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15日 · 因為於訂座餐廳用膳而食物中毒. 如受保人在保障期內因以上意外而不幸身故,「AIA 開餐保」將支付1萬元意外身故保障. 除客戶可以作為保單持有人及主要受保人外,其配偶及未成年、未婚子女亦可於保單申請時登記為附加受保人. 理賠簡單快捷: 客戶經手機填寫賠償申請表及提供相關證明文件,一站式申請手續簡易快捷(意外身故索賠表格可於線上下載) =====. 【ET財智Talk】明年首季港元拆息升幅放緩? 經絡按揭轉介曹德明拆解 HIBOR「短跌長升」及樓價走勢! ET財智Talk. 【ET財智Talk】明年首季港元拆息升幅放緩? 經絡按揭轉介曹德明拆解 HIBOR「短跌長升」及樓價走勢!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取經. 欄名 : 保險快訊.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2. 2024年1月4日 · 首先介紹「自付費」這個專有名詞,顧名思義就是自己需要承擔的費用。 如果購買了設有自付費的醫療保險,投保人需要先支付自付費額度的醫療費用,超出自付額的部分再由保險公司負擔。 以表1顯示的門診保險為例,普通科門診自付費從20港元到220港元不等。 以本港頂級的私家醫療機構為基準作參考,養和醫院的平日日間普通診金費用為400港元。 假設你購買了自付費為220港元的門診保險,每次門診你只可以向保險公司索償180港元。 因此,在選購不同自付額的門診保險時,受保人應考慮平時到診的診所價位,計算一下相關門診保險能否保障在扣除自付費後的診金。 投保人亦要留意保費及自付費的關係,簡單來說,自付費越低,保費越高,反之亦然。

  3. 2022年3月1日 · 優惠詳情. 點擊圖片放大. 除了金滿庭外多間餐廳亦有參與周大福企業社會方案及稻苗飲食專業學會聯合主辦的10萬杯熱飲為醫護送暖優惠計劃詳情可瀏覽 優惠及適用商舖資訊 。 2. Beans:醫管局員工堂食消費送蛋糕1件及心意卡. 由2月17日起,醫管局員工到Beans各分店任何堂食消費,並在入座時出示醫管局員工證,即可獲贈Beans Homemade Cake 1件,亦會附上由其他客人所寫的心意卡。 同時,荳子冰室亦有醫護人員優惠,凡於早上11時半後惠顧堂食,即可獲得是日糖水1客及心意卡1張。 以上兩項優惠為期3個月,至本年5月17日止。 供應食品有限,送完即止。 分店地址及優惠詳情. 點擊圖片放大. 3.LIFETASTIC:醫護人員堂食、外賣及預訂蛋糕享7折.

  4. 2024年4月25日 · 點擊圖片放大. 值得留意,大部分意外保險均要求,在接受註冊物理治療師治療前,受保人須先得到註冊醫生建議或持有轉介信。 假如消費者為了物理治療開支保障而揀選意外保險, 應考慮以下三大事項: 是否僅需要物理治療? 如果需要多種治療,可能需要更高的醫療費用限額; 平日物理治療的費用金額多少? 假如較為昂貴,可考慮不設每次物理治療賠償上限的意外保險; 尋求物理治療的頻率幾高? 越容易運動出意外,可考慮賠償次數較高或不指明次數的意外保險。 跌打賠償 留意每年或每宗意外上限. 跌打賠償機制與物理治療類同,大家需留意年度保額、每次保額(如有)、受保次數(如有)。

  5. 2022年2月17日 · 運房局聯同的士業界設立專屬的士車隊接送新冠病毒確診者往返住所及指定診所求醫。 專屬車隊司機會穿上防疫裝備,包括防護面罩、防護衣、口罩等,並且每日全面消毒車廂、及於每日服務前做快速病毒測試,確保呈陰性才會接載乘客。 乘搭前先了解5個問題. Q1. 抗疫專屬的士何時開始? 專屬的士將於2月18日上午7時投入服務,暫時預計會運作14日。 Q2. 所有確診者病患者都可以預約乘搭抗疫的士? 要乘搭抗疫的士,必須要先預約政府指定7間診所服務,後再到專設平台或致電車隊預約服務。 預約時市民需要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預約時間、指定診所、上車地點等資料,再等候專屬車隊的司機聯絡,以確認及安排接送服務。 Q3. 抗疫的士可否接載確診者去醫院? 現階段專屬的士只可以點對點接送確診者往返政府指定7間診所及其住所。

  6. 新型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港人熱門留學地點也無可倖免,不少留學生的學習受影響,海外升學保險能提供哪些保障,也是家長應該注意的事項。消委會檢視市面10間保險公司提供的12個海外升學保險計劃,發現各計劃保費和保障額等差異大,「傳染病」的定義及理賠條件各有不同,部分公司更不會就 ...

  7. 2020年7月14日 · 新型冠狀病毒在本港爆發第三波疫情,護界呼籲市民減少外出,在家抗疫。 不過,在家抗疫容易增加網上購物機會,若定力不夠,容易過度消費。 若不想荷包當災,甚至惹來一屁股債,可參考以下4招免過度消費。 1.停一停 諗一諗. 2.弄清購物原因. 3.勿藉消費減壓. 4.按照預算消費. 僅23%年輕人 滿意財務狀況. 早前香港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一項研究發現,本港年輕人較易因過度消費而負上債務。 由消費習慣入手,不花未來錢,才可避免陷入債務危機。 投委會一項追蹤調查顯示,本港成年人的金融理財知識和能力比4年前提高,但理財行為評分下降,30歲以下人士僅23%表示對個人財務狀況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