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王維明 (1967年 — ),生於台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畢業。. 自1991參與 楊德昌 導演電影《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工作後,便師承楊德昌,開始投入電影工作。. 多年至今,王維明已參與製作了多部電影,包含楊德昌導演的《 獨立 ...

    • 未來的我們,保有什麼?
    • 不多不少的「經典」
    • |延伸閱讀|

    《永生號》創作的開端,是王維明在監製的邀請下,聽了幾首羅大佑的新歌。「聽完之後非常非常感動,那些歌不是他自己寫的歌,而是他重新詮釋自己的生命裡很有影響的歌。」 這些被收錄在黑膠《安可曲》裡的歌曲,有些是朗朗上口的民謠,有些是雋永的經典,在羅大佑的琴聲與歌聲中再次被轉譯、傳唱,增添了他對這幾年世界變化的種種感受——當戰火響起,口罩成為日常必需,限制與不安也在許多人的心中滋長,我們能依靠的是什麼?王維明説:「我覺得大佑哥很希望的是,在這個疫情的時間點,讓大家重新回去感受一下,有什麼東西仍然讓我們好好活著。而那些歌曲給我們的依靠是感動的,不只是簡單的一種安慰而已。」 羅大佑的創作讓王維明深有所感,在2019年底《大約在冬季》上映後,COVID-19的疫情緊接著到來,他的工作慢了下來,生活沉澱,同樣...

    〈綠島小夜曲〉、〈草螟弄雞公〉、〈永遠的微笑〉和〈西風的話+歌〉,樂曲隨著生化人的探索一首首播送,大自然的蛻變、幸福的家庭時光、青春的校園生活,一幕幕的回憶也逐漸被喚醒。 「我一直覺得人對聲音的的感知及想像,是大於眼睛的。」視覺的感知範圍太過完整、太過細節,難以牢記,音樂裡的歌詞卻總能不時地在腦海中浮現。回想2020年,羅大佑「當年離家的年輕人」演唱會,當〈鹿港小鎮〉開場,電吉他一出現,王維明的眼淚也流下了。 《永生號》裡羅大佑的樂曲隨著生化人的探索一首首播送,回憶也逐漸被喚醒。 眼淚,不只是因對音樂的喜愛,更是因為青春的記憶也隨著表演擦出了火花,「以前聽那些歌的時候,都是我們十幾歲成長的時候。」那些喚醒生化人記憶的歌曲,正是王維明心中「經典」。 什麼是經典?王維明的答案是「不多不少」,且曾...

  2. 愛情電影大約在冬季道出愛的遺憾與祝福。. 上映後獲得許多關注在中國開出2億的票房佳績霍建華與馬思純的精湛演技更是賺人熱淚導演王維明說齊秦的歌曲加上饒雪漫的劇本讓觀眾很快就能沈浸其中,「希望大家看完電影能重新定義愛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6年9月28日 · 王維明的電影導演路看似光鮮其實是人生經過沉潛與蟄伏後的開花結果他年輕時曾跟隨名導楊德昌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卻在籌備一一時和楊意見相左起爭執離開逃避心態作祟轉進廣告圈當10年廣告導演 王維明當了10年廣告導演始終無法忘懷入行時喜歡電影想說故事給人聽的熱情和初衷兜了一大圈又重入電影圈。...

  5. 王維明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2003 年起在台灣香港與中國開啟廣告導演生涯曾於多項國際廣告大獎大放異彩。 《寒蟬效應》 改編自真實社會事件王維明說當他決定開拍這部電影時他的摯友長年獻身防治家庭暴力與性侵害等案件的公益律師 賴芳玉 ,從未質疑過他,且非常企盼,「因為她認為, 這樣的故事所產生的多面性、法律所無法釐清的人性和困境,可以透過電影這種的藝術形式,促使大家面對並進而探討。 2010 年,王維明初次聽聞一位律師朋友講述此案件,彼時深陷其中的他非常糾結,乍聽,王維明便有意改編這個故事。 對方很訝異,因對他來說,這不過是一起法律事件,但王維明看到的卻是在法律事件的當下,許多人與這個事件的相互撞擊,「 為什麼人會變得那麼自私? 那麼扭曲?

  6. 2016年9月28日 · 中國時報林志勳徐桐炘 專訪導演王維明籌拍新片怪我太年輕》,靈感取自西洋老歌的歌名Blame It on My Youth〉,電影藉三個台灣不同世代的 ...

  7. 2020年1月1日 · 不少電影都有復刻橋段但王維明當時只有兩個月的拍攝期整個團隊緊繃隨時動員他還在復刻的演唱會上重現當時的人事物再靠著攝影大師李屏賓的神技給予全新生命身為已故導演楊德昌子弟的王維明更在片中向楊德昌的經典之作一一致敬端看影痴能否發現。 齊秦自己也參與演出。 b(双喜提供) 相對於《大約在冬季》的懷舊氛圍,王維明片中用侯佩岑,演出拆散霍建華、馬思純關鍵人物,則算是勇敢「創新」。 侯佩岑向來甜美可人,但演技是個問號,王維明認為「就來打破她的偶包不好嗎? 」表示一開始就想找她演出,還透露首次約侯見面,她彬彬有禮甚至帶伴手禮給大家,但沒談多久,就忍不住開口問了:「導演,你為什麼,會想要找我演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