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4.4
    2.1
    3.0
    Cavaliers won series 4-3終場
    5月 5日@騎士
    L
    94 - 106
  2. 2024年2月25日 · 在全球COVID-19緊急狀態暫告段落後,WHO將議題重心轉向如何重新致力於在疫情期間被暫緩、甚至惡化的全球健康挑戰,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有關初級健康照護(Primary Health Care, PHC)和全面健康照護(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UHC)等衛生體系轉型與永續財務之推動 ...

  3. 2020年2月28日 · 週六現場【哲學蟲洞】. 萬子/亂世靠「直覺」?. 學術研究告訴我們的二三事. 直覺一部分來自人類演化而來的本能,一部分則源自經年累月的經驗。. 圖為兩名越野賽車手在勘察穿越沙丘的路線時,指著相反的方向交換意見。. (攝影/AP Photo/Ricardo Mazalan ...

    • 暴風、客人、殺戮
    • 排灣族、漢族、琉球、日本⋯⋯何為真相?向誰贖罪?
    • 死亡和新生
    • 餘波盪漾後,從命運裡自由

    這是所謂「牡丹社事件」裡我們所知的一角,整整150年前的謎團懸宕在恆春半島秋季燠熱潮溼的上空中。這場殺戮,並非沒有前後文,從史料和口傳敘事的蛛絲馬跡裡可以得知:暴風使得船隻偏離航道,琉球人在海上迷航了一週才上岸,南排灣的人們在遇見琉球人之初,先是為琉球人取來飲水、特地熬煮了招待客人用的芋頭甜粥、為他們安排頭目家中的房間過夜,甚至,準備要上山打獵以獲取足夠的肉食來安頓這些琉球人。 可後來的劇情卻急轉直下,為了某個至今我們都無法釐清的因由,琉球人悄然逃離部落,排灣人追捕殺伐,將琉球人的頭顱砍下,帶回森林深處,掛在雀榕樹上祭祀。餘下的琉球人在當地漢人的庇佑下倉皇生還,帶著創痛輾轉回到家鄉。而死難琉球人的屍身,也是由這幾位漢人在溪畔拾回、殮墓、供奉至今。 這是「牡丹社事件」的上半段,發生在1871年...

    「那事件早就已經結束了。」《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當中,作者平野久美子訪問的受難者後人,仲宗根玄吉,已經90多歲的老人這麼說。 1871年當下的時空早已被亙古通今的落山風吹散,所謂的真相也永遠埋在恆春半島的地土之下。如今,行經琉球人登陸的九鵬海灘,以及後來埋葬的統領埔,都已是一片天高日廣。除去紀念公園和碑文之外,整個恆春半島已經難以揣想事件裡的對峙和悲傷。 書中記述到另一位受難者的後人野原耕榮,在年少時聽聞事件過往,他並不感到生氣,看見父親參與協調遺族事務時,他也沒有生氣。但直到他親赴屏東參與牡丹社事件的交流活動,看見了紀念公園中的說明牌,將琉球人描述成帶著武器、不懷好意的侵入者,並且把琉球人遇難與後來的日軍討伐牡丹社混為一談,他才真正感到憤怒,為什麼?野原耕榮的憤怒,並非19世紀末的憤怒...

    無庸置疑,如同《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書封的設計所暗示的,這是一本深沉且纏繞的紀事。作者帶領我們探究牡丹社事件,和事件發生後百餘年來受害者、加害者、救助者間的對遇、誤會、重逢和理解。 作者並非以史料堆疊的形式安排文字,正因證言難尋,於是作者在一塊塊石碑、告示牌、雕像前揣度,更邀請我們隨著他在一幕幕的採訪、對談畫面中移轉視角。字裡行間,看得出作者努力向雙方(或三方)對話的企圖,既仔細重現琉球當時的王朝和人民形象,也細緻解釋排灣族的文化慣習和變遷,更不嫌厭煩地說明日本明治時期國內動盪、膨脹的局勢。作者不只追溯每一個當事人集團的後人去向,更把每一個當事人集團都放回事件的時空中,嘗試理解各自的動機、處境、心緒。 到沖繩觀光旅遊時,大家應當都能感受到沖繩迥異於日本的風土;而沖繩至今也仍有不少人對日本...

    「逝者的靈魂可曾找到回鄉的歸途?還是仍漂泊在陌生的異地?」書封上,這樣殷殷探問著。 然而,是誰,又是為什麼,需要確認靈魂是否找到歸途呢?只是為了追討前人的公道、使得前人能夠安息,如此而已嗎?閱讀之際,一個困惑不斷縈繞在我的腦海:一樁百餘年前的事件,以及隨後種種交涉,加之20世紀後的數次和解行動,對當代人的意義是什麼? 書末曾提及「和解」的目標包括「為了將來的共生」,如果和解是為了共生,那麼必須思考的是,對共生的想像究竟為何,才有辦法適切地邁向和解吧?然而,畢竟琉球與台灣各自身處獨立的政治實體,如果共同生活的目標並非如此迫切,那麼,和解是為了什麼?是誰需要這樣前路迢迢、費盡周折的和解呢? 這是作者描述1980年遺族重新見到死難者遺骨的情景。閱讀至此,我才忽然覺得自己的心音與這本書的殷切的召喚重...

  4. 2020年10月12日 · 本案當事人約瑟.博阿爾內(Joseph Beauharnais)曾經散發傳單,力促芝加哥當局阻止「黑鬼侵擾白人⋯⋯社區與民眾」。本案五比四的多數意見書,由法蘭克福特大法官執筆。他表示,該法規定的是一種針對族群的誹謗罪,自美國立國以來就存在這類規定。

  5. 中美霸權即將加速轉移? 無論是來自長年推廣中國崛起論、亞洲世紀將來臨的新加坡前常駐聯合國代表 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 ,或是憂心忡忡看著中國捐助防疫物資至各國的歐美學者,眾多標題聳動的文章近來席捲歐美智庫圈,不少論述認定由於美國國內外防疫的糟糕成績,東風壓倒西風的趨勢將獲得進一步推展,中美霸權轉移可能加速。

  6. 2016年5月16日 · 尋找遺書和遺照的任務,在家屬自力救濟以及民間團體協助下終於達成。. 註3 但是關於威權統治創造的心理創傷和社會集體不信任,乃至於對於民主政治的負面影響,則是台灣社會仍在面對的艱難課題。. 轉型正義很難進行「非黑即白」的界限劃定。. 圖為每年 ...

  7. 2019年7月22日 ·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在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Paul Joseph Goebbels)的幫助下煽動全國一同抵制猶太商店和企業,排擠猶太人(根據「種族」而非宗教所定義的猶太人)對文化和教育造成全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