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桃花源記. 朝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同類型的詩文: 初中文言文 古文觀止 生活 理想.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 ...
異(漁人甚異之):形容詞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前(復前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 窮(欲窮其林):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2017年9月12日 · 本文記敘捕魚人尋訪桃花源的始末,先點出時代及漁人的籍貫,似真有其時、其地,文末提到晉代高士劉子驥規往未果,更似真有其事,結語以「後遂無問津者」,暗示理想的幻滅,餘味悠然不盡。. 全文構思巧妙,情節曲折,用語平易清新,在六朝文中 ...
桃花源記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便捨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 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2024年10月14日 · 《桃花源記》選自八年級下冊人教版第三單元第九課,文章借漁人行蹤,將現實和理想聯結在一起。 作者通過對桃花源這一理想世界的描繪,展現了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生活。
其他人也問了
漁人如何進入桃花源?
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反映了什麼?
桃花源是作者的理想國嗎?
作者如何表現出桃花源的氣氛?
2022年9月23日 · 桃花源記 文章主旨 本文記述漁人探訪桃花源的經過。 作者通過漁人的見聞、經歷,描寫了一個自給自足、平等安逸的世外桃源,從而表達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世界的嚮往。
漁人的「異」與「忽逢」一語相應,突顯了桃源的發現是偶然的;同時也突顯了眼前風光美麗得如仙境,不是漁人平常所見的山水景緻。 僅僅幾句話,就把通往桃花源的道路描繪得空靈透明、迷幻不定,同時凸顯了漁人進入桃花源時恍惚迷離的心境,為後文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