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8日 · 此一研究引起性取向的生物起源、臉部辨識技術的道德質疑,以及這種軟體恐侵犯個人隱私,或遭反LGBT (男女同志、雙性戀者以及跨性別者)團體濫用的問題。 這項研究以一個美國約會網站3萬5,000多名男女會員的臉部照片為樣本,測試結果刊登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由「經濟學人」 (Economist)週刊率先報導。 研究員柯辛斯基 (Michal Kosinski)和王依倫 (Yilun Wang,音譯)使用「深度神經網路」從照片擷取各個特徵,以精密的數學系統分析龐大數據所收集的影像。 研究發現男同志和女同志傾向有「性別非典型」特徵、表情和妝扮,亦即男同志看起來較女性化,女同志則較男性化。

  2. 2024年1月19日 · 中國研究團隊研發出致死率達100%的新冠狀病毒,引發國際關注並批評可怕又無意義。 (Pixabay) COVID-19 (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仍未平息,但中國學術與醫療單位合組的研究團隊本月初發表論文指出,藉由疫情前在穿山甲體內首次發現的毒株,已研發實驗鼠致死率100%的新型冠狀病毒。 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於本月4日刊登論文「與SARS-CoV-2相關穿山甲冠狀病毒GX_P2V(short_3UTR)造成轉殖人類ACE2基因小鼠致死感染」 (Lethal Infection of Human ACE2-Transgenic Mice Caused by SARS-CoV-2-related Pangolin Coronavirus GX_P2V (short_3UTR))。

  3. 2022年10月5日 · 第一,有報告表明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知道並瞭解,公然入侵台灣會是一項艱難的戰略任務,並且將無法再回到戰前的狀態。 這樣的戰爭可能持續數年到10年,中國可能受到美國而且可能是多邊的制裁,或甚至遭到美國封鎖。 中國共產黨的國內合法統治基礎將從1978年以來強調的經濟成長,轉移到聚焦於台灣與中國「統一」的民族主義上。 第二,自美中於1979年關係正常化以來,中國的政治目標一直是要保留與台灣在未來某個未定時間點進行政治統一的可能性。 北京一直在透過加速與台灣的經濟整合,來實現這項目標,直到疫情爆發後。 中國過去加強擴大兩岸的旅行交流,每年有數百萬中國遊客到台灣,並有數百萬台灣人在中國工作。 不過,自2020年以來,中國與台灣的旅遊禁令與隔離措施,已經大幅降低兩岸的旅行人數。

  4. 2023年6月30日 · 孤獨感是這個時代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尤其在面臨結婚率低、少子化及超高齡社會的台灣,更是不可忽視的潛在危機。 蔡佳芬進一步指出,孤獨分為「物理上」的孤獨與「心理上」的孤獨,物理上的孤獨指的是自己一人生活。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統計,全台有57萬多戶高齡獨居,與10年前相比,增幅將近100%;更令人憂心的,是被遺漏在這數字之外、未受到重視的「偽獨居」現象。 蔡佳芬:『 (原音)我覺得現在有蠻常見一種狀況,是你以為他沒有獨居,但他是真獨居。 為什麼人家講什麼「偽單親」,差不多那個意思。 就是因為子女或是配偶假設他有在工作或是就學,你白天也是一個人,你雖然有跟他住在一起,可是事實上那個孤獨的實質還是存在,那這個是物理性的,就是說你就是一個人。

  5. 2024年2月15日 · 在江蘇南通的一家咖啡館裡,一名年輕女子正在和騰訊公司的「未伴」虛擬男友聊天。 她建議去校園草坪野餐,「男友」則回覆說,想見見她的閨蜜以及閨蜜的男友。 中國的上班族有著巨大的工作壓力,長時間的工作讓他們很少有時間與朋友見面。 此外,當前宏觀經濟降溫,也讓許多年輕人擔心未來。 虛擬戀人則為他們多少提供了一些慰藉。 北京的大學生王秀婷就說,要是能有一個完全滿足自己需求的虛擬角色,「我就不會選擇真人」。 夢醒了 機器人沒有體溫.

  6. 2023年12月1日 · 中國的碳排放量高,主要原因在於煤炭一直是主要能源,中國國內煤炭的消耗量占全球的二分之一以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宣布中國將在「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值、2060年前碳中和」的氣候目標,並且為了達到碳峰值與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中國國內政策近來逐步強化核能發展。 中共兩會今年3月於北京召開期間,強調核能在提供零碳排 (zero-carbon)和可靠能源方面的重要性,以及預計每年至少允許建造10座新核能反應爐。 中國核學會 (Chinese Nuclear Society)揭示目標,預期到2035年,中國核電裝置容量將達到150GW (gigawatt,百萬瓩),佔國內能源需求的10%。

  7. 2024年1月22日 ·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全年鎵出口額下降2/3、鍺出口額下降8%,分析稱「下降可能只是報復的起始點」。 據南華早報報導,中國在鎵、鍺兩個材料市場均擁有主導地位,鎵的產量占全球95%以上、鍺的產量占全球 60%左右。 北京於去年8月起,對鎵、鍺實施出口管制,明顯是針對美國限制中國取得先進技術的反制手段。 報導提到,早在去年7月,中國就停止對美國出口鎵、鍺。 綜觀去年一整年,鎵對美國的出口額較同期下降超過20%,金額35萬2710美元(約新台幣1093萬元)。 然而,鍺對美國的出口額相較於同期卻大幅增加了51%,金額達698萬美元。 中國對日本出口鎵、鍺的降幅更大,其中鎵的出口額較同期衰退近3/4,僅368萬美元,鍺的出口額下降約1/3,約剩下376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