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潮州城隍廟 ,是位於 臺灣 屏東縣 潮州鎮 的 城隍廟 ,地址是 潮州鎮 壽星路17號。 簡介 [ 編輯] 1726年, 中國大陸 先民渡海來臺,居住於 潮州 匏仔厝村 (匏仔厝是清代地名,約在今日潮州城隍廟東方300公尺),便奉祀「本境 境主 」作為村莊的守護神,搭建草庵奉祀。 1915年,迎神活動遷移至北勢部葫蘆村。 1930年代, 日本 官府 查禁各地 臺灣民間信仰 ,一名 李姓 檀越 將境主神像藏於其家膜拜,引來附近善信紛紛參拜,成為 鄉民 聚會所。 1945年, 國民政府 接管臺灣,村民搭建磚厝供信眾膜拜。 1950年, 屏東縣 設縣,居民因而將「境主」改稱「城隍」,稱「潮州城隍廟」。 參考資料 [ 編輯] 《潮州城隍廟介紹沿革誌》 分類 : . 屏東縣廟宇. 台灣城隍廟. 潮州鎮

  2. 潮州城隍廟,是位於臺灣 屏東縣 潮州鎮的城隍廟,地址是潮州鎮壽星路17號。 潮州城隍廟 簡介 [编辑] 1726年,中國大陸先民渡海來臺,居住於潮州匏仔厝村 (匏仔厝是清代地名,約在今日潮州城隍廟東方300公尺),便奉祀「本境境主」作為村莊的守護神

  3. 潮州城隍廟 ,是位於 臺灣 屏東縣 潮州鎮 的 城隍廟 ,地址是 潮州鎮 壽星路17號。 簡介. 1726年, 中國大陸 先民渡海來臺,居住於 潮州 匏仔厝村 (匏仔厝是清代地名約在今日潮州城隍廟東方300公尺),便奉祀「本境 境主 」作為村莊的守護神,搭建草庵奉祀。 1915年,迎神活動遷移至北勢部葫蘆村。 1930年代, 日本 官府 查禁各地 臺灣民間信仰 ,一名 李姓 檀越 將境主神像藏於其家膜拜,引來附近善信紛紛參拜,成為 鄉民 聚會所。 1945年, 國民政府 接管臺灣,村民搭建磚厝供信眾膜拜。 1950年, 屏東縣 設縣,居民因而將「境主」改稱「城隍」,稱「潮州城隍廟」。 參考資料. 《潮州城隍廟介紹沿革誌》 分类 : . 屏東縣廟宇. 台灣城隍廟. 潮州鎮.

  4. 潮州鎮 ( 臺灣話 : Tiô-tsiu-tìn ; 客家話 : Tshèu-tsû-tsṳ́n ),舊稱「潮庄」,位於 臺灣 屏東縣 中央,地處 屏東平原 之上,鎮內人口約5.3萬人,是屏東縣人口第二大行政區(僅次於 屏東市 ) [2] ,結構上以漢族 泉漳閩南人 為多(據20世紀初的統計 [3] ,約 ...

  5. 潮州城隍庙 ,是位于 台湾 屏东县 潮州镇 的 城隍庙 ,地址是 潮州镇 寿星路17号。 简介 [ 编辑] 1726年, 中国大陆 先民渡海来台,居住于 潮州 匏仔厝村 (匏仔厝是清代地名,约在今日潮州城隍庙东方300公尺),便奉祀“本境 境主 ”作为村庄的守护神,搭建草庵奉祀。 1915年,迎神活动迁移至北势部葫芦村。 1930年代, 日本 官府 查禁各地 台湾民间信仰 ,一名 李姓 檀越 将境主神像藏于其家膜拜,引来附近善信纷纷参拜,成为 乡民 聚会所。 1945年, 国民政府 接管台湾,村民搭建砖厝供信众膜拜。 1950年, 屏东县 设县,居民因而将“境主”改称“城隍”,称“潮州城隍庙”。 参考资料 [ 编辑] 《潮州城隍庙介绍沿革志》 分类 : . 屏东县庙宇. 台湾城隍庙. 潮州镇

  6. 臺灣的城隍信仰來自 中國大陸 ,主要是以官祀城隍廟為主,而在這之外也有民間從原鄉 分靈 過來而建的民祀城隍廟。 通常在一個行政區會設有一間官祀城隍廟,但臺灣有時候會出現某一級行政區內同時有兩個官祀城隍廟並存的情形,此外由於 南雅廳 和 臺東直隸州 已是 臺灣清治時期 晚期才設的 行政區 ,所以來不及設立城隍廟便割讓給 日本 。 [1] 而進入 日治時期 後,官祀城隍廟在失去 官府 的照料與被日方視為官產的情況下,在初期多半被 日軍 所佔用、接收而轉作他用,甚至遭到拆毀。 有些城隍廟在信徒的努力下,得以恢復為廟宇或另地重建,至於有的則無法恢復。 在1899年後,隨著臺灣局勢穩定, 臺灣總督府 開始對傳統宗教採取寬容政策,包括城隍信仰在內的 臺灣民間信仰 又重新活動了起來。

  7. 編. 城隍廟 是祭祀 城隍 的 廟宇 。. 在 中國 、 朝鮮半島 、 越南 文化中, 城隍 是 城池 守護神,其前身是水庸神。. 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起源於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 周禮 》 八神 之一。. 「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