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凡爾賽條約》或《凡爾賽和約》(法語: Traité de Versailles;英語: Treaty of Versailles),全稱《協約國及聯繫國與德國之間的和平條約》(法語: 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英語: 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 後,戰勝的 協約國 和戰敗的 同盟國 簽訂的 和約。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法語: Traité de Versailles;英語: 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及聯繫國與德國之間的和平條约》(法語: 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英語: 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战胜的 协约国 和战败的 同盟国 签订的 和约。
2019年6月29日 · 1919年6月28日,來自世界各國的政治家和外交官聚集在法國凡爾賽宮著名的鏡廳,簽署正式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條約。 此時自奧地利-匈牙利大公弗朗茨•費迪南德在塞拉耶佛被槍殺以來,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年,這個眾所周知的火花引發了四年血腥的全球衝突。 自那以後,歐洲經歷了劇烈的變化:數百萬人死亡,有著悠久歷史的王朝變為廢墟,政治動盪席捲整個歐洲大陸。 「凡爾賽條約」是巴黎六個月和平談判的結果,其目的不僅僅是正式解決盟國和德國之間的敵對行動,它將為建立一個更加「和平」和「公正」的世界奠定基礎。 然而,這種期望最終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破滅。 此時的和解未能壓制野心家的誕生,並為20年後第二次更加致命的衝突奠定了基礎。
《凡爾賽條約》(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又稱:《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和約,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國的勢力。 背景:1918年11月11日,雙方宣布停戰,在經過長達6個月的談判之後(也即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這項條約得到了國際聯盟承認,並於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這也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中國代表因對會上歐洲列強處理中日青島問題時故意偏袒日本,無視中國利益,憤而離席(轉而與德國另簽和約),這一事件進而引發了震動全國的五四運動。 美國在國會表決時多數反對,也未簽署凡爾賽條約。 基本介紹.
《凡爾賽條約》或《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及聯繫國與德國之間的和平條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的協約國和戰敗的同盟國簽訂的和約。
本條約是巴黎和會的產物,因簽字儀式在巴黎近郊凡爾賽宮舉行,亦稱「凡爾賽條約」。 與凡爾賽對德和約同一體系的和約還有: 1919年9月10日聖日耳曼對奧地利和約;
2015年10月19日 · 《凡爾賽條約》或《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 (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和約。 一戰後簽訂的《凡爾賽條約》主要內容是什麼?
2020年11月25日 · 為什麼說《凡爾賽條約》是二戰的導火索,看看條約寫了啥就知道了. 1918年8月至11月間,德國國內動盪加劇,11月9日首都柏林發生「十一月革命」,社會民主黨領袖菲利普·謝德曼宣布建立共和國,宰相馬克西米利安為了維持國內穩定,宣布廢除威廉二世 ...
歲在一九一九年,夏六月,於凡爾賽宮簽定。 是役也,德敗績,列強分其疆土,限其兵戎,索其賠償,德人以為奇恥大辱,乃埋禍端。 其要旨如下:
《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及聯繫國與德國之間的和平條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的協約國和戰敗的同盟國簽訂的和約。 《協約國及聯繫國與德國之間的和平條約》的版本包括: 協商及參戰各國與奧國間之和平條約,收錄於《國際條約大全》,譯者不詳,商務印書館於1928年出版. 凡爾賽和平條約,收錄於《戰後國際政治條約集》,董希白編譯,商務印書館於1937年出版。 協約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收錄於《國際條約集(1917-1923)》,世界知識出版社編輯並出版。 分類: . 版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