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但,許多人似乎很容易會將「拒絕」這件事跟「我不夠好」做連結。. 其實,在克服「害怕被拒絕」這件事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拒絕」跟「自我價值」切割開來,了解被拒絕只是被拒絕,跟你本身的價值沒有絕對的關係,因此 ,「被拒絕」並非是對個人全盤的否定 ...

  2. 霸凌問題已在社會或是校園中成為備受重視的議題,處理霸凌事件的根本解 決之道,除了培養霸凌者的同理心,讓他了解被霸凌者的感受之外,還要打破各 種單一霸權的現象,使人人都能出自內心地尊重彼此的多元差異。 營造一個友善的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應 該抱持的態度是拒絕成為霸凌者,同時在目睹霸凌 行為時勇敢站出來阻止。 很多時候,旁觀者的沉默 往往是壓倒被霸凌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從今 天起,讓我們一同為了友善環境而努力,也齊聲對 霸凌惡勢力說:OUT! 談霸凌-認識布利(Bully)先生/小姐. ~讓我們共創友善校園環境,反霸凌行動大家一起來~

  3. 受暴者並非僅限於單一性別,被 害者亦涵蓋男女兩性別。因此,性別 平權推動,是為了創造一個更公平、合理的和諧社會,讓每一位置身於社 會中的人都享有被友善對待的機會。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ettoday.net/dalemon/post/3407

  4. 羅秉成表示,已經要求法務部針對多種類型的網路性別暴力重新盤點法規,若立新法防治換臉色情,將至少會是公訴罪,強化國家介入,「早年強姦罪,就是告訴乃論,結果很多當事人和解、息事寧人,所以無法真正抑制性侵害行為,改為公訴罪,就是政策選擇。」若不立新法,也可以修《刑法》或《性侵害防治法》,「我們觀念要開始改變,性侵害這件事, 不是只有實體世界肉體上的性侵害,可能是網路上的性侵害。 1.不只女性是受害者. 2.受害者的心情即以饗. 3. 可參考https://vocus.cc/article/5a8ea28eeceaedde8df7dd0c. 4.數位公民素養-同理被害人.

  5. ★ 當遇到這件事時,你應該知道: 一、 不管你是我的誰, 偷拍、 恐嚇都是犯罪。 二、 散布私密照, 將面臨刑法及民事求償。 三、被偷拍不是你的錯, 應勇敢求助。 四、當網愛成金錢勒索, 可以截圖保留證據。 ★ 使用網路應避免以下事項: 絕不違反他人意願拍下他人的影像。 絕不聽從他人指示自拍私密照片。 絕不倉促傳送影像訊息。 絕不轉寄任何私密影像檔案。 絕不取笑或霸凌私密影像遭外流的人。 最後, 請不吝嗇地與身邊友人分享, 邀請更多人關心此類事件,透過集結更多打擊性暴力犯罪的力量, 共同捍衛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輔導處輕鬆文學108 學年度第2 學期第2期 刊於第七、八週.

  6. 拒絕數位性別暴力. 婦女救援基金會調查,近10%民眾的性私密影像曾被外流,更有大量黑數 的影像在色情網站流竄。 新聞媒體就像大眾運輸工具,透過聳動標題,一批批載 著群眾加入私密照外流事件的討論,但卻忽略了受害者的隱私。 資料引用自【2020教育部|友善校園專案「防治數位性別暴力」 (logout.com.tw)】 . 拒絕數位性別暴力 . 「求上車」、「卡」、「跪求網址」是性私密影 像外流事件最常見的留言,影像甚至成為相互分享的 網路社交資源。 網路使用者對受害者視而不見,造就 了容許這類事件再次發生的社會環境;出於好奇舉 動、認為自己只是旁觀者,忽視每一個觀看和互動, 就是參與了未經受害者同意的再一次剝削。

  7. www2.csic.khc.edu.tw › 07 › 0705國際#Me Too運動

    她指出『若所有性騷擾或侵犯過的女性拒絕啞忍,都能發一條 「MeToo」,那人們或許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自此,「MeToo」成為 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一個主題標籤,陸續有不同國籍各領域人士用「MeToo」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