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9日 · 這款有眼睛的機器人當年在日本國際機器人大(iREX)亮相時,馬上引起矚目,「包括 4 大家族的人都來我們攤位看,那時就覺得走對路了。」2016 年 TM5 正式對外銷售,短短 3 年就攻占全球協作機器人市占率第二。

  2. 2017年4月3日 · 1. 力度適中,雙眼注視對方的握手. 最正確的握手方式,右手掌朝正左向對方伸手,握手後力度適中,同時上下搖晃3下,並注視對方眼睛,持續2~3秒。 這種握手呈現出來的 個性是堅毅坦率、思維縝密,同時富有責任感 。 所以對自己期望甚高的人,多半會將握手方式修正成這種。 但要注意,右手掌要朝正左。 如果 手掌朝左上或朝上,會給人謙恭與順從的感覺,在商場上會處於劣勢地位 。 但這類人在日常交往中較平易近人、不固執,所以較受歡迎與尊重。 手掌朝下,則具有強烈的支配慾望,有向人表達我高高在上的意味 。 但手掌朝下握手的個性,多半辦事果斷,自信心強,一旦做了決定就很難改變。 2. 雙手握手. 雙手握住對方的右手,並 依照左手握的高度,可能是手腕、前臂,甚至到手肘,來判斷兩人的親密程度 。

  3. 2019年9月12日 · 1.找出你想鍛鍊的肌肉或能力。 2.對它施壓。 3.休息和恢復元氣,讓身體適應。 4.重複流程——這次的施壓比上次的再強一點或再久一些。 世界頂尖的運動員都是這種循環鍛鍊的高手。 從微觀層面來看,他們的訓練是在瀕臨肌肉疲乏和筋疲力盡的高強度與競走這類低強度訓練之間切換。 最優秀的運動員也會把躺下休息列為優先要務,他們把休息看得跟上場或上健身房鍛鍊一樣重要。 在壓力與休息之間無法拿捏平衡的人,要不是受傷,就是陷入倦怠、黯然退出(壓力太多,休息不足),或是流於自滿、停滯不前(壓力不夠,休息太多)。 那些能夠拿捏平衡的人,才能成為常勝不墜的贏家。 壓力需要搭配休息,休息讓人更加耐壓。 壓力過強、時間太久→無法適應.

    • 「高度自我效能」是什麼意思?
    • 共同特徵一、自負的獨立性格,社會分離感
    • 共同特徵二、理想主義,做事充滿動力
    • 共同特徵三、熱愛挑戰權威,厭惡被制約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根據國教院雙語詞彙解釋,自我效能由心理學家 Albert Bandura 提出,指個人對自己具有充分能力完成某事的自信心。自我效能與個人擁有哪些技能無關,而是自我判斷的能力,決定了個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思維方式、以及情緒反應。 高度自我效能的人,能夠增加個人與整體的成就與利益,他們會將困難任務當作磨練,面臨失敗時,會認為是自己努力不夠或缺乏知識技能,這會促使他們更加努力;但低度自我效能的人面對困難任務會首先懷疑自己能力,先考慮自身缺點與面臨到的阻礙,列出各種可能導致負面結果,而不是去思考克服困難或成功的方法。 確實發明家都有讓人嘖嘖稱奇、不可思議的高度智慧,但單憑智力並不能連續不斷帶來點子,勢必還有其他共同點讓他們變得比常人古怪、擁有比常人更獵奇的判...

    首先,這 3 人都表現出強烈的「社會分離感」。當馬斯克還是個小孩時,他是班上個子最小、經常被欺負的「超級書呆子」,加上家庭常搬家,馬斯克去過 7 所不同學校就讀,因而難建立牢固的社交關係──最後他在 12 歲編寫銷售了他人生第一部電子遊戲。其實書呆子比你想像的還要有信心,他也知道你正在恥笑他,而你的恥笑絲毫不會影響到他。 至於賈伯斯?他固執又有點粗魯的個性也讓他難以維持親密友誼,他是天才,但他也非常木訥(可能會讓你尷尬的那種);那愛因斯坦呢?好吧,這位離經叛道的世紀天才自己曾說過,他從來不曾全心全意對待他的國家、朋友、至親家人,他唯一未失去過的是距離感與孤獨感,他一直是人生道路上蕭索的旅行者。 Melissa Schilling 表示,這 3 人深刻認知到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所以他們也不遵守...

    其次,賈伯斯、愛因斯坦和馬斯克在個人職業生涯中都表現出理想主義。賈伯斯想要徹底改變電腦思考的方式,愛因斯坦希望找到宇宙如何運作的簡單真相,而馬斯克不只希望人類完全脫離化石燃料,還想前往火星建立殖民地拯救可能在未來瀕危的人類。 他們有理想、又有動力去做這些事情,所以他們只會更加努力工作,面臨批評時也能堅持自己目標。當然值得一提的是,CNBC 報導指出,賈伯斯、愛因斯坦和馬斯克都來自富裕家庭,這也是促使他們敢放手去做的養分來源。

    第三,這 3 人都對正規教育感到惱火。雖然愛因斯坦於數學、物理方面極有天賦,但他熱愛挑戰權威、三不五時和老師發生摩擦、還是上課遲到大王,老師們大概都認為這就是一坨叛逆又扶不上牆的爛泥(然後瘋狂當掉他)。 賈伯斯也有過人智商,他在小學四年級就參加高中十年級考試,而他上大學中途輟學,但這並不代表他離開校園,相反的,賈伯斯繼續留在學校上他有興趣的課程;馬斯克更不用說,憑著驚人記憶力披荊斬棘,上大學時他基本上很少上課而是直接參加考試。 但這些例子不代表正規教育不重要,也不能斷定他們並沒有從正規教育中受惠,但能肯定的是,這些天才都看到了正規教育的制約結構,並且直截了當地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本文出自科技新報)

  4. 2014年6月6日 · 這是 TED推薦必看的11支影片之一 ,也被Mashable網站選為能夠 「改變人生」的15支影片之一 。 在這則演講中,社會心理學家Amy Cuddy用她的故事與熱情告訴大家,要讓自己變得更強、更有自信並不難,只要花2分鐘,擺出一個很有自信的姿勢,就能做到。 你有觀察過自己或他人的姿勢嗎? 從每個人的肢體語言,能觀察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舉例來說:喜歡把自己的身體伸展到極大,大步走路、雙手搖擺的人,通常較有自信、樂觀與果斷,總覺得機會是站在他們那邊的;但相對而言,那些總是把身體縮得小小的人,走路畏畏縮縮,時常抱著頭、或雙手抱胸的,則較缺乏自信。 那如果我們假裝自己是有自信的人,學他們的姿勢,我們會變成那樣的人嗎? 在人生的旅途中,難免遇到挫折、不安的時刻。

  5. 2010年1月5日 · 整理 / 文及元. 作家傑夫‧柯文(Geoff Colvin)在《我比別人更認真》(Talent Is Overrated)一書中指出,我們認為的天才人物,都經歷過「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的過程,並且持續不斷從成功者前輩們身上學習、從自己的失敗中汲取教訓。. 針對如何做到 ...

  6. 2017年5月4日 · 做出的結論是: 「你無法『計畫』你的成功。 你只能『發現』你的成功。 「堅持到底」也不一定能成功. 他說的「計畫」,是指設定目標後,不管實作後成果如何,還是雖千萬人吾往矣、「堅持到底」。 而他說的「發現」,是指設定目標後,觀察市場反應、客觀評估成果,甚至跟隨一些意外的緣分,來調整自己的目標和做法。 這個觀點適用於今天成功的矽谷公司。 比如說 Airbnb 一開始是創辦人用來找室友的,後來才轉型成短期租屋平台。 又比如說 Uber 的頭號競爭者「Lyft」,本來是配對長途共乘,後來才轉型成叫車軟體。 非矽谷的例子也很多。 威而剛本來是心臟病藥物。 沒想到治不好心臟病,卻治了別的問題。 以上三家公司如果真的「堅持到底」,今天我們也不會聽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