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Delta變異株在去2020年10月發現於印度的馬哈拉什特邦因此也曾被稱為印度變種病毒是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新冠肺炎四類AlphaBetaGammaDelta最令人關注的變種病毒截至今年6月Delta變異病毒已經傳遍全球近100個國家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感染力最強的變異病毒。 Q2:Delta病毒症狀有哪些? Delta病毒症狀與其他新冠肺炎症狀相較,沒有顯著不同。 不過根據 BBC的報導 ,Delta病毒更常見的症狀包括: ‧頭痛. ‧喉嚨痛. ‧流鼻水. ‧發燒. 而新冠肺炎常見,Delta變異株較少見的症狀則有: ‧ 咳嗽. ‧失去味、嗅覺. ‧拉肚子. Q3:Delta病毒的傳染力? 由於發生關鍵突變,Delta病毒變得能更快速感染複製。

    • Cron亞型變異株(Bq.1、Ba.2.75及xbb)病例出現
    • 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變異株仍具保護力
    • 感冒、流感、新冠症狀大不同 新冠肺炎omicron 3大症狀曝光
    • 5種人確診者可居家照護
    • 地中海飲食法有效避免重症
    • 6食物輕症確診者加速康復
    • 3招居家習慣避免重症
    • 8大警示新冠肺炎症狀代表病況惡化了

    新冠病毒不斷出現變異株,從Alpha、Beta、Gamma、Delta,到Omicron及OmicronBA.4、BA.5等變異株病毒,指揮中心說明,目前Omicron亞型變異株(BQ.1、BA.2.75及XBB等)已發展出免疫逃脫特性,具較佳增長優勢,惟是否引發新一波疫情仍取決於該地區人群免疫力、既往Omicron疫情發生時間與規模及疫苗涵蓋率等要素,現有證據顯示疾病嚴重度影響未明顯增加,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

    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BF.7、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並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請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並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以獲得保護力。指揮中心將持續境外及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 延伸閱讀 1. 快篩陽性即確診5大QA!什麼時候需要做PCR?開藥流程是什麼? 2. Omicron來勢洶洶,症狀有哪些?傳染力強嗎?第3劑疫苗該怎麼選?專業醫師一次告訴你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暨呼吸加護病房主任林嘉謨表示,一般感冒的症狀,通常是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疼痛,可能會伴隨咳嗽、感覺疲累、全身痠痛,但發燒、頭痛比較少見。如果是流感,最常見的症狀有發燒、咳嗽、頭痛、全身痠痛,有些人會感到疲倦、喉嚨不適、流鼻水、腹瀉,幾乎很少會打噴嚏。 目前感染新冠肺炎Omicron的常見症狀,前3大症狀分別是喉嚨不適最多,喉嚨疼痛、喉嚨搔癢,占55%;其次為43%咳嗽、發燒27%,其餘依序為流鼻水15%、頭痛12%、3%嘔吐、1.7%腹瀉。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者,大多數為輕症或無症狀,約有14%出現重症,需住院接受氧氣治療,住進急性加護病房治療僅5%。林嘉謨表示,目前輕症確診者,初期於醫院進行治療7至10天治療,之後可返家進行居家照護、自行康復,但必須遵照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標準。 根據指揮中心公布「確診者居家照護指引」,5大適用居家照護的族群,包括:年紀小於60歲成年人、無懷孕且無慢性病或是免疫低下疾病病史、生活可自理且能遵守醫囑、無特殊醫療照護需求(洗腎)、居家環境能做到一人一室。 延伸閱讀 1. 清冠一號有效治療新冠肺炎!誰可以使用?如何取得?哪裡買?一次解答 林嘉謨說明,輕症確診者返家的藥物治療,可針對不適症狀使用緩解藥物,例如:喉嚨症狀、流鼻水可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咳嗽、頭痛及發燒,可以口服退燒止痛藥;嘔吐、腹瀉,可使用止...

    營養師程涵宇認為,輕症確診者應特別注意營養,補充身體不足的營養素,有助於減輕不適症狀,特別是以健康植物性食物,建議可採用地中海飲食法,能夠有效避免變成重症的風險。 地中海飲食的特點,就是大量攝入植物性食物,包括:水果、蔬菜、穀物、豆類、堅果及種子;適量食用海鮮、魚肉,以及雞、鴨、鵝等家禽類,並減少攝取紅肉及甜食;脂肪以橄欖油為主要來源。 程涵宇說明,根據研究顯示,多元天然食物的地中海飲食,可以確保攝取足夠的營養,有效發揮抗炎及抗氧化作用,同時減少促炎細胞因子、抑制發炎反應。 延伸閱讀 1. 2022年度最佳飲食法排名出爐!「地中海飲食」蟬聯5年榜首

    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評估,維生素A、C、D、B6、B12、葉酸,以及鋅、硒、鐵、銅,共10種維生素及快物質,對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程涵宇推薦6種食物,強化免疫系統功能、減輕新冠肺炎症狀,幫助輕症確診者加速康復。

    1.曬太陽

    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不能外出,但可以在陽台曬曬太陽,曬不到太陽可補充維生素D,幫助減輕新冠肺炎的病程。程涵宇表示,免疫系統中的樹突狀細胞、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及巨噬細胞等,能否發揮正常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維生素D的生物利用度,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能調節免疫功能、有效抑制發炎反應。

    2.適度運動

    運動可以維持良好代謝,建議做些肌力訓練、有氧伸展,幫助控制體重、預防肥胖。肥胖會導致免疫失調,加重發炎反應,增加嚴重呼吸道感染、心臟損傷及肺纖維化等併發症的機率,甚至心肺腎等器官衰竭,提高重症、住院及死亡的風險。 程涵宇強調,尤其是肝臟脂肪堆積,可能會在BMI發生顯著變化前,促成身體炎症環境,可能導致新冠肺炎更嚴重的結果。根據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BMI大於28,重症機率顯著增加;若BMI超過30以上,住進加護病房及死亡風險大增。

    3.控制血糖

    血糖與發炎反應成正比,高血糖是新冠肺炎症狀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會誘發身體釋放發炎的細胞激素,導致患者呼吸道感染負擔增加,增加心肺器官衰竭、重症住院及死亡等不良結果。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間,血糖控制良好、血糖波動在70至180mg/dL之內,與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波動上限超過180mg/dL相比,死亡率顯著降低。

    林嘉謨提醒,輕症確診者於居家照護期間,如果發生新冠肺炎8大警示症狀中任何一項,代表病況惡化,有低血氧、心肺功能衰竭等重症跡象的可能,延誤就醫可能發生休克、猝死,應立即撥打119、1922防疫專線或各縣市衛生單位,禁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及自行就醫,由專人協助就醫。 1.體溫低於38度無發燒,但心跳每分鐘大於100次。 2.會喘或呼吸困難,可使用家用血氧機監測每分鐘呼吸速率超過30次或血氧監測≦94%。 3.皮膚、嘴唇、指甲床發紫發青。 4.持續胸痛及胸悶。 5.意識不清或癲癇。 6.無法進食、喝水及服藥。 7.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減少,或兒童因病況無法喝水,合併出現眼眶凹陷、無淚、口腔舌頭乾燥等脫水症狀。 8.血壓收縮壓小於90mmHg。 延伸閱讀 1. Omicron來勢洶洶,症狀有哪些?傳...

  2. 2023年12月14日 · 林應然表示,肺炎黴漿菌為非典型肺炎,病患的症狀通常較輕微但持續較久,與一般的肺炎不一樣,就算變成肺炎也不一定會很喘,還能走來走去,不影響日常活動,因此又被稱為是「會走路的肺炎」, 其實大多數的病患透過自身免疫力會痊癒,但幼童、年長者可能會加重氣喘症狀,建議使用抗生素治療;若是發展為肺炎,醫師通常會開立抗生素治療,可以加快康復 。 林應然強調,肺炎黴漿菌感染如果延遲就醫或沒有接受適當治療,可能會導致併發症或惡化,大約有10%的少數病患會發生嚴重肺炎,引起膿胸的情形,甚至敗血症,過去曾有病患需要插葉克膜;如果出現重症徵兆,如連續高燒、神智不清、呼吸困難、胸痛及倦怠,要盡快到大醫院急診。

  3. 2023年6月17日 · 以西醫角度來說,免疫系統就有如人體的保全系統,主要作用是幫助身體辨認外來物,例如:細菌、病毒或是寄生蟲等,進而藉由啟動免疫器官生產免疫細胞,來清除這些病原體。 人體的免疫系統相當聰明,會不斷地去調整適應,對於接觸過的「病菌」能產生免疫記憶;若是下次又再受到相同的病原體入侵,便能夠更快速產生應對 。 此外,免疫系統也像是人體的「巡邏警察」,一旦發現體內有衰老或是癌變的細胞,就會進一步執行清除。 在免疫系統對於外來物產生作用的時候,大多會產生發炎的反應,如紅、腫、熱、痛,就是急性發炎造成的不適症狀。 西醫認為,免疫系統可由外而內來看,最外層是由皮膚、上皮組織以及黏膜做第一層的物理屏障,而內部則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及免疫分子組成。

  4. 2020年5月9日 · 11.洗碗機:家裡有洗碗機的話,別忘了以海綿和漂白水擦洗機器的塑膠墊圈,因為墊圈上頭經常會發霉。. 12.日常物品:同樣地,記得要固定清洗日常使用的小物品,像是電視遙控器、床頭燈開關、手機、眼鏡、手錶背面等。. 我想,當你知道有百分之九十二的手 ...

  5. 2022年10月4日 · 新型冠狀病毒不只透過飛沫傳染;萬一出入公共場所時,觸碰到病毒附著在生活中的物品上,也可能造成接觸傳染而染病,包括:門把、扶手、電梯按鈕、飲水機按鈕、桌面、沙發、鍵盤、滑鼠等,因此一定要定期清潔消毒,才能預防間接傳染。 根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4版)」中指出, 新型冠狀病毒對紫外線、熱敏感,包括:乙醚、75%乙醇(酒精)、含氯消毒劑、過醋酸(過氧乙酸)、三氯甲烷(氯仿)等脂溶劑,以及暴露在超過56度C、30分鐘的環境中,都可有效消滅活病毒病毒及細菌是傳染病的主要來源,這些致病原會直接進入宿主體內造成感染,其中 病毒可分為有外套膜病毒及無外套膜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就是屬於外套膜病毒,而腸病毒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則是無外套膜病毒

  6. 2020年6月30日 · 性病是指透過與罹患性病的患者,發生性行為而感染的疾病, 國內常見的性傳染病,包括:梅毒、疱疹、菜花、愛滋病、淋病、軟性下疳、滴蟲。 人對性病無免疫力 危險性行為易感染. 由於人體對性病沒有免疫力,如果發生不安全性行為,或是有多種性伴侶,就很有可能罹患性傳染病,甚至同時罹患超過1種以上的性病。 一般來說,性病的傳染途徑是透過性接觸,包括:陰道交、口交、肛交,以及輸血的血液感染等方式;而握手、共食、游泳池、三溫暖、乘搭大眾交通工具等接觸,其實被傳染的機率不大。 由於 人體對性病是沒有免疫能力的,因此任何人如果有多個性伴侶,有可能再患上相同性病或同時超過一種的性病。 但是,一般的接觸,如握手、共同進食、在公眾泳池游泳、乘搭公共汽車等,都不會傳播性病。 1.病毒傳染類:梅毒、疱疹、尖型濕疣、愛滋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