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10日 · 一則300字不到的 Facebook貼文 ,敘述關於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芳明與女學生之間的傳聞,與她的記憶裡的細節疊合:山上研究室、提醒女同學小心、站不出來的受害者、旁觀者無盡的自責與無力感⋯⋯。 那幾乎就是當年大學同學親口向蕪安吐露的遭遇:「跟那個(Facebook貼文)場景描述一模一樣,天黑了以後整棟樓都沒有人,在只有兩人的研究室裡面⋯⋯」當事人冷靜地像是說著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初次聽聞此事的同學們難以置信 ,「落差太大,如果我們不了解這個同學,根本不會相信。

  2. 2020年5月23日 · 徐志雲/同婚一週年後,沒改變的事──「我們」共同面對的性別困境. 一年前,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她跟我說:「我願意讓他自由。. 」她的丈夫是同性戀,在異性婚姻中的男同志,同性婚姻合法的前夕,她發現了這件事。. 她找不到 ...

  3. 2022年1月28日 · 同志婚姻平權運動推行後,愈來愈多以人工生殖、收養組建的同志家庭進入大眾視野;但其實,仍有很多不被訴說的同志家庭經驗藏在社會角落。 17年來陪伴他們、也深度訪問好幾位拉子媽媽的Amy發現,在那個「一男一女才能組建完整家庭」觀念的年代,有的女同志上網徵求男同志「假結婚」;有的冒著法律及衛生風險,「滴精」求子;有的放棄同志身分,進入異性戀家庭⋯⋯. 這些家庭發生了哪些故事? 這一集不僅是關於那些渴望成家的同志、也是關於婚姻裡的另一方、還有他們的孩子們。 (來賓/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志工Amy;主持/劉致昕;製作團隊/藍婉甄、洪琴宣) 感謝您的收聽!

  4. 2021年11月17日 · 《報導者》2021年11月推出交友詐騙專題,本文受訪的當事人在歷經詐騙後,將自身痛苦轉化為動力協助他人,避免有人持續受害。 但過去幾個月,數位受訪者告訴我們,有詐騙集團聲稱能透過特殊權力、管道和技術,協助被害人追回被詐騙款項,並要求當事人提供涉及隱私安全的個人資料(如:帳戶資訊、身分證照片等),甚至要求支付手續費、服務費和訂金。 這種以「反詐騙」為名的「二次詐騙」,不但讓受害者二度財物損失,個人資料可能被有心人士做不肖運用,淪為人頭帳戶或其他犯罪利用。

  5. 2023年5月10日 · 34歲的C化名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她和我們提到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小孩」,離婚讓她在心理狀況更好的情況下好好陪孩子長大她和前夫現在仍頻繁聯繫每週輪流照顧小孩而這些務實的面相也展現在對法律的求助上

  6. 2023年8月13日 · 2023.8.13 最後更新. 134,976人──這是台灣1981~2011年間,登記在內政部戶政司的「被收養」孩童人數。 但這項數字無法顯示,在戶籍制度混亂、販嬰事件最猖狂的1980至1990年代,那些被人口仲介經手而不在統計裡的嬰兒們。 2011年《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修法「全面禁止私下收養」之前,台灣社會對收、出養的觀念落後,許多嬰兒以及他/她們的收養家庭、原生家庭,在過程中都飽受艱熬,孩子們的成長路也是充滿荊棘。 近日,台灣警方於1982年破獲的首宗跨國販嬰事件受害者──郭.里斯(Kuo Reese,又名郭慧如)回台尋親。 她在破案時年僅一歲半,是本案第一名被尋獲的嬰兒,更促成了台灣警方和美國在台協會(AIT)合作破案。

  7. 2021年1月12日 · 近30年前的 鄧如雯殺夫案 ,是婦女長期遭受性別壓迫、暴力,孤立無援,憤而反抗所釀的悲劇。 這起案件催生亞洲第一部反家暴法、《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台灣上路,建立受暴者保護體系,藉由導入資源充權(empowerment),協助受暴者從傳統性別分工、父權觀念與道德枷鎖中鬆綁,長出「自己做選擇」的能力。 時至今日,當愈來愈多受暴婦女選擇不再隱忍,現行的庇護、自立資源是否足以支撐她們的勇氣? 當受暴者的選擇是與施暴者復合,懲治暴力、保護受暴者的家暴防治系統,能支持個案的自主決定嗎? 對於深陷暴力,想求助卻不知從何啟齒的男性受暴者,現行體制又能如何回應他們的需求?

  1. 相關搜尋

    mandy前夫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