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美國cpi指數開高 相關

    廣告
  2. 申購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享終身0手續費,扣款日自由選擇不受限,資金運用更靈活.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聚焦6大趨勢的成長契機,高度布局AI、雲端運算、數位轉型等長線增長題材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12日 · 根據統計, 美國 6 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衝破 9%,物價水隨準達到 40 年新高;7 月儘管稍有滑落,CPI 也是歷年來高標的 8.5%,食品價格更是比去年同期貴了 13%。 這也形成一股強大的推力,讓更多民眾考慮踏足即期品商店,體驗尋寶和撿便宜的樂趣。 延伸閱讀: 物價上漲超有感! CPI 創近 10 年最大漲幅,通貨膨脹是什麼? 同時,即期品超市也靠著口耳相傳,逐漸在家庭市場打開知名度,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許多首度前往即期品商店的民眾驚訝於店裡面的商品售價受訪的主婦表示,即期品商店的純素奶油比全食超市(Whole Food,美國知名量販通路)便宜 5 美元,長棍麵包更是不到 1/4 的價格。

    • 理解歷史上的疫情與戰爭,提早應對可能面臨的未來局勢
    • 地緣政治影響經濟、企業,台積電首徵商情分析師
    • 只追高經濟成長率行不通,成熟經濟體要評估更多面向

    簡而言之,總體經濟學是把經濟視為一個整體切入,使用國民所得、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統計數據,來分析經濟的運行規律。 在台灣早期發展時,經濟這門學科,只有政府比較在意,一般企業只要管好的自己的產品跟客戶。那時政府會透過政策介入國家經濟,例如1950年代國民政府從中國遷徙到台灣,開始發展農業與輕工業;1970 年代,因為石油危機,原本的輕工業外銷受挫,政府採取進口替代政策,設立中油五輕、中鋼,自己生產,「以前的總體經濟學是政府用來掌握,甚至用政策去協助工商業運作,讓它不要失速、減速或停滯。」 然而,面對如疫情、戰爭這樣突如其來的狀況,熟悉總經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孫明德表示,像疫情、戰爭、貿易戰等,人類歷史上都發生不只一次。比如說疫情,在 14 世紀流行於歐洲的黑死病,因為人數驟減,促進了工...

    國際間發生的大事,除了會直接、間接影響個人生活,對企業經營的影響更大。就拿台積電為例,在今年 2 月開出「商業情報分析師」職缺,希望可以了解國際政經情勢。孫明德表示,許多大公司都會有幕僚機構,他認為這些團隊應該加強組織對國際政經的了解。 舉例來說,2021 年 6 月,美國白宮出了一份厚達 250 頁的報告,裡面完整描繪了美國在半導體、電池技術、製藥和礦物等4大領域供應鏈的脆弱性。他們發現國家的自製能力太低,很多晶片都必須要跟台灣、韓國買,如果這些國家受到軍事威脅,美國馬上就會面臨供應鏈中斷問題。 報告指出,美國必須致力強化美國製造的生態系統,建立安全且強韌的半導體供應鏈。換句話說,華府想要擴大掌控權,因為擔心東亞供應鏈可能會有風險。孫明德指出,當得知報告內容,企業就應該要做預判,思考這份報...

    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經濟數據時常被拿出來討論,孫明德強調,在使用這些數據時,要知道它的局限。就像人們去做健康檢查,醫生不會單看一個指數就說你得了什麼病,而是要結合多個數據,加上長期觀察,醫生才會做出判斷,「看一個人都不能那麼輕率,看一個國家的經濟怎麼會那麼草率地說它好、它壞、它通膨?」 比方說,台灣最常講的指標是經濟成長率,但這個數字會隨著經濟發展而有所改變,當經濟發展到某種程度後就不應該再追求高成長率。孫明德形容,年輕人當然跳得高、跑得快,但年紀大不應該追求爆發力、衝刺式的運動,而是要講求均衡、身心健康。 在台灣早期經濟發展還沒成熟時,需要調整匯率刺激出口,但現在時空背景已變,「年輕的時候需要政策協助沒錯,但現在台灣已經是成熟經濟體,幫助 A 就有可能會傷到 B。」需要隨經濟發展而有不同的...

  2. 2023年11月8日 · 主計總處昨(7)日公布 10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 3.05%,為 9 個月以來新高。. 主計總處解釋,是由於颱風災情導致蔬菜及水果價格等物價上漲,主要是受短期因素影響,並非通膨壓力升溫。. 通貨膨脹是怎麼發生的?. 跟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之間的關係 ...

  3. 2022年9月22日 · 聯準會發布更新的經濟預測. FOMC,出自鉅亨網. 聯準會官員預估,2022 年 GDP 增長將大幅放緩至 0.2%,遠低於 6 月份預測的 1.7%,而 2023 年和 2024 年 GDP 成長率預估值分別下調至 1.2% 和 1.7% 。 隨著聯準會大舉升息,明年失業率估值將從目前的 3.7% 升至 4.4%,今年整體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 (PCE) 預測值降至 5.4%。 今年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在內的核心 PCE 下修至 4.5%,預估最終到 2025 年整體通膨率才會回落至聯準會 2% 的目標。 重點五:鮑爾揭露更多痛苦. 鮑爾在 8 月 26 日在傑克森霍爾年會上指出,聯準會抑制通膨的政策,將令美國家庭和企業「痛苦」,他在週三記者會上進一步闡釋「痛苦」。

  4. 2022年3月15日 · 2 月投資銀行盛(Goldman Sachs)一份報告,直指 2022 年美國至少會升息 7 次;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也大膽預估,2022 年聯準會將升息超過 4 次,可能是 6 或 7 次。

  5. 2020年4月1日 · BBC 統計指出日本日經指數美國的道瓊指數以及倫敦的富時 100 指數從今年初疫情在中國武漢爆發後就開始一路下跌 道瓊指數以及富時 100 指數創下了 1987 年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美國股市光是在 3 月就啟動了 4 次「熔斷」,暫停交易 。 由於投資人擔憂疫情將會持續拖垮全球經濟,出現拋售潮,股價狂跌,據統計, 全球已經有超過 50 個國家的央行祭出降息的措施 ,護住經濟。 全球鎖國潮,超過 7000 萬的觀光從業者面臨失業. 製圖 / 李晴. 延伸閱讀: 疫情最糟會怎樣? 全球恐 2500 萬人失業,5 種人要特別小心. 為了防病毒繼續傳播,許多國家或城市都封城,或是禁止旅客出入境,也呼籲民眾不要再出國旅遊,因此首當其衝的就是觀光旅遊產業了。

  6. 2023年4月7日 · CNBC報導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在 2022 年 6 月創下了歷史新高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飆升了 9.1%,是 1981 年以來最大的增幅。 通貨膨脹使員工要求更多的薪資,企業則必須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以彌補薪資上漲的成本。 有些經濟學者認為,「薪資-價格螺旋上漲」的循環已經出現。 2022 年第二季,薪資年增率 5.1%,這是從 2002 年第一季以來,增長速度最快的一次。 儘管薪資在漲,卻沒有跟上物價飛漲的速度。 《CNBC》調查顯示,截至去年 11 月,薪資增長的幅度大約等同於通膨率為 4.5% 的情況,然而同期的通膨率為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