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美國留學國中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connect.northeastern.edu

    嚮往國外留學嗎?擁有優秀師資、豐富資源,知名校友都來自這,線上/夜間彈性學習,滿足不同需求. 多樣化課程結合教育/研究/創新,並與世界各地產業夥伴合作,完美實踐學習經驗,輕鬆建立堅實基礎

  3. EF留學,升學專業引領,專業顧問全程陪伴,實現升學夢想。點擊查詢,啟程升學新挑戰! 專業顧問團隊,豐富升學經驗,助你順利進入心儀名校。點擊立即啟程升學之旅!

搜尋結果

  1. 2016年4月25日 · 2016-04-25. 分享本文. 《TO》導讀:在台灣,社會大眾對於一個國中生的期待是什麼? 每天乖乖上學、考試,下課就回家? Max Chou 是一個國中生,但是打開他的 FB、Medium、Github,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個人並不符合「傳統國中生」印象。 Max Chou 不僅在 Coursera 上自學軟體相關課程還直接飛到美國矽谷去闖蕩一遭並且在 Medium 上分享他去矽谷參訪、與當地創業家交流的過程,記錄下在駭客屋、Facebook、Stanford 大學等地給他的啟發。 甚至,他還在參訪過程中,被創業團隊挖角。 從 Max 的故事可以看出,年齡其實並一定是限制,在正規教育以外創意的動能也能開花結果。

    • 求證偏見
    • 美國很大、教育分布極不平均
    • 美國的高等教育不是只有一種
    • 沒有教育問題,只有社會問題
    • 制度問題與文化問題

    出自科學背景的朋友,對求證偏見(Confirmation Bias)應該都不陌生,其意義在於趨勢與資料之觀察者,常因自身的立場而只關注對自己的假設有利的人事物。台灣人在看待美國的教育時,可能是為了創意、培育技術人才或產業發展,尋找個簡單明瞭的答案,而單單挑出些片面的現象與數據來討論,將一些無關緊要的現象硬定位成解藥。 舉個例子好了。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了這篇文章"我在 CMU(編按:卡內基美隆大學)交換的那半年,看見美國、台灣電腦科學教育的巨大鴻溝"(上、中、下),作者對於 CMU 跟交大最大的不同就是 CMU 要求學生讀更多課本文獻、CMU 很操、CMU 使用 Git 與 Piazza 來管理課程,因此奠定了 CMU 在資訊領域的地位。敝人以為,這種說法很弔詭:如果原作者在乎的這些瑣碎事就是 ...

    講完了驗證偏見,我們順道討論一下所謂的"美國教育"的前提。 – 美國,真的很大 美國國土比中國大、人口世界排名第三、工業產值世界最大,比台北市年產值高的城市有十個,而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個別生產毛額比整個台灣加總還高。美國的人種多元、政治意識形態分歧、貧富差距、城鄉差距更是世界少有的。 相對於美國,台灣是個同質性相當高的國家。在台灣論 “台灣教育” 若都嫌籠統,用同樣的眼光看待 ”美國教育” 就更容易以偏概全了。美國的基礎教育並沒有全國性的統一綱領,幾乎是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教學標準。麻州有令人稱羨的基礎數理教育,肯薩斯州卻曾嘗試將進化論從基礎教育課綱中移除。美國有不少私立貴族預備學校、富裕社區的近郊公立學校、私人管理的特約 (charter) 公立學校,但同時也有落後的都市公立教育系統,並非像...

    許多台灣人在看待美國教育時,已假設美國的教育體制比台灣更注重創意或是更注重實用性。 就好像台灣有台清交成,也有師大政大藝大,各種學校的性質都不盡相同。而美國的高等教育分布更廣、性質差異更大。 台灣人關注美國大學時,其實都只關注大型研究型大學 (Research University),除了上述之長春藤、杜克、麻省理工、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等,UCLA、柏克萊、史丹佛、普渡、艾默里等皆為研究型大學。這些大學受台灣人重視的原因是他們和台灣的知名大學性質最相近。要論實用性,美國最知名之研究大學除工程導向學府除外,幾乎都是文法商和博雅教育 (包含基礎科學) 主導。 此外,美國高等教育有另一大宗,那就是博雅教育學院 (Liberal Arts Colleges)。所謂博雅教育,字面上就是 “自由的教育...

    線上教育不會拯救世界,翻轉教室 (flipped classroom) 也不會拯救世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研究教育時,我們常犯的一個慣性錯誤,就是以為教育就是看書、聽講堂、考試。而教育不是只有內容學習,而是除了背誦型知識、程序化知識等傳統教學內容外,還有邏輯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 很不巧的,好的和差勁的學生最大的差異不是誰知識淵博、誰做事效率高,而是誰有辦法深入分析、靈活創造,以及誰能夠督促自己、妥善管理學習資源、規劃自己的時間。前者需要的是邏輯性知識,後者則是元認知知識。這兩種知識最難教,也是最難標準化的知識。 很多人以為只要將課本、講義等開放化,並且降低學費就能夠提供全世界均等的教育機會。然而在台灣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弱勢學生考上公立大學...

    台灣人看待美國教育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就是常常停留在制度上。然而這種審視態度又充分說明了台灣人秉持一切用"物"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會去探討精神層面的問題。 台灣的教育制度,過去或許承襲了許多軍國式訓練,但是越改越像美國。不管是學測、推甄、指定考等改制,都是從過去的聯考制度鬆綁,改為美國民營化的多元入學。 然而,大家或許比較少思考的是,很多人拿來說嘴的美國青少年科展、運動等,其實對台灣來講也不是甚麼新制度。台灣的教育提倡德、智、體、群、美五育,有科學展覽展、美術展覽等,也有公民、健康教育等科目,制度上並沒有明顯的缺陷。 然而,了解美國和台灣在這些制度的運行上就可以看到很明顯的文化差異。雖說制度類似,但是在台灣,老師可以因為段考而取消基本學科外的體育課、美術課、分組活動、倫理、健康教育等。而科...

  2. 2021年8月24日 · 中國學生留美熱情下降的首要原因是由於新冠疫情相關的旅行限制造成中國學生來美留學很困難。 「儘管美國從 4 月份開始向中國學生開放簽證和旅行,但是只要新冠疫情得不到控制,中國學生就不容易返校或入學。 另外,家長和學生也非常擔心美中關係的未來前景的不確定性;而目前美中關係已經跌至歷史的最低點。 」他說。 不過,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負責本科生教學管理、熟悉招生工作的馬釗教授則認為,中國留學生赴美入讀名校的意願還是很強大的,同時因為留學是一個需要長時間準備的工作;因此那些已經在留學軌道上的在校生,以及就讀各種體制外高中的中國學生,留美的計劃也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3. 2020年11月18日 · 今年是台灣連續第 6 年成為美國國際學生第 7 大來源根據報告留學美國的國際學生來源按總人數排名依序為中國印度南韓沙烏地阿拉伯加拿大越南台灣日本巴西及墨西哥。 中國赴美留學生,去年年增率只有 0.8%

  4. 2019年12月27日 · 據《 遠見報導台灣2018年出國留學的人數創下近 5年來新高共有 4萬1090人其中留學地點以美國為最多這些被送出國的台灣學生真的有過得比較好嗎? 一起來看作者的分析。 (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 pexels ,cc-licensed。 文/ 從加州愛臺灣. 決定把孩子送出國前,請三思再三思. 建議想送孩子出國唸書的,一定要先問問孩子意見,不要因為周遭很多人都做所以跟風。 父母一定要做好功課,甚至自己親自來體驗一下,不要貿然行動。 如果自己生活飲食都不習慣,語言也差強人意,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國家覺得痛苦,那您們的孩子恐怕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除非您們早早就對孩子進行各種獨立訓練,也徹底溝通過。 千萬別用小孩適應能力很強不用擔心,來為自己的自以為是合理化。

  5. 2019年10月17日 · 美國政府打的就是這個算盤特許學校會拼命提高學生的教學品質數據提供差異化的選擇吸引家長。 公立學校為了保住學生,也會爭取優質師資,加強教師培訓,使用更先進的教學方法,改良教學內容,以及爭取在各種比賽和新聞中露臉的機會。

  6. 2020年3月5日 · 本文是台灣政治歷史劇「國際橋牌社」的監製,她認為民主是持續演化的進程,更認為即使自由了,人民心裡依舊存在戒嚴陰影,因為「威權思想」已悄悄被社會內化了。 (選書編輯:黃梅茹) 台灣從威權走向自由,已經是民主的終點了嗎? 首圖來源: KevinAction, CC Licensed。 文/馮賢賢(導演、《國際橋牌社》電視劇監製) 很多人問我,為何會參與《國際橋牌社》的製作? 專業上的理由是台灣缺乏政治影集劇種,而台灣的政治何其魔幻,變化飛快情節驚悚,每一次選舉都有新的危機出現,不拍成戲太可惜。 但在台灣製作政治影集困難這麼多,何必自找麻煩呢? 必須承認,我真正的動力,出自後半生持續對戒嚴體制的抵抗與解構。 一九九〇年初,《國際橋牌社》劇情開展的時刻,台灣剛解嚴兩年多,民主的黎明並不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