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創用CC 署名-相同方式分享 4.0協議 之條款下提供,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 (請參閱使用條款)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 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按美國國內稅收法501(c)(3)登記的

  2. 斷層是一種分開兩種進行相對運動的岩體的岩石破裂面 [1]。斷層通常出現在地殼活動頻繁的區域,並與地震、海嘯等天災有關聯性。 斷層通常集體出現 [2];他們大小不等,大的斷層可縱貫整個岩石圈,水平則可綿延幾千公里,但大部分均形成於地殼淺部深約5到10公里的脆性剪切帶 [3]。

  3. 地震波(英語: Seismic Wave )是指以地震為能量來源的波動 [1]。當地震發生時,人們通常會因為地震波的傳播而感覺到地面「搖晃」。地震波的產生一般肇因於岩石破裂自然造成的構造地震,少部分來自其他自然或人為現象,如風、核試驗和礦坑坍方所產生的地震地震波也可以產生新的地震波。

  4. 語言連結位於頁面頂端,標題的另一側。

  5. 2 天前 · 三年困難時期,又稱三年大饑荒、三年自然災害,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9年—1961年間因為三面紅旗運動而發生全國性饑荒的一段時期,也有學者將1958年、1962年劃入饑荒時期[1][2][3][4][5][6]。據各方估計,三年困難時期間發生的大饑荒共造成中國大陸1500萬至5500 ...

  6. 2011年3月13日 · 在岩手縣 大船渡市被巨大海嘯破壞四散的房屋(2011年3月15日攝影) 東京鐵塔頂也遭到了地震影響傾斜(2011年3月11日攝影) 東日本大震災是指日本於2011年3月11日週五發生之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包括伴隨而來的巨大海嘯以及餘震所引發的大規模災害。

  7. 梅仔坑地震,或稱嘉義地方地震、梅山地震或是梅山大地震,是指1906年(明治39年)3月17日於台灣時間(UTC+8)凌晨6時43分於日治臺灣 嘉義廳 打貓東頂堡梅仔坑庄(今嘉義縣 梅山鄉)一帶因梅山斷層錯動而發生的芮氏規模7.1強烈有感地震。而自臺灣有文獻記載以來,這場地震的死亡總人數為史上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