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月5日 · 何謂「物我合一莊子身處一個戰禍延綿、疫疾充斥的時代環境中,當時的政教典章制度也由於周王朝的傾頹已變成徒有型式,而無實質內容的虛文,莊子逍遙自由的性情無法安於此,乃以其聰慧哲思的天才,把眼光轉向了人內在精神境界的放曠提升,有別於時人汲汲向外逐物求利的風習,這是傳承自老子的道家傳統。 然而莊子的思想型態卻更為活潑靈動,所探討的問題也相形擴大深入,尤其是表現在「物我合一」此思想上,但在探討何謂「物我合一」的涵義前,我們必須先確立莊子體系中最重要的概念「道」,它與「物」、「我」之間的關係為何? 「道」是宇宙萬物生成運化之總原理,無法為感官所直接察覺,但又是先於一切萬有之前即已存在,並因而化生天地,所以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沒有終始限制的。 他說:

  2. 從欣賞面來說,「物我合一」透過「心齋」、「坐忘」,致虛以守靜,所要求的就是人主觀成見慾望的消解超脫,而不關涉道德、知識、實用等各方面的考慮,因此純粹是一種直覺的審美觀照,呈現在己無所待,與物無分別的自由心靈。 莊子曾在濠梁之上與惠子辯論: 莊子曰:「鯈魚岀游從容,是魚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魚之樂?...

  3. 物我合一是古代藝術教育術語。 指藝術對象和主觀創造的融合統一。 其最高目標是“奪”對象(客觀自然和內在自然)之“真”,即“意造於真”。

  4. 2015年1月7日 · 「物我合一」在莊子美學上的重要意義. 莊子的美學是和其哲學息息相關,甚至是一體之兩面,在他的目光裏,美與醜沒有什麼差別,所謂「厲與西施,恢恑譎怪,道通為一」(齊物論),這些都是世俗的相對概念,既然是相對的,那美的標準原則就不可能是客觀的,而會因時間、對象、及觀者主體的好惡來改變。 如: 毛嬙麗姬,人之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骤。 四者熟知天下之正色哉? (齊物論) 按照物我之間無差別相的意義引申來說,萬物之間根本不可能有美、醜概念可以比較;相反地,如果人執意對世間美好事物的追求,甚至沉溺於聲色感官之享樂,則會妨害了他生命中自由精神境界之提升,所謂: 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 其為形也亦愚哉! (至樂)

  5. 「物我合一」境界就是一種虛靜心胸所觀照的世界,不存俗情擾念,將天地萬物視為與我本為一體,更不可妄加造作矯飾,破壞了物我原本自然均衡的生機狀態,這就是一種天地之大美。

  6. 在道家哲學中,「物我合一」表現為一種對生命和死亡的超越認為萬物本源相同,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息息相通。 在儒家思想中,「物我合一 勵志

  7. 2015年1月9日 · 「物我合一」境界就是一種虛靜心胸所觀照的世界,不存俗情擾念,將天地萬物視為與我本為一體,更不可妄加造作矯飾,破壞了物我原本自然均衡的生機狀態,這就是一種天地之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