地表溫度升高的證據。
    • 人類活動導致極端天氣。雖然AR5的結論是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是「明確的」,AR6進一步指出,人類活動是更頻繁或更強烈的熱浪、冰川融化、海洋暖化和酸化的主要驅動因素,這一點「高度可信」。
    • 我們更了解區域氣候影響。自IPCC上一份報告以來,氣候模型有所改進,科學家能夠在區域層級分析當前和未來預測溫度和水文極端情況,並了解全球氣候對世界不同地區的影響。
    • 我們更接近不可逆轉的臨界點。報告警告「氣候臨界點」可能發生,一旦過了這個臨界點,變化將不可逆轉。例如,隨著溫度升高,森林可能開始死亡,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導致進一步暖化。
  2. 2021年9月15日 · 氣候研究學者李思涵(音)說:「碳排放增多,又缺乏應對行動,時間長了不但極端高溫酷暑氣象狀況會更嚴重、更頻繁,應急行動也會更艱巨。 BBC的數據分析還發現,過去10年的最高氣溫比1980-2009年間平均值升高了0.5C°。 不過,氣溫升高的幅度不同地區各不相同:東歐、南部非洲和巴西升幅最大,超過1C°,中東和北極部分地區曾錄得氣溫升高超過2C°。...

  3. 2020年5月15日 · 正在縮小的北極海冰面積. 拖移綫中央的圓紐查看海冰面積變化. 1990年9月. 2012年9月. 來源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溫室氣體排放增多地球溫度升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北極海冰的消失反過來又加劇了地表平均溫度的升高。 根據計算,海冰可以把80%的日照反射回空間,這部分太陽光不會導致地表溫度升高。...

  4. 2021年8月10日 · David Swanson/Reuters. 聯合國 一份新的重要科學報告 得出結論稱,各國在控制化石燃料排放方面已拖延了太長時間,使世界無法阻止全球暖化在未來30年加劇,但仍有一個防止最可怕未來的短暫時機。 人類自19世紀以來已讓地球的溫度升高了約1.1攝氏度原因主要是為獲得能源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暖的後果已在 全球各地都能感受到 :僅今年夏天,嚴酷的 熱浪...

  5. 2018年10月19日 · 引言. 本報告回應第 21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COP21於通過巴黎協議時的決議中邀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2018年提供一份特別報告闡述相對於前工業革命水準地球暖化 1.5°C 後所產生的影響以及相關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途徑之影響。 IPCC 於 2016 年 4 月接受這份邀請並決定於加強全球應對氣候變遷威脅永續發展和努力消除貧困的背景下著手準備相對於工業革命前地球暖化 1.5°C後所產生的影響,以及相關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途徑之影響的特別報告。 根據與地球暖化1.5°C相關之現有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等文獻評估,並針對相較於工業革命前,進行地球暖化1.5°C和2°C之間的比較,本決策者摘要(SPM)整理特別報告之關鍵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