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23日 · 我從道德經領悟的人生智慧.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本文出自 《經理人月刊》2018 年 9 月號,封面故事:老莊教你的 19 堂修練課 ) 在職場待上一段時間,你一定知道哪些主管或同事比較可靠,真的遇到困難的時候,有辦法給出建設性的建議,而哪些人碰到問題就想辦法推託。 不過,當你談論著別人的優、缺點時,是否曾經想過,自己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老子對於認識自己,提出了一套說法: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道德經》第 33 章. 意思是擁有善於識人的能力,可以被稱為有智慧,然而要做到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聰明。 能夠戰勝、克制他人,只能說是徒有力量,但是真正強大的人,卻有辦法克服自己。

  2. 2021年7月30日 · 「無為」是要你別為了自己撈取利益;「好靜」是要你把自己的心靜下來;「無事」是要你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事;「無欲」是要你把自己的欲望清空。 「取天下也,恆無事」的意思是, 你要想當好天下人的領導者,就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任何事。 「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的意思是,當你想為自己做事時,你就不能做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了,你會失去帶著大家往前走的機會。 老子的這句話非常重要,他告訴領導者要放下自己的欲望,盡量為所帶領的人做事,但對自己要無為。 如果你的行為有德,上天就會加持你;如果你的行為失德,不關愛他人,只一味地為自己撈取利益,你就會失去上天的加持。 《尚書》的理念,就是把天命和眾人的利益結合在一起。 作為領導者要放下自己的欲望和利益,為你管理的人去做事,這是領導者法則 。

    • 渴望成功
    • 強大的內心,即使害怕也硬逼自己向前走
    • 屹立不搖的信念
    • 總是「準備好了」
    • 不斷地學……學……
    • 對自己超級負責
    • 從失敗中「提煉」價值

    Master achiever總是渴望成就感。當他們在意想不到的領域上獲取成功時,會激動異常,並充滿動力地期待下一次挑戰,下一次成功,越做越大。「成就」就是他們的動力。 另外,他們從不認為自己低人一等,總是自信地將自己視為「精英」。他們當然也失敗過,但絕不會垂頭喪氣,反而把它轉化為自己的「燃料」。

    成功的人不會在恐懼面前逃跑,也不會活在恐懼之中。跟大多數人不同,他們選擇直接面對恐懼。 你以為他們不會怕?錯了,他們當然會怕!怕的程度不亞於普通人!!只是他們清楚地知道,「恐懼」和「懷疑」是成功的兩大仇敵;這兩樣東西只是一種心理的感覺,不是客觀的事實。所以,怕歸怕,他們還是會調整好自己的心情,然後開始瘋狂地工作,直到事情開始好轉。直接面對恐懼的方式,就是用「行動」作盾牌,當利刃,就是逼自己走入那個「恐懼」之中。

    Campbell指出,master achiever有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事業、使命、目標,相信他的客戶。因為他們知道「相信」的力量——只有相信,才會實現。反觀那些碌碌無為的人,生活永遠盲目、空洞。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沒有任何深刻的信念。

    成功的人永遠不會拖拖拉拉,做準備總是比一般人早得多。即便是再小的會議,他們也不可能毫無準備就出席。即便是任何一筆交易,他們都仔仔細細地研究一番,才決定要不要成交。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總是用盡努力確保自己的團隊領先一截,讓自己做精英中的精英。 Campbell指出,充分的準備是自信的來源,是確保工作正確、決策精準的關鍵,也是成為好主管的必備條件。

    Master achiever永遠充滿好奇心,非常好學。他們不會對自己知道的洋洋得意,相反,他們總覺得自己懂得不夠多。止步不前,就等於是退步。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激蕩出更多、更有創意的想法,讓自己突破再突破。

    Campbell指出,自制力強的人往往是成功的人,因為控制自己是最難的。他們把自己看作是能不斷受影響,不斷被改造,不斷提升的人。即便失敗,他們也不會責備任何事,只是理性地分析失敗的原因。他們永遠富有責任心,永遠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該怎麼做。

    Master achiever很清楚,成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某種從天而降的好康。除了期待好運之外,他們也期待挑戰和失敗。不論是多壞的事,他們都能把它當做是人生的教材,督促自己不斷進步。就像淘煉金子一般,不斷烤,不斷煉,直到閃閃發光的那天。 (本文授權自「知識家」)

  3. 2007年1月15日 · 閔茲伯格把經理人的主要活動分成3大類:人際關係、資訊傳遞及決策制定。 在「人際關係」這一類,經理人要扮演偶像、領導者和聯絡人3個角色;在「資訊傳遞」這一類,要有監督者、傳播者和發言人的特質;在「決策制定」部分,必須具備變革者、危機處理者、資源分配者和談判者的能力。 閔茲伯格認為,經理人需要正式的職權,去處理日常事務。 但因為系統設計的瑕疵以及環境變遷的壓力,經理人不僅要有專業,也得具備通才的能力。 而經理人的這10大角色,各具哪些意義呢? 1. 偶像 :經理人有義務出席一些「儀式」,包括員工的婚禮、接待重要客戶等。 這些日常事務或許不甚重要,但是基於經理人的「地位」和「職權」,而使他們成為少數有資格處理參與的人物。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2.

  4. 2021年9月24日 · Stay foolish.)是賈伯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名言之一,也是他貫徹在日常生活的中心思想。 除了要能虛心接受他人指教,有時候像愚人一般橫衝直撞、勇往直前,更有機會開創新格局。

  5. 2017年4月1日 · 「以終為始」,活出不後悔的人生. 我們出門前都知道,要根據目的地,事先查清楚哪條路最近,才不會走冤枉路,但換到追求人生的成功,我們卻常常沒有經過同樣仔細的思考,盲目地隨波逐流。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強調,唯有先確認人生目標,才能引領自己走往正確方向,這種「我設計我的人生」的做法,正是柯維所提出成功者的第二個習慣: 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確認達成目的要做的事,透過管理逐步完成. 「以終為始」簡單來說,就是先構思後行動。 柯維指出,所有事物都是經過「兩次創造」,我們會先在心中構思(心智創造),然後再付諸實行(物質創造),例如推出新產品前,一定得先進行市場調查,才能進行產品設計,推出新產品。

  6. 2008年11月11日 · 實踐「零抱怨守則」的關鍵是把抱怨轉換成積極的解決方案,方法如下: 用影音、音頻吸收一本書! 現在加入,解鎖 80 本以上說書影音. 拿一張白紙,中間劃一條線。 在左側寫下對生活或工作的任何抱怨。 在右側寫下針對每個抱怨的解決之道,或是可採取的積極行動。 如果當下的解決之道不是你能掌控的,就在這個項目寫下「沒辦法」。 把焦點放在你可以掌控或改變的,沒辦法的事,就放寬心隨它去吧! 用行動實踐你可以實踐的解決之道。 用「能夠」取代「必須」: 我們常說「我必須去開會」「我必須完成這個案子」「今天我必須去上班」,似乎這些都是不情願的負擔。 事實上,這些都不是我們「必須做」、而是「能夠做」的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