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28日 · 新冠肺炎的疫情持續延燒,除了口罩之外,消毒用的75%濃度酒精也被大家搶購一空,不少人改買99%、或是其他濃度的酒精來自行稀釋分裝。 但很多人搞不清楚到底哪一種容器裝酒精「才對」,專家用簡易表格告訴你使用哪種容器才正確。 因為酒精是強力的去油、殺菌劑,所以最好是放在「玻璃瓶」中最安全,但如果要使用塑膠瓶裝,要注意得使用密合度比較高的塑膠,才不容易被酒精溶解、腐蝕。 而要判斷塑膠容器,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容器的「回收編號」,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資料顯示,在塑膠容器的瓶身、瓶底或是外標籤上,大多數都有印上三角形的回收標示,這些三角回收標誌裏面有一個數字,數字的不同代表著塑膠材質的不同。 裝酒精最好使用編號2、5的塑膠容器!

  2. 2019年3月23日 · 過去針對吞嚥困難的人多半都會使用鼻胃管來治療但鼻胃管的管子是從鼻孔延伸到胃部每次要更換管子的時候都要重新拔出來對病人來說是一種傷害而且也容易造成感染甚至很多患者都會自行拔掉管子一方面是因為醜另一方面是不想跟這條管子帶來的不舒服感共處。 鼻胃管有什麼缺點?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約有12.8%的65歲以上長者有吞嚥困難,簡單來說,每10個高齡者可能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吞嚥障礙。 一般都認為吞嚥困難是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失智、 帕金森氏症 ,或是 頭頸癌 、腦傷如頭部外傷、中風等造成,不過根據吞嚥障礙醫學會統計,老化的比例可能有到50~60%左右。

  3. 2018年8月1日 · 靜脈注射由於是直接將藥物注入靜脈,不是從人體消化道吸收,所以藥物的濃度可以很快達到所需的計量,但藥物持續注入,不但造成血管硬化,也會讓血管變得脆弱、越來越難下針;而化學藥物一旦滲出,可能造成下針處的血管、周邊組織壞死。 但人工血管會在藥物進入血管前先進行稀釋,減低藥物對血管的損害,避免血管硬化,而且整套系統屬於密閉式,不會像傳統的靜脈留置針一樣容易有感染風險,對於化療患者來說是個利多的治療方式。 人工血管怎麼裝. 人工血管因為是皮下植入,所以需要切開皮膚,一般會裝在鎖骨的部位,手術不大,大約30~60分鐘就完成,局部麻醉即可;手術時切開約3~5公分左右的切口,把系統埋入、縫合,外觀除了留下 疤痕 、10元硬幣突起之外,不會有任何異樣。

  4. 2019年6月27日 · 張金堅醫師把優缺點告訴你. Posted on 2019 年 6 月 27 日 by 盧映慈. 當發現自己得了癌症,緊接著又要面對化療、標靶的治療,心裡難免會有抗拒跟慌張。 而為了方便化療或標靶的打針,醫師都會建議一定要做人工血管,避免在每次注射藥物都要重新打針,造成瘀血、或是靜脈發炎。 但對於癌友來說,放著一個東西在身上,除了生活不方便之外,就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是個病人,所以到底要不要裝人工血管、什麼時候可以拿掉,就成了癌友們最關心的問題。 人工血管的必要性. 「如果問我,我得說『人工血管還是必要的』,因為化療的藥太強了,如果像我們平常打針打末梢的話,真的會痛死,藥也可能會漏出來,所以一定要打靜脈注射。 但裝人工血管可以減少疼痛、滲漏的可能,也不用一直找靜脈,還是有存在的必要。

  5. 2020年8月27日 · 膀胱陰道瘻管是骨盆腔手術後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局部性缺血導致陰道和膀胱間的整層肌肉筋膜壞死而出現的一個通道正常來說陰道和膀胱之間會有一層肌肉筋膜不會有通道才對在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造成膀胱陰道瘻管最常見的原因是生產但在已開發國家最常見的原因則是骨盆腔手術」,且有 70% 的膀胱陰道瘻管是在子宮全切除手術骨盆腔手術的一種之後形成的手術中若是用電燒來止血就可能造成陰道頂端與膀胱附近的組織壞死進而造成膀胱陰道瘻管。 新書發表會中病友蔡小姐也分享自己的經驗:「在去年動手術摘除子宮肌瘤後,開始出現漏尿的情況,本來以為是膀胱無力,結果在醫師內診之後發現原來是膀胱陰道瘻管。 膀胱陰道瘻管的症狀.

  6. 2018年9月5日 · 台北榮總胸腔外科吳玉琮醫師表示:「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出來的肺部結節約有90%是良性,10%需追蹤觀察,其中有1~4%有異常病變,有1%轉變為惡性侵犯。 通常邊界較明顯的節結有60~70%的機率是肺腺癌 ;而潘小姐是在追蹤觀察時,發現有0.5公分的結節,且有侵犯的情形,因此,以專案計畫的方式,幫助潘小姐進行精準切除肺結節微創手術。 吳玉琮並提醒民眾,「低劑量斷層健檢所檢出的結節,位置、年紀、家族史都會影響後續的追蹤與處置,建議找專業的胸外或胸內科醫師評估後,在考慮是否進行切除手術。 傳統開胸腔手術與精準定位切除肺結節手術. 徐博奎表示:「不管是 傳統開胸腔手術,還是內視鏡手術,都需要醫師用手指頭用觸診的方式,觸摸感覺病灶位置 ,毛玻璃病變處常常小又結構鬆散,需要手感很好才摸得出來。

  7. 2019年11月5日 · 一聽到氣喘這個名字,大家第一印象可能都是「咻咻咻」的呼吸聲,或是呼吸不過來的喘氣聲。 但其實氣喘更常見的症狀是「 咳嗽 」,只要久咳不癒,其實你的氣管都正在發炎。 氣喘不一定會「喘」 因為氣喘的那個「喘」字,加上電視劇裡面都會演「氣喘的人會突然喘不過氣,需要『吸一口』擴張劑才不會死」的這種劇情,讓它一直被誤會成只有「喘」,或是「呼吸不順暢」的時候,才是「氣喘」,其他時候都是沒事的。 但其實氣喘最常見的症狀並不是喘,而是「咳嗽」。 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邱國欽說,氣喘是一種過敏反應,會造成支氣管慢性發炎;那種感覺就和皮膚傷口發炎一樣,會紅、腫、分泌組織液,而氣喘患者的氣管,就是長期處於這種發炎的狀態,所以會感覺有痰、想咳嗽,最後變成 呼吸困難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