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31日 · 七等生的童年不詳,但從他的作品推想(以及曾經罹患精神疾病的傳說),他可能也與周遭環境處於疏離的(alienated)狀態。 近年科學的發現告訴我們,社會隔離可以改變人的大腦結構,讓人感到孤獨、生命沒有意義。

  2. 2020年12月5日 · 七等生就算不是台灣小說最後一個存在主義者,也是最極端的一個。 因為極端,所以銳而薄、而扭曲、而纖細,文字和人都疾馳在剃刀邊緣——你會擔心他的小說會崩壞在詩的誘惑之中,一如你看《削廋的靈魂》,你會想這個人怎麼會沒有自殺掉。

  3. 2011年3月19日 · 藉由觀察李龍第在 這場突如其來災難中的舉措,我們可以探討自由的問題、探討責任的問題、探討愛情的問 題。然而最終,我認為,七等生所揭示的是一種原生性的孤獨感。無論我們如何深刻地思

  4. 論者多以存在主義現世哲學,來替七等生的小說找尋不同的立足 點,說明其具有道德性,文中充滿憐憫與愛,只是表現的技巧隱藏在其隱 晦的主題之下,不易為人發覺。

  5. 存在主義思想家看來,人類個體總是會出現「存在焦慮」,即面對明顯無意義的人生(人皆有死)或荒謬的世界(善惡未必有報)時的恐懼、困惑、和迷失,因此存在主義思想家致力於探索與人類存在的意義、目的、和價值相關的命題。

  6. 國立中山大學於文學院舉辦一場學術研討會,討論台灣現代主義派中飽受議論的作家 七等生。會中探究七等生的現代性議題及其代表作品<我愛黑眼珠>,同時也邀請知名作家、時報文學獎得主黃克全,以及以讀者的身分來說明感想的黃克全夫人王學敏,為在場

  7. 七等生是台灣六 年代的重要作家,他的寫作風格荒怪獨特,常透過作品的人物與情節,揭示人性與道德的價值衝突。 在他為數不少的作品中,特別又以〈我愛黑眼珠〉最引爭議。 當中的主角李龍第,在洪水中背棄獨自撐起家計的妻子─ ─晴子,轉而選擇一個毫無干係的無名孱弱妓女,藉此來追尋其自我存在的生命價值。 如此的情節安排,大多引起許多批判的聲浪。 在相關的學術研究中,可見針對道德是非的價值探討,或是對於生命意義的追尋深究。 本文則是借用女性主義,桑德拉•吉爾伯和蘇珊•古芭著作《閣樓裡的瘋女人》中,提及在男性文學中的兩種陰性形象,試析七等生創作〈我愛黑眼珠〉時的性別觀點,及其角色間的性別關係。 的教學,期望能幫助兒童正確解讀象徵性語言。 關鍵字:七等生、我愛黑眼珠、女性主義、性別關係、性別觀點. 一、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