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30日 · 大部分的人對於情緒管理的理解,都是「不要表現出情緒」、「不要發脾氣」、「忍耐」、「壓抑」,而不是學習處理情緒,以為只要能做到看起來像沒事,就可以成為成熟的人。. 但這個「看起來沒事」背後卻有極高的代價,那些情緒不是不存在,只是被藏 ...

  2. 2017年9月29日 · 簡單心理 2017-09-29.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有時你也會這樣,明明本意並非如此,話一出口卻統統變成指責,就像刺蝟一樣,內心柔軟,卻以一副堅硬而鋒利的軀殼衝向他人。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 漿果. 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景: 合作的工作出差錯,明明是兩人的責任,他卻惱火地沖你喊:“都怪你當初 XX,要不是你就不會這樣! ”; 吵架冷戰之後,你主動去和好,卻換來他更加瘋狂的人身攻擊; “你怎麼這樣? ”、“你什麼都做不好! ”、“全是你的錯! 在他面前,似乎做什麼都要被挑剔指責一番。 他也許並不是個“惡人”,可是一張刀子嘴,卻總讓他人感到不舒服。

  3. 2018年5月28日 · 事隔這麼多年之後,我才發現自己中那個朋友的招。 當年總覺得不知道該怎麼做,他才能夠看得起我,沒想到 他真正看不起的是他自己。 (本文經合作夥伴 愛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海苔熊:總是貶低別人的人,其實真正厭惡的–是自己 〉。

    • 為何我們這麼愛擺爛?
    • 擺爛的本質
    • 為了活的「平衡」而擺爛

    你或許會覺得很奇怪,如果這樣的互動方式沒有好處,那為什麼我們普遍的時常對待彼此如這樣的現象。 事實上這樣的互動確實對很多人來說充滿好處,給予低品質的互動,我們有太多事情可以歸咎於這樣的互動,以至於我們可以降低彼此的標準,雖然長時間看起來這種『擺爛』下的氛圍,讓人很難受,但至少我們避免追求高品質時所產生的爭端,資源付出、壓力與無法預期的回報狀態。 我們可以覺得就是因為彼此的「擺爛」,你看我就是這樣過生活,對方也不在乎,我生活中少了一件事情,好像時間變多了、好像壓力變小了、我不再因為自己的付出可能沒有收穫而感到不安與難受了。 這是一種類似於『逃避』風險的狀態,你要說不理性也很難,因為事實上「擺爛」確實讓我們少付出一些、少一點風險上的擔憂、也少一點注意力在爛的事情上面,因為反正「爛」是常態,「好」...

    本質上『擺爛』還是看起來在動機中是偏向逃避的,是一種風險趨避的心智框架。 我們在逃離某些東西,逃離面對要求,逃離面對責任,也可能逃離面對生活中的待辦事物。既然時常在逃避某些人事物,那不安的生活是必然的,我們或許迴避了因為付出未獲得應有收穫的失落,但卻必須面對低品質互動下所產生的『厭世』、『困頓』、『了無生氣』、『屌絲魯蛇之氣息』,最終你時常感嘆:「人生就是那麼爛!」。 所以回到源頭,「擺爛」就是如此的心境狀態,那你是不是就是時常因為不合自己的意,不是自己喜歡的,就用這種狀態來鋪陳自己的生活呢? 這很弔詭,為什麼當我們不喜歡自己的生活狀態時,我們不是要尋找解決方案改善生活,而是會選擇「擺爛」作為我們回應非自我應許的生命氣氛呢?

    任何改善與改變都是會長時間破壞慣習與習以為常的生活的,「擺爛」快速地把彼此間的互動、作業方式降到最低標準。 因為逃避了付出,而也馬上取得彼此的默許與共識(這種共識通常不會說出口的),在短暫的時間之中,我們確實營照了某種空洞,讓自己的生活突然出現了更多想像的可能。 但這些想像,卻會因為你必須維持某種低品質的交換關係,而根本上無法有其他太多的可能(想像看當你在某件事情擺爛,卻在其他事情充滿動力時,你馬上可能就會接受到原先擺爛對象的反撲,因為你根本上還是破壞了彼此「擺爛」的協議,讓對方開始可望你有高品質的回饋,即便他可能沒有實質的互動品質提升)。 生活就因為你時常有這種內心的「擺爛學」,導致你生活的空洞是會無限維繫下去的。 不論你在任何別的地方努力補回來,「擺爛」好比是你一種人與人互動的潛在模式,...

  4. 2018年6月21日 · 1. 牢記這面鏡子反射出的形象,常常是 過度扭曲、不準確的觀點 。 2. 不要把對方的行為跟自我價值畫等號 。 很多時候即使你已經盡力做到最好,但對方的反應不如預期,但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我們無法對別人的行為負起完全的責任。 3. 接受有缺陷的自己 。 即使無可避免看到這面鏡子中反射出自己不美好的一面,也要誠心接納這個事實,學習在愛裡彼此包容,接納對方和自己的不足。 每天聽點新知識! 生活過得新穎有趣的秘訣. (參考資料: psychologytoday , ahtimsir 。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首圖圖片來源: unsplash ) 心理學.

  5. 2020年7月1日 · 成功的人都很自律,但自律到底要怎麼做到呢?. 資深公共關係培訓專家李維文用具體的自律準則,教你如何達到自律,進而達到自己的社交目標。. 文/資深公共關係培訓專家 李維文. 很多人問我:「李老師,人人都在講自律,但自律到底是什麼?. 和意志力一樣 ...

  6. 2019年3月22日 · 1. 「我這麼忙,都是為了你」不能當理由. 你正在創業,或者白天工作晚上還要上夜校,你可能會以「我現在無視他,但長遠來看,我做的事情會為我們的未來帶來好處,所以沒關係。 」來說服自己。 即便動機是好的,也不能作為完全忽視伴侶的理由,因為 長時間忽略 可能導致難以修復的裂痕 。 可以怎麼做:愛情和學習、工作一樣需要長期投資 ,荒廢一段時間後,必須花更多心力來重拾熱度。 每週固定約會時準備小禮物、回家時順手帶一份對方喜歡的食物,這些微小但持續的習慣,都是對愛情的投資。 2. 要成為彼此的支柱. 如果你過度投入工作,完全專注於自己的優先事項, 沒給另一半替你分擔壓力的機會,你也沒有心思顧及伴侶的煩惱 ,兩人關係就會漸行漸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