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2日 · 2017年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現就讀於加州藝術大學(CalArts)實驗動畫研究所,擅長呈現都市青年對於性愛與情感的徬徨,代表作為《廢廢子の充氣大冒險!. 》、《直到夜色溫柔》。. 與《報導者》合作的漫畫〈陪伴|娃娃〉,收錄於 《報導者事件簿 ...

  2. 2023年12月9日 · 本文為 《教出殺人犯Ⅱ:「好孩子」與犯罪的距離》 部分章節書摘,經遠流出版授權刊登,文章標題經《報導者》編輯改寫。. 前日本立命館大學產業社會學系教授岡本茂樹(1958-2015),也曾任日本角色書信療法學會(Japanese Association of Role Reversal Letter-writing ...

  3. 2019年10月21日 · 著名的 大衛.瑞默爾(David Reimer)案例 顯示:即便醫師為剛出生的大衛移除外生殖器、讓父母把他當作女孩養育,甚至為其注射女性荷爾蒙改變孩子的外貌,大衛對自己的性別認同依然難以改變,心裡始終沒有接受自己是個女孩。 既然性別認同如此根深蒂固,又怎麼會因為孩子接受了性平教育、了解到有些人跟自己不同,就受到影響呢? 更仔細地說,多數兒童在學齡前至小學低年級之間就會建立穩固的性別認同。 一般而言,幼兒在3~4歲左右便可清楚說出自己是男生或女生(註 );4~5歲會知道性別不會隨時間而改變,了解「我現在是女生,長大後也會是女生」(註 ) ;6~7歲(最晚不超過9歲)已知性別不會隨外在情境、衣著打扮而改變,可理解「叔叔雖然留長髮,但他依然是男生」(註 )。

  4. 2019年4月23日 · 《小兒子》劇本脫離原著,由作家父親記錄跟小兒子歡樂童年的設定,改由長大後的小兒子角度出發,描繪他在事業剛要衝刺、愛情正要開花結果之際,同時要分身乏術照顧逐漸失智的父親,兩人關係從童年的純淨無瑕到中年已達漠然冰點。 劇本特別設定出兩條敘事軸線: 父親回憶兒子童年,兒子照顧失智父親。 兩支筆不斷互寫對方,拉開一片敘事空間,帶領觀眾拾起一片片回憶,在眼前衝突不斷的日常點滴中,找回彼此,重組幸福家庭的拼圖。 陪爸媽的最後一哩路,如何相愛不相恨. 1 5. 舞台劇《小兒子》劇照。 (照片提供/故事工廠) 無比寫實的親情拉扯與衝突,幾乎沒有一個觀眾可以忍住不落淚。 演員唐從聖看完後跟黃致凱道歉,這是他看戲謝幕時第一次沒有鼓掌,因為他忙著抽面紙。

  5. 2024年3月7日 · 陳子軒/那些女孩行的! 不必代父出征、不必成為「男版明星」,把女性運動員的榮光歸女性 美國愛荷華大學「鷹眼」女籃隊的克拉克(Caitlin Clark),繼2月15日打破NCAA女籃球員大學生涯總得分紀錄,3月3日再破高懸54年的NCAA男籃球員總得分紀錄。

  6. 2022年6月24日 · 《夢》(陳杏芬,1998) 與 《女兒巢》(陳杏芬,2000) 彷彿續集般導演拍攝下自己與親妹妹自己的前女友前女友的現任女友等4人共同築家的過程將家人的界定從血緣擴充到照顧扶持的社群意義也為同志社群對多元成家的實踐留下紀錄時至今日以自身經驗向公眾發聲的個人紀錄片鮮少遭到質疑主觀介入與客觀紀錄的邊界早已模糊透過本屆TIDF的策劃可看出這個轉變在女性創作者的作品中被實踐得最為徹底也展現從邊緣處逆向叩問主流的創作策略甚至鞏固了個人紀錄片如今擁有的正當性。 所謂「個人即政治」──正因為對象和事件不夠宏大,方能得見家庭及社會文化結構是如何深入到微小而日常的生活肌理及個人的內在意識。 ※本文亦刊載於 《Fa電影欣賞》第190期. 【電影不欣賞】專欄介紹.

  7. 2021年9月26日 · 甫在2020年金馬創投會議獲得「FPP文策院原創獎」,殷振豪埋頭準備自己的第二部長片電影《瘋子蝦夫》,改編「台灣龍蝦王」陳嘉夫真實經歷,描述主角勇闖北韓,傳授龍蝦養殖技術的驚險故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