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3日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饒怡君表示,拒學(school refusal)或懼學(school phobia行為往往是學生在校園適應遇到困難時的一項警訊研究指出約有1至5%的兒童有拒學行為」,男女比率相近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尤其好發在剛進入新的班級新的學校或過完寒暑假。 拒學行為常見症狀,包括孩子會以各種身體不適請假或遲到;抗拒上學、發牢騷或哭訴、生氣,甚至當被強迫起床上學時,可能會口頭威脅或出現自傷的行為,也可能以肢體、言語攻擊家人;同時性格上變得退縮,與同儕漸行漸遠,也可能沉迷上網,造成日夜顛倒、作息混亂。 饒怡君強調,拒學最怕變成惡性循環,孩子不斷猶豫「要不要去上學?

  2. 2023年11月11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孩子拒學,家長最頭痛! 根據統計,拒學的盛行率約1到5%,尤其好發於升國中、高中等學習轉換階段,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心理師潘奕瑄指出,近年臨床經驗發現,青少年拒學個案增加,年紀涵蓋國小、國高中生,男女都有,這一類孩子部分有特殊狀況如學習困難、亞斯伯格症等,但多數都與家庭內互動、學校環境有關。 就讀八年級的小芬,因為爸媽感情長期不睦,雖然就讀所費不貲的私立學校,但平時不會和爸媽分享負面心情,一年前,突然開始抗拒上學,每到上學時間不是肚子痛就是頭痛,請了幾天假後被懷疑裝病,進而引發親子衝突。

  3. 2022年5月27日 · 美國白宮最高防疫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最近與其他作者共同為「傳染病學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撰寫一篇群體免疫的研究,部分專家認為群體免疫可能無法實現,會陷入不斷打疫苗與得病的輪迴,無法一勞永逸。 佛奇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公開表示,典型群體免疫的概念,可能不適用於COVID-19,這意味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不會在人群中消失。 他說以麻疹為例子,如果要成功做到群體免疫,必須要完成3項指標,分別是:絕對有效的疫苗、病毒不會隨時間產生顯著變異種、成功的幼兒疫苗接種,這3項指標目前在COVID-19中並沒有做到。

  4. 2018年10月6日 · 以聞名國際的快時尚品牌ZARA為例,ZARA在2016年因抄襲風波登上各大媒體版面,原因是一名26歲的獨立設計師在自己的社群媒體指控ZARA有好幾款服飾徽章的圖樣,與她的設計作品根本如出一轍,但ZARA不但拒絕賠償,更認為該名設計師的作品缺乏獨特性。

  5. 2023年6月28日 · 能源管理及自動化領域的數位轉型品牌法商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近日宣布,其永續學院(Schneider Electric Sustainability School)現已開放報名,此為一系列免費的數位平台互動課程,旨在為企業和專業人士提供完善的永續知識和技能訓練。. 施耐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