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0月5日 · 分手後到底還要不要做朋友梁文音說不要但是你或許還是不甘心那個曾經陪你上山下海身心靈皆繾綣纏綿無時無可都要黏在一起的戀人情人人生中的一大塊要你永遠和他分開根本就是要了你的命

  2. 2017年11月21日 · 當然結果是很直覺鐵定是如此的相處得越久當然離婚的機率就越低相處超過3 年的人,甚至比其他人少於 50% 的機會離婚雖然這種研究無法類比到所有案例但也足以說明一個簡單的現象那就是認識越深當然大家結婚也會結的心甘情願也比別人更知道如何在婚姻之中生活。 但雖然說時間拉長是件好事,但對於不同年齡的人來面對這件事情又有不同的意義。 想想看如果你現在 30 歲了,在要你交往個 10 年來認識對方,你鐵定不要,你不想要在 40 歲的時候結婚,因此這時候你看待長時間交往的想法也會有所不同。 相較於 20 歲的人,或許交往 10 年也沒什麼,反正凡有想那麼多跟婚姻有關的事情,而 20 幾歲的階段又是多方嘗試人生的起點,婚姻也就比較會延續這樣長時間交往的前提。

    • (一)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
    • (二)我好/不好之間的拉扯
    • (三)因為你在他身上花了時間
    • #四個關鍵的婚姻維繫理論
    • (1)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
    • (2)行為理論(Behavioral Theory)
    • (3)危機理論(Crisis Theory)
    • (4)脆弱─壓力適應模式(Vulnerability-Stress-Adaptation Model)
    • 延伸閱讀

    我們總是喜歡說愛情不要比較,卻又總是愛偷偷比較。茫茫人海,你會跟誰比呢?一般來說,我們會找自己相近的人比較(Festinger, 1954)。 如果這段婚姻走到今天這種田地,是因為對方出軌,你心裡可能就會有這些聲音:「那女人到底哪一點比我好?」(和第三者比較) 「我為這個家付出這麼多,你什麼都沒做,還要跟我提離婚?」(和伴侶比較)。 當我們發現自己比不上第三者,通常會感到憂鬱、難過,但如果我們明明就沒有做什麼錯事,卻還遭逢這樣的對待,不甘心的感覺就會產生。

    根據客體關係理論,我們從很小就學會「好」、「不好」的劃分方法(邱珍琬, 2016)。當一段婚姻變得辛苦,或是對方不如以前一般愛你,甚至愛上了別人,你心裡就會有一種疑惑是:到底是我不好還是他不好?如果是我不好,分開之後我還能找到伴嗎?如果是他不好,為什麼他可以爽爽過?這樣的兩難會讓你擺盪在「是他不好」和「是我不好」當中。

    那些不愛了卻不想走的人,充其量只是因為不甘自己花了這麼多心力在對方身上,最後卻什麼都沒得到,所以就繼續耗著,繼續享受婚姻裡的資源。根據Rusbult (1980)提出的投資模型(investment model):,分開與否牽涉到彼此的滿意度(Satisfaction)、投入心力(investment/commitment)與其他可能替代對象(alternative),如果這段婚姻已經不愛了,但你已經把青春都燒給他了,當然會捨不得走。

    有沒有什麼關鍵的因素,會影響一個人的去留?古時候我曾寫過一篇超長的文章《這真的是我要的婚姻嗎?二十個藏著「但是」的婚姻殺手》,下面節錄這篇文章的一小段,讓我們跟著Rodrigues 等人(2005)的脈絡,簡單回顧四個婚姻維繫的重要理論:

    人際關係是一種需求交換的過程。我們從彼此身上獲得了自己需要的東西,也給出了對方想要的東西,這段關係才得以維繫(Thibaut & Kelley, 1959)。在這當中,我們依賴(interdependence)彼此的部分變多了、我們需要頻繁的聯絡彼此、尋求安慰和協助──換言之,當這層依賴漸漸消失,關係也一步一步走向崩離(Kurdek, 1993)。 「結果,他就這樣蒸發了。一句話也沒有留、沒有說,只是留下一疊鈔票和一只待簽的協議書,甚至連手機都沒有帶走。到那一天,我才發現原來我有多麼不懂我的老公,一直以來他策畫良久、我卻一點覺察也沒有。我到現在還不懂,他為什麼要走?」 是什麼讓這層依賴消失?又是什麼讓他毅然決然決定離開?Levinger指出,吸引力(attractions of the re...

    前面的理論將焦點放在「關係的拉力與推力」(B.R. Karney & Bradbury, 1995),另一派主張行為理論的心理學家認為,更重要的是你跟他相處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很難想像一段爭吵不斷的關係能夠長久維繫,事實上,這些衝突、謾罵、處罰的確會讓人對這段關係失望,進而產生更多負面行為(Weiss & Heyman, 1997; Wills, Weiss, & Patterson, 1974),災厄相生,惡性循環。

    「從我們搬到新莊住以來,家裡沒有給我們任何幫助。我們一直都很努力,真的。我老公說,卡債的負擔讓他變成自己都不認識的人。是阿,生活是很現實的,我以為我們可以用愛來化解這個現實。當他叫孩子去跟個壁鄰居阿婆借 200 元當晚餐的時候,我終於明白,只有我一個人這麼以為,是無法扭轉什麼的。」 婚姻畢竟不只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雙方的原生家庭、孩子、原先的經濟基礎都很重要。Hill的危機理論主張,雖然推力、拉力、衝突、歸因都很重要,「處理和因應」卻更為重要(Hill, 1949)。 有些家庭(相較於其他家庭)有更好的抗壓性(例如孩子比較好帶、有很多親友幫忙、伴侶的 EQ 很高等等)、雙方的父母有更多資源來面對壓力、問題與危機,這個家庭就更可能「存活」下去。相反地,有些公婆習慣將小事化大、大事...

    講了這麼多複雜的理論,有沒有一種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呢?Karney與Bradbury(1995)的脆弱─壓力適應模式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解釋:兩個人在婚姻裡面究竟快不快樂、能不能度過各種難關,其實是壓力與雙方的抗壓性,交互作用下的結果。脆弱的關係禁不起輕微的壓力,堅韌的婚姻卻可以調適各種衝突,影響關係滿意度──當然這也關係到兩人的婚姻是否能繼續維繫(relational stability)。 其實,如果從需求(need)的觀點來看,這段關係還是滿足了你的基本需求。那些總是嚷著很辛苦卻又不走的人,勢必是這段婚姻裡面,仍有一些讓他滿足,或無法放下的東西,例如孩子、朋友、親人或金錢。做決定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情,何況是離開一個曾經對自己如此重要的人?況且,離開也不是唯一的路。試著從「一小步」開始做起(B...

    別再不甘心、別再留戀, 3 個原因告訴你為何分手後最好不要做朋友 最近感情卡卡的?「睡姿」告訴你:你們究竟是進入平穩期,還是準備分手! 【最心痛的心理測驗】愛情走到盡頭時,你會怎麼做?3 題測出你的「分手模式」 (本文經合作夥伴 愛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海苔熊談「不甘心」:已經不愛了,卻還是留下來? 〉。更多相關文章都在 「愛心理」粉絲專頁)

  3. 2018年3月1日 · 菲律賓的法律雖然並不承認所謂情婦的地位卻認可非婚生子的法律權力私生子可以取父姓也享有繼承的權利朱麗說,「只要離婚這件事在這個國家還屬非法,『情婦就會被視作二老婆』、『三老婆』、『四老婆』……而存在」。

  4. 2020年1月8日 · /余佳容 諮商心理師 你說分手了要怎麼放下,我說放不下就提著走吧。 「老師,分手了,要怎麼放下?」 「放下什麼?」 「放下我對他的習慣吧⋯⋯」 當我在進行親密關係諮商時,最常被問到「要怎麼忘記?」、「怎麼放下?

  5. 2020年4月8日 · /旅日作家 中古小姐 多麼希望能失業。 從幾年前起我的交友圈就不斷在縮小,對於那些喜歡說「真好,妳嫁了個醫生」的朋友我開始刻意保持距離、開始感到不耐煩。好幾次甚至想直接翻臉問對方,當醫療人員家屬好處究竟在哪裡?

  6. 2015年11月8日 · 我說,「離婚沒有不好但是你要知道離婚的目的你現在離婚的目的不過就是為了出一口氣但是這口惡氣不是這樣處理的你繼續在這個位置上用他的錢抓他的姦罵這個小三這樣不是很好等你確定你的離婚目的再來談這件事會不會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