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依地震震源深度的不同,將震源深度在0~30公里者稱為極淺層地震;31~70公里者稱為淺層地震;在71~300公里者稱為中層地震;在301~700公里者稱為深層地震。 當地震發生後,能量釋放的多寡和震源深度,會造成不同程度地災害。 震源越深,地震波能量的衰減會愈多,地表振動程度也就越低,因此,淺層地震的地表振動程度會比深層地震明顯。
      pweb.cwa.gov.tw/PopularScience/index.php/earthquake/149-震源、震央,傻傻分不清!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震源深度 指 震源 到 地面 的 鉛直 距離,根據震源深度不同,可將天然 地震 分為極淺層地震、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四種: 極淺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0~30公里的地震. 淺源地震 :也稱 淺震 ,震源深度在30~70公里的地震,。 淺源地震發震的頻率最多,對 人類 的影響也最大,在 地球 陸地的地震,95%以上都是淺源地震; [1] [2]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間的地震。 90%以上的中源地震發生在 環太平洋地震帶 上,一般不造成災害;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超過300公里的地震。 深源地震多發生在 太平洋 一帶的深 海溝 附近。

  3. 震源 (英語: hypocenter [註 1] ),宏觀上是指地震能量大量釋放之處,而微觀上是指首先發生 地震波 的地方,通常指地下 岩層 斷裂 錯動的地區 [2] 。 在測震領域中,常將震源看作是一個理想化的面源或點源 [3] 。 其對應的震源深度——即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離——也是最重要的地震基本參數之一。 規模 相同的地震,震源越深,影響範圍越大,地表破壞越小;震源越淺,影響範圍越小,地表破壞越大 [4] 。 一般地,使用 公尺 (m)或 公里 (km)作為震源深度的單位,用 拉丁字母 h 作為符號表示震源深度。 淺源地震的深度誤差約為深度值的10%左右。 震源愈深,相對誤差愈小 [5] 。 研究歷史 [ 編輯]

  4. 依地震震源深度的不同將震源深度在0~30公里者稱為極淺層地震31~70公里者稱為淺層地震在71~300公里者稱為中層地震在301~700公里者稱為深層地震當地震發生後能量釋放的多寡和震源深度會造成不同程度地災害震源越深地震波能量的衰減會愈多地表振動程度也就越低因此淺層地震的地表振動程度會比深層地震明顯。 此外,震央是距離震源最近、以及地震波最早到達地表的地方,所以越靠近震央的地方震動程度最為強烈,破壞程度也最大。 除了地震規模的大小,震源深度、距離震央的遠近,以及當地的地層特性也會影響震發生時帶來的破壞和災損程度,如果地層特性較堅硬,對地表建築物的破壞性會較小,如果愈鬆軟,因震幅放大效應,可能會產生嚴重災害。 影響受災程度的原因.

  5. 震源深度 震源 到 地面 的 鉛直 距离,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可将天然 地震 分为極淺層地震、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四种: 極淺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0~30公里的地震. 浅源地震 :也称 浅震 ,震源深度在30~70公里的地震,。 浅源地震发震的频率最多,对 人类 的影響也最大,在 地球 陆地的地震,95%以上都是浅源地震; [1] [2]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 90%以上的中源地震发生在 环太平洋地震带 上,一般不造成灾害;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 深源地震多发生在 太平洋 一带的深 海沟 附近。 目前已知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今 印度尼西亚 苏拉威西岛 东边的6.9级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公里。

  6. 震源深度 震源 到 地面 的 铅直 距离,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可将天然 地震 分为极浅层地震、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四种: 极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0~30公里的地震. 浅源地震 :也称 浅震 ,震源深度在30~70公里的地震,。 浅源地震发震的频率最多,对 人类 的影响也最大,在 地球 陆地的地震,95%以上都是浅源地震; [1] [2]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 90%以上的中源地震发生在 环太平洋地震带 上,一般不造成灾害;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 深源地震多发生在 太平洋 一带的深 海沟 附近。 目前已知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今 印度尼西亚 苏拉威西岛 东边的6.9级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公里。

  7.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震源深度. 外文名 :Hypocenter/Focus. 解釋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影響 :地震災害大小的因素原因之一. 分類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地震術語 :震源震中巨觀震中等. 震源等級. 震源深度是從震源到地面 (震中)的垂直距離根據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為 淺源地震 、 中源地震 和 深源地震 。 淺源地震. 0—60公里,簡稱淺震。 淺震對構築物威脅最大。 同級地震,震源越淺,破壞力越強。 中源地震. 60—300公里。 深源地震. 300公里以上。 觀測到最深的地震是720公里。 對於同級地震,震源越淺,破壞越大,波及範圍越小,反之則反。 破壞性地震 一般是 淺源地震 。 如1976年的 唐山地震 的震源深度為8公里。

  8. 何謂淺層地震深層地震? 地震可能發生在地表以下至700公里的深度範圍為了科學的目的依地震的震源深度分為四種地震類型地震震源深度在0至30公里者稱為極淺地震 (very shallow earthquakes)。 在30至70公里者稱為淺層地震 (shallow earthquakes)。 在70至300公里者稱為中層地震 (intermediate earthquakes)。 在300至700公里之地震為深層地震 (deep earthquakes)。 一般而言,在同一個地震規模下,地震的震源深度越淺,對地表的破壞力越大。 上一筆 下一筆 百問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