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27日 · 尼科西亚在1966年在《消费者决策程序》一书中提出这一决策模式。尼科西亚(Nicosia)模式主要是将消费者购买过程划分成决策程序的流程图,以此对消费者决策过程进行模拟。 该模式有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信息源到消费者态度,包括企业和消费者两方面的态度;第二部分,消费者对商品 ...

  2. 2021年12月6日 · 所謂 “企業的生命周期” ,是指企業誕生、成長、壯大、衰退甚至死亡的過程。 雖然不同企業的壽命有長有短,但各個企業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所表現出來的特征卻具有某些共性。 瞭解這些共性,便於企業瞭解自己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從而修正自己的狀態,儘可能地延長自己的壽命。 [1]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是關於企業成長、消亡階段性和迴圈的理論。 企業生命周期有兩種劃分,一種是自然生命周期,另外一種是法定生命周期。 自然生命周期是我們前面這些 生命周期理論 所研究的範疇;法定生命周期來源於各個國家對不同企業形式在 工商登記 時對企業有效期限的限制。 [2] [ 編輯] 企業生命周期波動的原因 [2] 企業生命周期波動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內因。

  3. 2022年3月19日 · “鑽石模型”是由美國 哈佛商學院 著名的戰略 管理學家 邁克爾·波特 提出的。 波特的鑽石模型用於分析一個國家某種 產業 為什麼會在國際上有較強的 競爭力 。 波特認為,決定一個國家的某種 產業競爭力 的有四個因素: 生產要素 包括 人力資源 、天然資源、 知識資源 、 資本資源 、 基礎設施 。 需求條件主要是本國 市場 的需求。 相關 產業 和支持產業的表現――這些產業和相關 上游產業 是否有 國際競爭力 。 企業的戰略、結構、 競爭對手 的表現。 波特認為,這四個要素具有雙向作用,形成鑽石體系(如下圖)。 在四大要素之外還存在兩大 變數 :政府與機會。 機會是無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響是不可漠視的。 [ 編輯] 關於生產要素.

  4. 什麼是速動資產. 速動資產 是指 流動資產 減去 變現能力 較差且不穩定的 存貨 、 預付賬款 、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 和 其他流動資產 等之後的餘額。 [1] “速動資產”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 如果 金融機構 的“速動資產”是負值,即它不能應付 擠提 的 風險 ,除非有外部財力支持。 [ 編輯] 速動資產的內容 [2] 速動資產包括 現金 、 短期投資 、 應收票據 、 應收賬款 (扣除 壞賬損失 )、 其他應收款 等。 存貨 、 待攤費用 、 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 、一年內到期 (或收回)的 長期投資 則屬於 非速動資產 。 註: 速動資金不只是現金加不記名 有價證券 的總和金額。 [ 編輯] 速動資產的計算公式 [3] 速動資產 = 流動資產 - 存貨.

  5. 2016年9月8日 · 品管圈 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之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數人一圈的小圈團體(又稱 QC小組 ,一般6人左右),然後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式,活用 品管七大手法 (QC7手法),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 它是一種比較活潑的品管形式。 品管圈的特點是參加人員強調領導、技術人員、員工三結合。 現代的QCC管理內容和目標突破了原有的質量管理範圍,向著更高的技術、工藝、管理方面擴展。 [ 編輯] 品管圈的基本思考方向. 我們不知道真正的問題有哪些,甚至不知道主要的問題在哪裡。 因此,我們要教如何分析以找出主要的問題。 而且,我們要教如何列出主要問題可能的清單,在由中找出真正的問題。 然後要幫忙找出解決的方法。 最後,一定要教如何在掌握的現況中,保持成果。

  6. 2014年12月15日 · 期望模型是 顧客滿意理論 的基礎。 1982年,Churchill等人研究發現,不同類別的產品對期望模型有不同的符合程度,例如, 非耐用品 較符合期望模型,對 耐用品 來說,則存在二個顯著的特點:期望的影響變小;績效的影響顯著增大,因此,人們開始在期望模型的基礎上探索其他類型的模型。 [ 編輯] 期望模型的建立 [1] 期望模型是一種因果關係的顧客滿意模型,它是按照各因素髮生的先後順序,建立起因因素 (變數)與結果因素 (變數)之間關係的模型。 它側重表現了顧客從購前到購後的整個消費過程中滿意評價形成的途徑。 下圖顯示了這一過程。

  7. VRIO是 SWOT 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企業內部能力的分析模型。 通過對價值問題、稀有性問題、可模仿性問題、組織問題的回答反映企業的優勢或劣勢。 為準確界定企業的優勢,JayB.Bameey以VRIO模型對企業的優勢或潛在的競爭優勢進行分析和評價,認為是否企業的競爭能力需回答四個方面的問題,運用該模型,就是在對 企業的資源 和能力的競爭意義進行評價時,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1、 價值性 (The question of value): 企業的資源 能否使企業有能力把握環境機會增加價值或消除威脅? 2、 稀缺性 (The question of rareness):有多少競爭企業已經獲得了這些有價值的資源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