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璞玉
    • ㄆㄨˊ ㄩˋ
    • 釋義:
    • 未經琢磨加工的玉石。比喻有潛質而未經琢磨的人。如:「青少年有如璞玉,待經琢磨可成大器。」
  1. Yahoo奇摩字典
    • 1. unrefined gold and unpolished jade; natural beauty and goodness; a rough diamond

    Powered by Dr.eye

  2. 其他人也問了

  3. 字詞:璞玉,注音:ㄆㄨˊ ㄩˋ,釋義:未經琢磨加工的玉石。 比喻有潛質而未經琢磨的人。 如:「青少年有如璞玉,待經琢磨可成大器。

  4. 璞玉 的意思、解釋、用法、例句 - 國語辭典. ㄆㄨˊㄩˋ. pú yù. 解釋. 未經琢磨加工的玉石。 比喻有潛質而未經琢磨的人。 例 這個年輕人的資質有如 璞玉,待經琢磨必可成大器。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未經琢磨加工的玉石。 比喻有潛質而未經琢磨的人。 如:「青少年有如 璞玉,待經琢磨可成大器。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玉是一類礦石的泛稱,通常指的硬玉(翡翠)和軟玉,其中軟玉通常是指角閃石類的閃玉. 玉在中華文化非常流行,認為有去兇、避邪、擋煞、鑑真的作用,因此在古代常作成祭祀禮器與象徵身分地位的裝飾,皇帝印璽亦是用玉刻造,在現代除了裝飾之外亦常當作平安符隨身佩戴. 玉的概念歷來並無十分嚴格的定義. 在中國被稱爲“玉”的礦物種類十分龐雜.

    • 概览
    • 详细解释
    • 玉石研究

    [pú yù]

    汉语词汇

    展开4个同名词条

    璞,古人是说蕴藏有玉之石,或未琢之玉。《韩非子·和氏》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这是指蕴玉之石。也可比喻尚未为人所知的贤才,王逸竹的《梦中梦》里尚有璞玉之角,以玉美之,确有深意。

    1.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

    未经加工的玉,也称玉石。《汉书·西域传·于阗国》:“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原出焉。多玉石。”

    注:“玉石,玉之璞也。一曰石之似玉也。”

    2.比喻尚未为人所知的贤才。

    璞玉指天然形成,尚未经雕琢过的美玉。

    所谓的"璞玉"实际上是带有皮壳的玉石,也只有水石和由于沉积作用形成的玉石才有皮壳。

    古今珍宝

    《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这是指未琢之玉。 自古以来,对璞玉十分珍视,被当作珍宝。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曾有详细记载:"凡璞藏玉,其价无几。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于无暇玷者,古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起纵横五六寸无暇者,治以为杯,此已当之重宝也。"说明璞玉在古代是非常珍贵之宝。本世纪初谢彬访问新疆,见和田玉"有皮者价尤高。皮有洒金、秋梨、鸡血等名,盖玉之带璞者,一物往往数百金,采者不曰得玉,而曰得宝"。可见,璞玉即使在现代仍是很贵重的。

    璞玉外皮

    璞玉的外皮,按其成份和产状等特征,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 1.色皮 和阗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如前述,玉皮有各种颜色。玉石界以各种颜色而命名,如黑皮子、鹿皮子等等。从皮色可以看出子玉的质量,如黑皮子、鹿皮子等,多为上等白玉好料。同种质量的子玉,如带有秋梨等皮色,价值更高。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铁所致,所以它是次生的。有经验的拾玉者,到中下游去找带色皮的子玉;而往上游,找到色皮子玉的机会就很少。此外,在原生玉矿体的裂缝附近也能偶尔发现带皮的山料,这也是由于次生氧化形成的。 2.糖皮 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色玉皮,因颜色似红糖色,故把有糖皮玉石称为糖玉。糖玉的内部为青玉或白玉。糖玉的糖皮厚度较大,从几厘米到20~30厘米,常将白玉或青玉包围起来,呈过渡关系,糖玉产于矿体裂隙附近。对且末县塔特勒克苏玉石矿糖玉的糖皮进行研究,为和田玉氧化所致。再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糖皮由透闪石微晶组成,呈壕状和交织纤维结构,单偏光下可见淡褐色铁质在透闪石中呈云片状分布。 糖皮的化学成分经化学分析,结果: SiO,56.85%,AL2O,30.98%,CaO,13.64%,MgO,22.895,Fe2O3,0.98%,FeO,0.88%, MnO,0.18%,TiO2,0.05%,P2O5,0.06%,SO3,1.28%,H2O+,2.69%,H2O-,0.33%,灼失量3.48%。 电子探针质谱分析结果为: SiO2,56.88%,AL2O3,0.44%,CaO,13.98%,MgO,23.55%,FeO,0.84%,TiO2,0.07%, Cr2O3,0.02%,K2O,0.00%,Na2O,0.59%,H2O,3.5%等。 从化学成分可知,糖玉糖皮与白玉近似,但有两点明显同不,一是 FeO而白玉中Fe2O3 ;二是SO3高,为1.28%,而白玉中一般为0.6~0.24%。 这些说明糖玉是氧化环境的产物,系和田玉形成后,由残余岩浆水沿和田玉矿体裂隙渗透,使氧化亚铁转化为三氧化二铁的结果,糖皮即为氧化铁染的结果。 3.石皮 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围岩一种是透闪石化白云大理石岩,再开采时同玉一起开采出来,附于玉的表面,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当他经流水或冰川的长期冲刷和搬运后,石与玉则分离。围岩另一种是透闪石岩。如和田玉再形成过程中交代了粗晶状的透闪石,由于交代不彻底,在玉的表面常附有粗晶透闪石,这种石皮与玉界限过渡。工艺界称玉的阴阳面,阴面是指玉外表的这种石质。 和田玉璞玉之所以贵重,一是因为色皮可以利用作俏色玉器;二是因为玉的质量很好。俏色玉器制作,中国已有很久历史,还利用色皮琢成各种玉器,使其更富有情趣。一些仿古制中更为常见,如仿古玉杯和仿古玉佛手利用秋梨皮和虎皮琢制更显示古色古香。

    和氏璧

    从璞玉的特征很自然的使人联想到古代有名的和氏璧。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在《韩非子·和氏》一文中记载了和氏壁的故事。称"楚人得玉璞楚山中",献给楚庄王,"玉之相之",认为是石不是玉,庄王以欺君之罪,剁去卞和的左脚。以后又献给武王,同样又被剁去右脚。直到文王即位,命"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可见,和氏璧原本也是一种璞玉。开始没有被"玉人"认出,以后去掉外皮,果然"得宝"。秦国得悉赵惠文王获得和氏璧后,欲夺此宝,诈称愿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赵国蔺相如巧破骗局,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传说,到秦时,和氏璧被秦始皇用作皇帝玉玺;汉高祖刘邦作为传国玺;玉玺后又落入王莽、孙坚、曹操、司马炎之手;在东晋、十六国时,争夺玉玺非常激烈,先后为汉、前赵、后赵、前燕、晋穆帝所有;南北朝时,玉玺传给宋武帝,南齐 灭宋,玺归南齐,后又归梁朝、齐文帝;隋灭北周得玺,到隋炀帝灭,玺归唐高祖李渊;唐代将玉玺传了二百七十余年,到唐昭宗时代才落入后梁;五代十国时,后唐李天帽灭后梁获玺,传到后唐末帝李从珂,从晋石敬塘攻洛阳时,李从珂摘玺登玄武楼自焚,石敬塘攻入洛阳,玺已不知下落,成为千古疑案。这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究竟是什么呢?人们极为关注。著名的地质学家章鸿剑根据杜光庭《录异记》所载和氏璧特征,认为是拉长石。 《录异记》中说:和氏璧乃"岁星之精,坠入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则碧,正而视之色白"。就是说和氏璧正侧面有不同颜色。拉长石是斜长石族最重要的宝石,它的诱人之处是透过宝石面可以见到彩斑状的颜色。大块拉长石显示这种效应最佳,称为闪光变彩,这是由于层状结构引起的。变彩主要为绿色、蓝色。国外,于十八世纪发现它才用作宝石。和氏璧拉长石说的观点,虽然近年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但是依据仍嫌不足。和氏璧已经失踪,其特征的记载,我们认为最可靠的还是《韩非子·和氏》一文。据该文,"理其璞而得宝",和氏璧为一块璞玉,即玉被石包上。 当然,拉长石不是这种璞玉。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也认为,"所谓连城之璧",是"璞中之玉"。这一种认为,我们认为是合适的。当然,这仅是一种认为。和氏璧究竟是什么,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5. 字詞:璞玉,注音:ㄆㄨˊ ㄩˋ,釋義:未經琢磨加工的玉石。 比喻有潛質而未經琢磨的人。 [例]這個年輕人的資質有如璞玉,待經琢磨必可成大器。

  6. 成語: 璞玉渾金 [修訂本參考資料],注音: ㄆㄨˊ ㄩˋ ㄏㄨㄣˊ ㄐㄧㄣ,釋義: 未經雕琢的玉和未曾冶鍊的金。 比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或喻人品真純質樸。

  7. 字詞:,注音:ㄆㄨˊ,玉部+12畫 共16畫,釋義:1.未經琢磨加工的玉石。[例]璞玉 2.比喻人純樸的本質。[例]反璞歸真

  8. 未经琢磨加工的玉石。比喻有潜质而未经琢磨的人。如:「青少年有如璞玉,待经琢磨可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